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到底什麽叫“死於新冠”?

新冠的死亡人數是多少?

如果檢索相關數據就會發現,不同機構對「死於新冠」的定義和統計數據,都並不相同。那麽,到底哪種統計方法是最好的?這些新冠死者中,又有多少是直接死於新冠的?

北海道大學神經科學碩士、盛諾一家高級醫學顧問、微博科普大 V 莊時利和對此作出解讀。

莊時利和:什麽叫「死於新冠(COVID-19 death)」?

其實用 COVID-19 會更準確一些,因為實際上在兩年前的疫情初期,我們就知道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病變並不只是肺部,所以當時還有一個叫法叫做「2019 冠狀病毒病」,只不過後來並沒有廣泛使用。

不過在這裡,考慮到大家一直以來的閱讀習慣,我們仍然使用「新冠肺炎(新冠)」這個詞。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定義新冠死亡?

目前新冠死亡有幾種不同的定義方式,在英國 ONS(國家統計局)的官網上,就提到了兩種:

-PHE(英格蘭公共衛生署)的定義是,首次實驗室確診新冠感染後 28 天內死亡,都算新冠死亡。

-ONS 的定義是,除了檢測陽性外,在死亡原因上,需要由醫生判斷是新冠導致的。

而 WHO 的定義是為在疑似或確診的新冠病例中,由臨床相關的疾病導致的死亡,除非有明確的與新冠無關的替代死因(比如創傷)。

實際上,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完美的,通常來說,PHE 的統計會高於 ONS 的統計,因為 PHE 的統計不考慮死因,如果感染後 28 天內出了車禍,也列入新冠死亡的數字。當然這種統計方式也可能漏報,因為有些感染者是在 28 天之後才由於新冠直接導致的死亡,

ONS 和 PHE 的統計曲線一直是分離的,此外還有別的一些統計方式。像下圖是英格蘭和威爾士新冠死亡的統計,左邊是「涉及(involving)新冠死亡」,右邊是「由於(due to)新冠死亡」,區別在於有前者是在死亡證明上有提到新冠,但不考慮新冠是否是死亡的直接原因。

這也讓我想起香港首例兒童死亡病例,這名 4 歲男孩在家中嘔吐並暈倒,被送往救,隨後不治死亡。而醫院在提取檢測樣本時,才發現新冠陽性。

所以這名男孩到底算不算新冠死亡呢?按照上面的說法,也可以是「involving」而不是「due to」,因為他的直接死因應該是嘔吐物造成的窒息。

但又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嘔吐呢?目前認為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兒童急性病毒性腦炎,如果這一點最終得到確認的話,那我認為將他其列為新冠導致的死亡,應該是合理的。

除了兒童以外,另外一個收到關注的群體就是老年人,而大家知道老年人的慢性病比年輕人多很多。那麽如果一名八十歲的老年人,患有晚期腫瘤,身體情況不好,在入院治療期間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最終出現多髒器衰竭死亡,那麽他算不算死於新冠呢?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新冠死亡的統計,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麽簡單。所以我們在不同的統計口徑,會看到死亡數字有所差異。

那麽第二個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排除那些明顯不是新冠導致死亡(比如感染陽性後出了車禍、自殺)的,新冠死者中有多少是直接死於新冠呢?

在上周德國 RWTH-Aachen 大學醫院發表在 Lancet Regional Health Europe 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屍檢的方式探索這個問題。

病理是診斷的金標準,屍檢也是探究死因的最終方式。

這是德國新冠屍檢登記處的第一份報告,也是目前新冠屍檢最大型的研究。通過對 1129 例屍檢病例(男女比例 1.8:1)的分析,我們對新冠死亡的認識更進一步了。

大多數死亡病例從首次出現新冠症狀(或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到死亡的時間不到兩周(中位數 2 周,四分位距 2~6 周),但是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的這個時間是在 2~5 周之間,還有超過十分之一的是 5 周以上,如下圖。

這項研究重要發現有以下幾點:

-男性新冠死亡在 65~69 歲和 80~84 歲這兩個年齡段達到峰值,而女性在 >85 歲年齡段達到峰值。

-在 86% 的屍檢病例中,新冠是導致死亡的根本原因;而在 14% 的屍檢病例中,新冠是一種伴隨疾病。

-最常見的直接死亡原因是彌漫性肺泡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DAD/ ARDS),其次是多器官衰竭。

研究同時表明,新冠直接死因在男女中沒有差異,在前 2 周死亡的更多歸因為 DAD/ ARDS,2~5 周之間的更多歸因為多器官衰竭。

因此,截至 2021 年 10 月的德國屍檢數據表明,大多數新冠死亡患者,其死因主要還是新冠直接導致,而有小部分則是間接導致(其中直接死因大多為缺血性心髒病、心梗等),但新冠感染可能會促進死亡。

以上就是關於新冠死亡的一些解析,希望大家對於這個病有更準確的認識。就像我們反覆強調的,新冠病毒(包括 Omicron)並非大號流感,對於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來說,它的威脅仍然是非常大的。

策劃:地貓

監製:gyouza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