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話題 | 高考移民被打擊了,那“衡水代培模式”可放過嗎?

文 | 丁陽

深圳市教育局日前通報,引發關注的富源學校,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將取消他們在深圳高考的資格,富源學校本身也受到了處罰,核減2019年高中招生計劃的50%。然而,這恐怕還不能平息所有深圳乃至其他發達地區家長的擔憂。一個質疑是,富源學校在“高考移民”之外,把深圳本地學生委託外省學校(衡水)培養的“代培模式”,該不該整治?

“高考移民”被打擊後,富源學校的“代培模式”仍然讓深圳家長擔心

此次深圳富源學校引發的爭議中,其中最為落人口實的模式,是再也明白不過的“高考移民”——2018年,9名學生從富源學校考上清華北大,而這9人沒有一人出現在2015年深圳市高中階段學校錄取名單中。可以理解為,9個河北人(或其他省的人)跑去深圳高考,佔據了清華北大的名額。這自然引發了本地家長和學生的強烈不滿。

但這9個人,與被認定為“高考移民”的應屆32人是否為同一性質,其實還不好說。深圳教育局的通報只是說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弄虛作假獲取廣東省報考資格,但並沒有公布名單,也沒有透露詳情。很多人想知道,在“弄虛作假”的高考移民之外,有沒有“合規合法”的高考移民?

目前,包括廣東、天津在內的全國多個省份或直轄市對高考報名資格的要求為具有本省戶籍,即允許高二結束才將戶籍轉入本省的學生參加高考。如果提早規劃,或者有更強的“關係”,那在高三前搞到一個經得起審查的廣東戶口,在很多人眼裡未必就是難事。所以,這被取消的32人中,有沒有殺入深圳二模前10名的那6個學生?這是不少深圳家長依然擔心的。

除了這種以外,更讓一些人擔心的,是富源衡水合作的“代培模式”。即小學初中在深圳就讀的深圳孩子,高中被深圳富源錄取後,實際在河北衡水中學念書,然後回深圳高考。這種學生,學籍戶籍肯定都找不出毛病,但同樣是標準的“衡水製造”,其他深圳本地家長豈能不懼?

當然,相比直接從河北挑選有競爭力的“衡水製造”送去深圳參考的“移民”模式,“代培模式”成材率或許沒那麽高,但如果在將來規模化出現,勢必會對深圳本地的高中教育生態形成衝擊。

據中國青年報,多名甘肅、新疆、湖南籍的學生反映,其就讀的高中與衡水中學有代培式的合作。具體說來是,是高一高二年級在戶籍地學習,高三到衡水中學進行考前衝刺。目前每所高中代培的學生從5人到30人不等。假如效果不錯的話,這種模式的擴大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對於這種模式,要不要想辦法打擊呢?

“代培模式”公平嗎?本地家長認為這依然是“衡水模式”的入侵,但很多其他網友不這麽看

不管是“高考移民”還是“代培模式”,其實質都是河北“衡水模式”對其他省份的“入侵”。有人可能感到奇怪,廣東的985、211錄取率明明全國倒數,那為什麽還要來廣東參與競爭呢?其實很好理解,因為“衡水模式”對於高考應試是確實有效的,在多地恢復全國卷的情況下,“衡水製造”在其他省份取得理想的排名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既然“衡水模式”對於高考應試來說如此好用,那麽可以想象的是,不管如何打擊,這種模式還是能夠吸引許多家長和學生,一些辦學者也會想盡辦法與監管部門玩貓鼠遊戲。

在一些深圳家長眼中,衡水模式的“入侵”自然是令他們深惡痛絕的,首先認為這是“應試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入侵,瘋狂的題海戰術和精確到分的軍事化管理下誕生的“衡水製造”,無疑會迫使本地孩子增加負擔,更加疲於奔命。另外則是認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利益搶奪,有人甚至作出如此評價——“一方面拿著沿海的補貼,一方面通過高考移民手段妄想收割沿海尚且不如河北的高教資源……毀三觀的是,某些河北人不但沒有任何感恩之心,反而嫌棄沿海給的不夠多。廣東常年拿著全國墊底的高教資源,有著全國最重的賦稅,我們有鬧過嗎?大家都是一個國家的同胞,收割提供補貼的沿海,良心不疼嗎?”

然而,在知名評論人劉遠舉眼裡,這種本地中產家長的看法實在太過雙標,隻盯著外來人口侵佔自己的利益,卻不去想外來人口做的貢獻。而說代培模式是“投機取巧”、“製造不公平”,則是對那些願意背井離鄉、願意在更刻苦氛圍中為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而奮鬥的人的一種汙名化。

很多非一線城市地區的網友也不支持深圳家長的看法,在他們看來,生在河北的學子,或者是深圳下層家庭的孩子,其教育條件本來就遠不如那些深圳中產家庭的孩子。“衡水模式”是他們打破現行秩序的翻身利器。既不讓“高考移民”,又不讓“衡水代培”,是一種“以更大的不公平製裁更小的不公平”。而富源學校在發達地區搬運“衡水模式”,有助於幫助那些相對貧窮的、但又更願意努力的人打破現行的就讀、錄取秩序,是增加階層流動,增加底層民眾上升渠道的一種辦法,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外省代培模式”理應受到監管,但不必否定衡水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一邊以是抵抗“應試教育模式回潮”為名義,一邊是以促進“真正的教育公平”為名義,很難說哪種想法佔據絕對的道德高地,這正是問題的複雜之處。相對可取的做法,是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已經被打擊的“高考移民”模式且不去談。本地學生跑去衡水“深造”的“代培模式”問題在於,儘管“吃衡水模式的苦”是學生的自由,但若允許“外省代培模式”的考生與在本地培養的考生一起競爭,除了已經提過的“所有學生應試負擔加重”的“競次效應”外,還會由於各地對補課等做法態度的不同,以及監管執行程度的不同,形成實質的不公平——你去衡水,一個月放一次假,假期2天,逢年過節補課,寒暑假只有幾天,教育部門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深圳以及很多沿海地區的城市是不允許這樣且嚴格執行的。

這當然是一種不公平競爭。而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考慮,政策制定者當然不能夠遷就衡水模式的。所以,“外省代培模式”理應受到監管。嚴控上學地點和考試地點的一致性,是有必要的。

有人說了,暑假跑去衡水補習行不行?這確實沒有辦法去管制。但一地的教育主管部門盡量去確保一地的學生有盡量公平的考試環境,是應有之義。

那“真正的教育公平”如何促進呢?其實也有辦法,那就是讓富源這樣的學校不去搞什麽“高考移民”“代培模式”,而就是在遵守本地補課政策的前提下,老老實實地在深圳照搬衡水模式,讓本地願意吃苦的孩子有嘗試衡水模式的機會。就像前幾年衡水中學在浙江平湖建分校,不少浙江知名高中表現出一副不歡迎的態度,但只要是在公平的前提下競爭,這種不同教育模式的“碰撞”不會是壞事。並且,希望通過這種“碰撞”,人們在未來對於何為教育公平,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第4492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