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露來襲,牢記養生三大法則,營養科主任教你簡單「去燥」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寒露,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這意味著氣象正式轉到了「寒冷」模式,再也不是秋高氣爽的時節。「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的溫度比白露更低,所以更加需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入侵。

「寒露」之後,雨水逐漸變少,氣候越來越乾燥。寒露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所以,寒露時節養生保健,需要做到潤肺益胃,防燥至關重要。寒露養生,要牢記下面三個重點。

寒露養生,酸味收斂第一。寒露之後宜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屬陰,有收斂作用,可以防止機體能量損失。肺氣盛於秋,但肺又容易受秋燥的影響。酸味入肝,能平息肝火,有利於疏泄肝膽濕熱。柑橘、蘋果、葡萄和山楂等酸味水果,有助於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入侵。

飲食清淡更利秋。寒露之後氣象寒冷,人們更喜歡吃熱量高的大魚大肉,然而葷腥油膩食物,容易引發肥胖以及「三高」等症,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且秋季氣象乾燥,食用過多油膩食物容易引起積食,造成便秘。寒露養生,建議多吃一些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食物,比如湯粥類和羹類等流質飲食,慢慢滋養五臟六腑,幫助身體緩解秋燥。

多吃「酸、甘、潤」。寒露之後雨水變少,氣候乾燥,人體容易缺失水分,出現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喉乾癢等癥狀。中醫學認為,五味中的酸、甘可以化陰生津。因此,飲食多食用酸、甘、潤,例如雪梨、蜂蜜、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可以養陰、潤燥。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表示,想要去除燥氣有一個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多喝白開水。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病人。對於健康的人們來說,要想完全抵禦「燥氣」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好在白開水中加入適量的蜂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