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靠吃也能吃出穩定的餐後血糖

播放GIF

喜歡的話點擊上方藍色"Meals Magpie」喲!

2型糖尿病,一種發炎性疾病,其癥狀是高血糖,胰島素分泌過多而造成細胞對體內的胰島素麻痹,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餐後葡萄糖和胰島素的偏移是糖尿病發展的早期跡象。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水準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關聯性強於空腹血糖水準,餐後血糖水準同時也已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控制好餐後血糖水準可能是預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療靶點。

碳水

國人大都愛甜甜糯糯的碳水,碳水是人類獲取能量的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主要食物來源有:糖類、穀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麥、燕麥、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乾果類、乾豆類、根莖蔬菜類(如胡蘿蔔、番薯等)等。

「碳水太好吃了」!

「餓了嗎」對點餐主食的種類和數量做了統計,鶴立雞群的那根條柱就是經濟便宜,國人最愛的「組合主食」,滿滿的碳水。

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食物,血糖負載都很高,會使機體血糖水準和胰島素激增,從而引起肥胖,甚至導致糖尿病和心臟病。

敲黑板!

吃飯的時候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吃完這兩樣再吃碳水化合物,能夠控住血糖!

日本金澤大學Kimiko Nishino 團隊研究了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時間變化對餐後葡萄糖和胰島素漂移的影響。

研究發現,在進餐最後吃膳食碳水化合物,餐後30分鐘血糖水準顯著降低,0-120分鐘的葡萄糖的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低於其他飲食順序。且最後吃碳水化合物(VMC),30分鐘的胰島素反應和0-120分鐘時的胰島素AUC最低。

研究結果表明了,最後攝入碳水化合物(VMC)的膳食可以控制餐後血糖水準,並限制控制葡萄糖水準所需的胰島素量。

再敲一次!

美國紐約州威爾康奈爾醫學院 Alpana P Shukla 教授提出,最後吃碳水!最後吃碳水!最後吃碳水!(因為重要所以說三遍)

Figure 1 Postprandial glucose, insulin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levels following carbohydrate-first (CF), carbohydrate-last (CL) and sandwich (S) meal orders. Values are mean±SEM.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CF and CL. è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CF and 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CL and S.

藍色線為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後吃碳水組,黃色線是先吃碳水組,綠色線為碳水以及蛋白質和蔬菜以三明治方法混合著吃。顯然藍色線組的餐後血糖水準平穩很多,也低很多。

conclusion

這表明,吃飯的時候先食用蛋白質和蔬菜,最後食用碳水化合物,餐後葡萄糖和胰島素水準更穩定。

怎麼能找到我們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