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州安置房項目發現唐宋“大戶人家”遺址

解放南路和惠福西路交界處,“解放中路安置房項目唐宋遺址”目前仍在考古發掘中。

2018年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考古調查項目182項,考古勘探項目105項,考古發掘項目16宗,發掘面積7172平方米,出土文物2115件(套)。昨日上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朱海仁在南越王宮博物館揭曉廣州考古“年度成績單”。

據悉,本次匯報會是廣州文物考古最新成果的年度匯報,也是匯報會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匯報會上,2018年5個重磅考古發現亮相,包括黃埔茶嶺新石器遺址、市胸科醫院綜合樓漢六朝唐宋墓群、番禺唐代曾邊窯遺址、解放中路安置房項目唐宋遺址、增城明代蓮花書院遺址等。

廣州黃埔茶嶺先秦遺址

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水稻遺存

茶嶺先秦遺址位於黃埔區九龍鎮湯村。“就在如今黃埔區知識城的位置。”匯報人張強祿介紹,遺址從2017年8月開始挖掘,持續到去年2月,發掘面積為3113平方米。

“現在才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張強祿介紹,遺址出土文物標本超千件,僅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商之際的墓葬就有174座。現場出土了不少陶器,考古隊員進行現場收集,再統一進行實驗室修複。從陶器特徵來看,與粵北石峽文化有較為密切的聯繫,同時又存在一些自身的區域性特點。

在考古現場,研究員們發現了栽培水稻的遺存。“這些水稻,成了我們最為重要的研究發現。”據悉,茶嶺遺址檢測到的水稻植矽體,應該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實物遺存。茶嶺遺址是目前廣州地區發現的堆積最為豐富、遺跡現象最為複雜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市胸科醫院漢六朝唐宋墓群

廣州考古首見南朝“夫妻合葬墓”

廣州市胸科醫院漢六朝唐宋墓群,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橫枝崗路。“2018年7月到12月進行發掘,發掘面積有980平方米。”據匯報人程浩介紹,在這片土地下,共發掘清理出古代墓葬96座,共出土銅器、陶瓷器等各類文物件774件(套)。

而在綜合住院樓東北部發現的南朝時期“元嘉十七年”紀年墓M41,推測為南朝時期夫妻合葬墓。其規模之大、結構之精、保存之完整,實為廣州考古60余年首見,對研究廣州地區南朝時期的墓葬形製及分期斷代具有重要意義。

“胸科醫院的面積只是橫枝崗的1/10。我們推測,在整個橫枝崗可能存在上萬座古墓藏遺址。”程浩表示,龐大的墓地發掘數量,充分說明這一帶是古代先民理想的營塋之所,這對研究廣州古城的地理變遷有著重要的意義。

解放中路安置房項目唐宋遺址

出土器物預示主人“大戶”身份

解放中路安置房項目唐宋遺址位於越秀區解放中路東側、惠福中路南側。2018年7月開始發掘,發掘面積800平方米,發現了豐富的唐宋至明清時期的遺跡。

“清理唐宋至清代路面、排水溝、灰坑、水井、磚牆等遺跡96處,出土唐代至明清時期的銅馬鐙、醬釉碗、陶罐、牡丹紋瓦當、鐵刀、牛角、銅錢等器物370件(套)。”匯報人谷俊傑表示,出土瓷器之精美,也預示著主人的“大戶”身份。

“目前發掘尚未結束,這些‘有錢人’是漢人還是番人?他們的神秘身份也指明了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點評。

番禺唐代曾邊窯遺址

迄今最早廣州瓷器遺址現身

距離新造地鐵站不遠,唐代曾邊窯遺址悄然藏身大學城片區。“2018年2月至4月進行發掘,完成發掘面積450平方米。”據匯報人陳馨介紹,根據遺址的出土器物,專家初步判斷遺址年代為晚唐,性質為民窯,“但窯體被嚴重破壞。”

據悉,曾邊窯遺址是廣州地區目前考古發現的唯一唐代窯址,這對研究廣州以至環珠江口地區唐代陶瓷手工業生產具有重要價值。

增城明代蓮花書院遺址

入選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

蓮花書院遺址位於增城區永寧街南香山。2018年3月至6月發掘,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根據發掘情況,可基本複原書院的建築布局。”據匯報人張百祥介紹,蓮花書院是明代大儒湛若水創辦的40余所書院中目前唯一經過考古發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遺址,其時代明確,對於中國古代書院特別是明代書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資料。

去年,明代蓮花書院遺址被評為“2018年南粵古驛道文物重大發現”。

采寫:南都記者 董曉妍 尹來 通訊員 穗文考

攝影:南都記者 譚慶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