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季度業績仍是最核心變量 看好成長龍頭和價值龍頭

  淡化風格 精選龍頭

  中國證券報

  四月伊始,利率中樞延續了三月份回落態勢,但A股投資者交易情緒依然不振,利率下行並未推升估值中樞上移。在盈利或流動性出現新的有利信號前,A股大概率維持震蕩的存量博弈狀態。中觀角度看,中國經濟步入由大變強的新時代,行業集中度提高是實現這一過程的必然路徑,龍頭化是必然趨勢。二季度業績仍是最核心的變量,看好相關的成長龍頭和價值龍頭。

  □本報記者 葉濤

  向上動力缺乏

  中國證券報:在利率不斷下行情況下,近期兩市成交縮量,藍籌與中小創之間風格切換頻繁,板塊熱點輪動加速。有哪些因素在壓製風險偏好?

  周旭:總體來看,當前市場風險偏好仍較為謹慎。中美貿易摩擦對A股形成的負面影響仍未完全消化。

  監管層面,今年巨集觀總基調還是去杠杆,預計二季度金融監管政策將繼續落地,並且由金融去杠杆到國企去杠杆,不論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還是5BP的OMO利率上調,都暗示著伴隨去杠杆的核心矛盾由金融部門向企業部門轉移。

  經濟層面,雖然1-2月經濟數據超預期,但受內部結構矛盾和季節性因素消減影響,市場對經濟增長能否加快存疑,仍有待二季度春季開工數據驗證國內經濟韌性。

  谷永濤:近期市場整體呈現震蕩格局,市場風格發生變化。大小盤對比來看,逐漸從三月份的成長股佔優轉為藍籌股相對表現較好,但市場整體向上動力依然缺乏。

  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來看,利率中樞延續了三月份回落態勢,但A股投資者交易情緒依然低迷,利率下行並未推升估值中樞上移。

  從市場角度看,對經濟和貿易摩擦的擔憂,影響了投資者交易情緒。一季度公布的巨集觀經濟數據整體偏弱,行業中觀數據顯示開工情況不佳,上遊周期品庫存堆積引發投資者對經濟的擔憂,國際數據也低於前期預期。利率中樞的下行,部分反映了市場對於經濟的判斷,這也導致權益市場投資者對基本面修複的擔憂。二季度巨集觀數據有望出現修複跡象,但整體依然較弱,經濟動能回升仍需進一步驗證,壓製了風險偏好的提升。

  近期投資者對貿易摩擦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短期貨易情緒受此影響較大。進出口在我國2017年經濟回升中貢獻較大,市場擔憂貿易摩擦升溫以致影響進出口情況,進而影響市場對經濟的預期。

  魏穎捷:春節後中小創走勢持續強於藍籌股,主要是市場邏輯由去產能下的傳統行業盈利修複過渡到小周期回落。伴隨著一季度銀行間流動性的超預期充裕,歐美經濟1-3月連續低於預期帶來全球復甦邏輯松動,中小創深跌後出現不錯的博弈價值。目前A股整體成交量仍未放大,說明市場仍處於去年以來的存量博弈狀態。

  一方面,歐美經濟一季度經濟數據低於預期、10年期美債利率中樞較去年底抬升約50bps(離岸美元流動性持續趨緊)加上地緣政治和貿易摩擦等“灰天鵝”出現,全球風險偏好處於明顯的下行趨勢,在資本市場開放的大背景下,A股很難獨善其身。另一方面,國內金融去杠杆、資管新政待落地(資本市場相關杠杆會進一步規範)、PPI見頂回落對傳統行業的盈利預期傳導都將壓製市場的風險偏好。在盈利或流動性出現新的有利信號前,A股仍會維持震蕩的存量博弈狀態。

  市場結構均衡化

  中國證券報:二季度市場重心是否有可能向二線白馬轉移?還是大收據進一步走向均衡?

