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音樂節用“懷上二胎”來行銷,它離音樂就已經越來越遠

4月22日晚,音樂節品牌之一——草莓音樂節發布了一則新活動的廣告,在這張圖片上,活動主辦方摩登天空以“摩登天空生育辦公室”的名義,打出了“讓全村都懷上二胎,是草莓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標語。

摩登天空當時發的微博配圖。

這則廣告一經發出,立即招來了大量的指責。這樣的語匯和其中所包含的性暗示意味令人感到低俗並受到冒犯。固然,音樂節這一場景具有的社交屬性很強,在歷史上,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也確實曾在美國推動了性解放運動的發展,但明晃晃地在廣告中提及“懷上二胎”這樣的語言,摩登天空顯然在常識上有所缺失。雖然次日他們又用一條微博向大眾道歉,但我們仍需要討論下音樂節行銷這件事。

首先,無論人們是否有在音樂節上尋求交往的意向,這件事從始至終都是非常私人的。將這一話題打入廣告中,令人有強烈的私人情感空間被侵犯的感覺。

其次,在廣告語中將音樂節與性進行強關聯,是一種刻板偏見。這和“女孩同意和你去看電影就等同於願意和你回家”或是“能來夜店蹦迪的能是什麽好人”這種言論沒什麽區別。作為音樂節主辦方,卻主動將音樂節汙名化,實在是匪夷所思。

其三,在音樂節廣告中使用“懷上二胎”這樣的詞匯,將國家政策用輕佻、低俗的形式展現,客觀上也消解了政策本身在社會層面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又有宣傳無保護性行為的嫌疑,兩頭不討好。

令人驚異的是,性暗示行銷已經屢次被證明是無效且遭到厭惡的,但在今年的互聯網上卻仍在幾次三番地發生。從王小帥稱《地久天長》是“泡妹神器”,到前幾日喜茶和杜蕾斯的“一滴都不許剩”,再到昨日摩登天空的“懷上二胎”,這些宣傳始終無法分清“情趣”和“低俗”之間的界限。也無法清楚地感知目前語境下,“性暗示”宣傳對於大部分閱聽人來說是侵犯私人化語言邊界的,也是對人性的物化。

而人們對性暗示行銷的厭惡,也體現了目前中國人對於性話題不再像過去那樣諱莫如深,但它應該是個健康、出於自願的行為。在談論這一話題時,也應該考慮到不要對任何一方的意願產生冒犯。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真實存在,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類,任何將人視為“待泡”的物件的言論都會招致反感。

優作(評論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