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學:有這一表現,說明你正處在壓抑中,別拖成抑鬱症!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感覺在那些情感強烈的人身邊會很不舒服,他們說的任何感受和想法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你都會出現「沒必要」的感覺,你很少哭泣和喊叫,因為你覺得大多數時候都感覺「還好」,同時也會這樣告訴身邊的人,你會階段性地依賴一些「逃避式習慣」,比如暴飲暴食、瘋狂購物、暴睡等,大多數時間你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當你認真聆聽內心,會發現有很多苛責的聲音,有些是針對別人的,有些是針對自己的,你對於自己會失控懷著很強烈的恐懼,希望自己會控制自己的失控,如果你是的話,你很可能正處於壓抑之中。

「壓抑」是什麼?

它是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心理學家將它定義為當情緒被喚起時,不作出任何表達性的舉動,剋製自己釋放出表現該情緒的面部表情,行為和言語等等,以此掩藏自己此刻的情緒體驗。

壓抑通常被看作一種消極的自我管理策略。大量研究發現壓抑自我表達,與睡眠障礙、心理壓力感、精神疾病(如抑鬱)與一些生理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相關。

為什麼我們會壓抑情緒和想法?

有專家認為,一個人如果傾向於壓抑或者是表達,是一種個人特質,和天生的氣質類型有一定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從而願意表達到選擇壓抑,則是一種更常見的情況,有專家認為,總是選擇壓抑自己和一個人過於對自己嚴厲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比如,在你想要表達你的負面情緒時,你的「超我」可能會告訴你別這樣做,會顯得你很軟弱,或者是過去的負面經歷讓我們不敢表達,有些人在成長中自我表達總是被忽略,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應,或是他們在表達情感和願望時時常遭受來自他人的嘲笑或否認等負面反應,他們就會漸漸學會用壓抑代替表達。

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大家內心的想法和情感並沒有消失,卻學會了牢牢地壓在心裡。人們很難像想像中那樣,隻壓抑某一部分的自己。當一個人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行為時,他們整個人都會逐漸進入一個相對壓抑的狀態之中。它雖然是一種「策 略」,但卻並不是那麼收放自如。換言之,當我們說一個人「壓抑」時,說的更像是一種穩定的傾向和常態。從這個角度來看,壓抑本身也是一種危險的策略。

為什麼說壓抑不好?

1. 越壓抑越會發反彈

對於我們內心那些強烈的情緒、念頭和行為衝動,我們是壓抑不了的。表面上,我們的確能夠在產生了哪些情感或想法的當下壓製住它們,不表達出來;但實際上,那些我們試圖壓抑的東西會以更激烈的形式再回到我們身上。這種現象被學者們稱作壓抑的回彈效應,比如,人們常常在分手後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去想前任,壓抑自己的思念和複合的衝動;但我們也會發現,越是這樣做,就越會不受控制地想到和對方有關的一切,就越是想要去聯繫對方或者,在第二天有要事時,我們越是想壓抑住自己焦慮和緊張的心情儘快入睡,就會越發焦慮,並且需要花費比平時更長的時間才能睡著。

2. 越壓抑越孤單

壓抑自己,你會逐漸變得孤僻,並成為他人眼中的孤僻者。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過多的自我壓抑會讓人產生一種「我不是真實的」的感受,這種對自身存在的不真實感,不僅會讓人們變得更加不喜歡自己,也會妨礙我們去與他人建立聯結。這是因為,在你自己逐漸看不到本真的自己的同時,那個想靠近你的人也會相信你是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了,不願意讓他看見。這種本能可能正是聯結我們和自己,以及我們和他人之間的那座橋。

如何釋放壓抑?

有規律地生活。人體的生物節律有先天因素的影響,也有後天習慣的影響。一個習慣於早起的人,你讓他睡個懶覺,他不但睡不著,而且會覺得躺在床上很累;而一個習慣於睡懶覺的人,你讓他早起,他會覺得整個一天都很困。所以,累與不累的問題是個習慣問題,習慣了就不覺得累,而不習慣就會覺得累。因此,應該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有規律的生活,使你形成與之相應的生物節律,你就不會覺得學習很累、疲憊不堪了。曾有人在複習考碩士研究生期間,養成了晚間6小時睡眠、白天中午午睡1小時的習慣,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現象:不用鬧鐘提醒,固定地睡6小時他自己就能醒來,無論他是幾點開始睡下的,如果他是晚上9點睡覺,在凌晨3點即醒;如果他是晚上12點睡下,早晨6點即醒,而且睡後精力都很充沛。後來他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這是他一舉中榜的經驗之談,介紹給準備應試的朋友們。當然,在養成生活規律時,還應注意一個問題: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你在安排作息時間時,也應遵循這一原則,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因為世界萬事萬物都需要有休整的時間,都需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內。衣服的布絲長期受到扡拉,就會失去彈性而變形;就是鋼鐵長期在重壓下也會彎曲。我們生命的機體和大腦就更需要在一定限度內操作,並有一定的休息,來恢復我們因長期工作而消耗掉的能量。不然,我們的身體會由於長期消耗不能得到及時休整而垮掉,我們的大腦會由於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崩潰。因此,應該學會安排生活,在長時間腦力勞動中,應安排間歇,做些體育活動或體力勞動,因為體力的消耗會使腦力得以休整,此謂一張一馳也。也可以安排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如聽聽音樂放鬆自己,或畫畫等,調養自己的身心。

痛痛快快地發泄積鬱。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當他承受不了某種壓力時,就可能崩潰,如同范進一樣。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在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時候,你就大喊大叫吧;在你想要大哭或大笑時,你就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或是笑一場吧。這樣會使你積鬱胸中的壓抑發泄出去,你才能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無論選擇什麼方法發泄積鬱,都要注意這麼兩個問題:一不影響別人的身心健康和利益,二不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更半夜你在樓中大喊大叫不合適;心情壓抑痛打自己,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也不合適。在保證這兩個方面的前提下,你盡可以用你的方式發泄鬱悶。劉莉同學「總想找個地方叫喊一通」,她可以乘清晨或黃昏,找個天高雲淡的日子,到郊外、曠野去,仰起脖子對聯著藍天,使勁大叫,管它聲嘶力竭,管它有人笑話,直叫到不想再叫為止。

如果你覺得有困難,這種表達也不一定要是面對面的、實時的,甚至你可以在已經下意識地壓抑了它們之後,再在某個合適的機會告訴他,你在哪一個時刻產生過怎樣的情感/想法/衝動,以及你壓抑了它們。

在覺察自身和表達自身的過程中,你會慢慢找回你丟失的那種「本真感」。這種本真感是你想要靠近自己、喜歡自己所必需的,也是他人想要靠近你、喜歡你所必需的。你要知道,我們內心最隱秘的渴望,是真實的那個「我」被完全看見,而不是壓製住那個最希望被看見的「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