  周旭:短期來看,白馬藍籌雖有基本面支撐,但“抱團”瓦解後市場重拾信心也並非易事。創業板估值溢價率已回落至歷史較低位置,政策暖意提振市場風險偏好,阻力相對較小的創業板迎來躁動式反彈,但內生增長能力不足依然是其隱憂。市場在經歷極端的藍籌行情以及小盤股躁動後,預計二季度風格將逐步走向均衡。

  大消費、金融、地產等藍籌股基本面整體向好的格局並未改變,業績始終是其股價的堅實支撐。目前金融、地產等板塊估值依然具備優勢,未來在逐步消化前期利空後,大盤藍籌股有望企穩後醞釀反彈,但預期收益率或需降低。對於成長股來說,短期風險偏好的提升對衝其內生增長能力的不足的擔憂,業績連續下滑的個股依然面臨較大的估值回歸壓力。

  谷永濤:從市場結構上看,2018年一季度A股市場最明顯的變化是風格轉換,雖然2018年一月份延續了2017年的藍籌股風格,但二、三月份以創業板為主的成長股表現強勢。隨著近期市場格局的演繹,投資者對於未來風格的判斷也開始出現分歧。

  回顧2005年以來A股市場大小盤風格變化,在震蕩市的格局之下,風格延續的時間較長,促成風格轉換的因素主要來自於業績增速改變。目前A股整體處於震蕩格局,且從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微觀企業狀況,尤其是商譽情況,小盤股業績持續復甦的時機仍未到來,因此強勢成長股風格延續的概率不高。

  從估值的角度看,經過兩年多的調整之後,藍籌股的估值中樞逐漸上移,成長股的估值風險部分釋放。從歷史數據對比來看,估值帶來的安全邊際和風險都有所減弱。雖然大小盤絕對估值水準相差仍然較大,但在“估值錨”的心理之下,板塊進一步走向均衡的概率較高。

  魏穎捷:從3月份社融、進出口等數據來看,結合全球經濟放緩趨勢顯性化,A股缺乏整體性機會。存量博弈的主題會從經濟復甦下的業績驅動逐步回到成長性邏輯。在流動性相對寬鬆,全球復甦一致性邏輯逐步證偽,結構性改革的大趨勢下,存量經濟結構的重構會逐步映射到資本市場。加上IPO資源向“獨角獸”、新興產業傾斜等政策導向,市場對於符合產業政策和2025年規劃的行業會呈現局部風險偏好上升。對應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或者具有一定技術壁壘的公司會得到配置。市場重心更多是向“真成長”轉移,而不是以流通盤為區分維度,中小創中也會出現“漂亮50”類似的慢牛品種。個股表現與股指、市值、所屬板塊等傳統屬性的關聯度下降。

  關注成長和價值龍頭

  中國證券報:債市機會漸顯格局下,接下來投資股市的吸引力是什麽?哪些領域和板塊值得加倉?

  周旭:中國經濟步入到由大變強的新時代,行業集中度提高是實現這一過程的必然路徑,龍頭化是必然趨勢。二季度市場遠沒到流動性泛濫、風險偏好大幅提升的階段,業績仍是最核心的變量,二季度看好相關的成長龍頭和價值龍頭。

  一方面,2月以來回調盤整的價值類股,其估值盈利匹配度相對更好。另一方面,新經濟仍將是中期投資主線,新舊動能切換大勢所趨,政策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的信號明確,優質新經濟公司將更被A股市場包容,未來盈利預期的改善也將進一步推進成長股行情。

  二季度,看好相關成長板塊龍頭,如半導體、5G、醫藥及服務、新能源汽車等板塊中的龍頭個股。價值龍頭如金融、家電、品牌消費等龍頭仍可作為底倉進行配置。

  谷永濤:雖然近期市場風格開始發生漂移,逐漸從二三月份的成長股風格轉為四月初的藍籌股風格,但從歷史估值對比來看,成長股的估值風險已經大幅釋放,藍籌股的估值優勢也隨著上漲而減弱,市場走向均衡的概率較高,因此建議弱化對風格的博弈,注重業績支撐,同時也應注意業績與估值的匹配程度。

  從板塊來看,具備業績支撐的大消費領域,以及業績走出谷底的成長股均具備投資價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交易情緒依然偏弱,巨集觀經濟數據、監管措施以及國際因素對風險偏好的影響較大,短期回調的壓力仍然存在,此時更加注重確定性。因此在配置方面應弱化風格,注重業績,淡化板塊,精選個股。

  魏穎捷:債市尤其是利率債的收益率被視為無風險利率,3月債券小牛市使得10年國債、國開債的收益率下行40-50bps,映射到A股上整體的估值中樞會有所抬升。但對於去年機構持有集中的藍籌股而言,可能盈利增長低於預期會抵消估值中樞的抬升。但對於增長符合預期或者能夠超預期的品種而言,債券收益率的下行都會形成一定的正面效應。具體板塊而言,美國最害怕我國後來居上的行業恰恰是高附加值、行業成長太空、擁有戰略價值的行業。這些領域擁有技術優勢、研發優勢的企業很可能成為類似於2003年、2004年的大族雷射格力電器青島海爾等慢牛品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徐彩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