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險行業開放政策漸次落地 與國際接軌再按“快進鍵”

摘要:一個開放的、活躍度高的金融市場有利於防控風險,有利於提供多樣化產品和結構,也有利於提高整個金融市場效率。

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導

在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我國保險業歷經了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的變遷,由保險大國逐漸向保險強國邁進。

7月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成效發布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說,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整體上不受外部因素左右。今後銀保監會將根據需要陸續推出更多開放措施。同時尤其歡迎有專業專長,在細分市場有特殊產品和管理經驗的外資機構來華。

持續推進保險業對外開放,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首先,有利於我國保險行業的做大做強。加快吸引境外專業外資機構,不僅可以帶來資金,更重要的可以帶來管理經驗、理念和技術,促進我國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提高整個保險行業的競爭力。其次,為國內保戶帶來更多的保險產品選擇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我國保險業發展時間短,產品研發相對較弱,更多的專業外資機構進入我國後,必將讓保險產品更加豐富,投保領域也更加廣泛,做大保險市場,保戶有更多的選擇。另外,加快對外開放,也是為境外保險公司帶來機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最大的中產階層,保險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境外保險機構拓展中國業務的願望非常強烈,迫切希望中國保險也加快對外開放的力度。”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儘管保險業是我國開放時間最早,開放力度最大的金融子行業,但仍存在一定的政策限制。進一步開放保險業,有助於激發外資在保險領域的發展活力,增強中國保險市場的吸引力。同時,開放保險業更加能夠滿足中國廣大保險消費者的需求,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創新產品和服務,也能夠促使中國保險業從管理、風控、產品等方面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肖遠企在發布會上說,中國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主要根據行業自身發展需要,根據防控風險和對外開放整體需要。“我們長期認為,一個開放的、活躍度高的金融市場有利於防控風險,有利於提供多樣化產品和結構,也有利於提高整個金融市場效率。”

在進一步吸引外資方面,還可以推出哪些優惠政策?武雯認為,主要還是要讓外資享受“國民待遇”,創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知名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說:吸引外資首先要建立一個優質的金融系統法治環境。有效的市場法律和行業監管才是吸引外資的重要保證。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2019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迎來多項政策供給,從法律層面提高違法成本,讓監管政策長出“牙齒”。第二,需要將中國的金融市場標準與國際社會接軌,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相關固定資產和商譽的評判標準也需要規範化。第三、拓展互聯互通機制,增加外商投資渠道。開通滬港通、深港通、再到搭建滬倫通制度框架,頒布存托憑證跨境資金管理辦法,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尤其是滬倫通成功地將“投資者跨境”模式轉換為“證券產品跨境”模式,創新了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渠道,A股市場正按照既定的計劃和節奏穩步推進對外開放。大幅放寬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大幅提升QFII/RQFII總額度。

如今,我國保險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地迎接外資,注重把“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將國際先進經驗和本土發展經驗相結合,並參與到全球保險治理體系的建設中。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勵外資機構來華的同時,武雯強調,國內監管體系將面臨改革壓力。同時,放寬外資機構的經營範圍將對國內的保險公司帶來較大的挑戰,由於過去壟斷的業務範圍面臨衝擊,市場份額將會有所損失。

卞永祖認為,主要是關注金融風險問題。世界經濟發展前景並不明朗,隨著金融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境外輸入型金融風險的概率也在加大,因此,如何加大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督力度,確保國內市場的問題,也是對監管部門的重要考驗。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