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河南滎陽官莊遺址發現兩周及漢代手工業作坊遺存

官莊遺址位於河南省滎陽市高村鄉官莊村西部,北依連霍高速,西鄰滎邙公路,南距索河3公里,總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該遺址發現於1981年。2004年及2009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對該遺址進行過調查和發掘。2010年,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在遺址南部發現了南外壕,並對外壕進行了勘探。2011—2013年,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勘探和發掘,在外壕內確認了兩周時期呈“呂”字形的小城和大城。該遺址曾入選2010、201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2015年以來,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聯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中心在大城內進行了系統勘探和發掘,在大城中北部發現了豐富的手工業遺存,包括兩周時期的製陶、鑄銅、製骨遺存,以及漢代磚瓦窯、鐵器窖藏等。2018年,我們對大城中北部的手工業作坊區再次進行了發掘,並對小城西南部的大小城壕連接處進行了解剖。截止2018年底,在大城中北部揭露面積3000平方米,清理陶窯10余座、灰坑1500多個、灰溝50條、墓葬36座、甕棺葬18個。遺存大多屬兩周時期,也有一些為漢代或唐宋時期。

兩周時期的手工業遺存以鑄銅為主,還有製陶和製骨遺存。其中鑄銅區揭露比較完整,北鄰水池狀遺跡,並與小城外壕相通連;西側為製陶作坊;南部及中部有柱洞、基槽等建築殘跡。目前已出土陶范約3000塊。可辨識器型包括鼎、簋、壺、簠、鍾等禮樂器,劍、戈、矛、鏃等兵器,節約、轄、鑣、轅首等車馬器,以及鏟、刀、鑿、斧等工具,還有環、泡等。另外,還發現有數量較多的空首布銎芯范。陶范之外,還出有較多熔爐和坩堝殘塊、銅渣,以及銅刀、陶管、磨石等鑄銅相關遺物。

根據陶范的器形和紋飾,結合共出陶器的特徵,可將官莊遺址出土的鑄銅相關遺存初步分為兩期。第一期的典型遺物為飾有重環紋與瓦紋的模、范。標本H1966⑤:2簋范,橘紅色,背側有明顯手指按壓痕跡。型腔微內弧,上部為兩周重環紋,下部飾三道瓦楞紋。殘高14厘米,寬15厘米,厚6厘米。所鑄器物應為腹徑在20-25厘米之間的銅簋。標本H1941:14簋耳模,灰色,弧形,飾重環紋,殘高4.5厘米,寬3厘米。橫截面為圓形,直徑1.3厘米。這兩件范、模恰能夠組成典型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銅簋的形態。結合共出陶器看,第一期的年代主要為春秋早期,上限或可到西周末。

第二期具有典型年代特徵的遺物為飾有交龍紋、連體龍鳳紋的陶模和陶范。標本H1187③:167蓮瓣模,為器蓋上蓮瓣裝飾的模,呈灰色,泥質,胎體細膩。該模整體呈曲面狀,兩端均殘,厚約1.3厘米。模面施交龍紋,龍身有兩道平行細陰線,並有數個凸鈕。標本H1187③:93蓮瓣范,青灰色,范體較厚。范面凹曲,整體形態為一個有尖蓮瓣,下端殘缺,蓮瓣內填以多條交龍紋,並在龍身交叉處設圓形小紐。此件陶范正是由標本H1187③:167一類的陶模滾壓製成的。這種蓮瓣陶范已發現有14件之多。標本H1187②:10連體龍鳳紋模和標本H1187③:50爬獸裝飾范也是此期的典型器物。結合層位及共出陶器看,第二期鑄銅遺存的年代晚於第一期,大致屬春秋早中期之際至春秋中期。

製陶遺存集中在發掘區西部,目前發掘有陶窯、泥料坑等,出土有陶拍、陶墊以及泥坯、燒製變形的陶器瑕疵品等。一些灰坑內還發現有較多沙子,可能與夾砂陶的製作有關。H1029為袋狀坑,底部堆積有較多夾砂泥塊,形狀規範,應是製備好的製陶泥料。另外,發掘區北部多個灰坑中發現有典型的製骨廢料。從出土遺物特徵看,製陶、製骨等活動也集中於春秋早中期,與鑄銅作坊大體同時。

手工業作坊區內還清理有多座春秋時期的墓葬和甕棺。有的墓內出有未經燒製的泥器,很可能是居葬合一背景下的工匠墓葬。

作坊區域內還發現了一些祭祀坑,所用犧牲包括人和動物兩類。H2248坑底發現兩具成年人骨,雙手被綁縛,似被活埋。一些祭祀坑內發現了完整的動物骨架,主要包括牛、羊、豬三類。另有一些坑內集中堆積散亂豬骨。這些埋有人牲和動物犧牲的遺跡,很可能與鑄銅等生產中的祭祀活動有關。

東周遺存之外,還發現了1座漢代磚瓦窯,出土大量筒瓦、板瓦。此外,還清理了3座磚砌窖穴、1座磚砌灶、1座水井、1處鐵器窖藏,出土有鐵釜、薰爐架、犁鏵、戟等較完整的鐵器。結合附近鑽探出土的鐵渣來看,此地在漢代可能有冶鐵作坊。

本年度對小城西南部的大、小城城壕連接處進行的解剖表明,小城城壕的挖造早於大城城壕。大城城壕是在小城城壕使用一段時間後才挖造的,其深度也較小城城壕淺。

已有發現表明,官莊大城中北部在春秋早中期前後存在一處綜合性的手工業生產區,鑄銅、製陶、製骨等多種手工業活動集中分布,相互間又有一定界限。結合往年的發掘和勘探工作來看,大城內外很可能還存在其他的鑄銅和製陶作坊。可以認為,伴隨著兩周之際的社會變動,官莊小城、大城和外壕相繼建造,鑄銅等手工業活動隨之在城內外興起,且佔據了突出地位。

官莊遺址已發掘的鑄銅作坊區相對完整,遺跡布局有一定規律,出土了從製范到澆鑄打磨等多個環節的遺存。作坊年代正處於春秋時期新的銅器風格的形成時期,其發掘對於探討西周至春秋青銅器風格的轉變,以及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發展有重要價值。該作坊生產的器物種類眾多,包括容器、樂器、車馬器、兵器、工具和錢幣等,部分模、范紋飾精美、所鑄器物形體較大,具有較高等級。發現的數十塊空首布芯,是目前國內較早的鑄錢遺存。

鑄銅作坊內大量陶范與陶器共出,提供了鄭州地區兩周之際至春秋時期陶器與銅器編年的對應關係,這對進一步推定相關遺存的絕對年代,進而探討兩周之際社會變動等重大問題有重要意義。

官莊遺址在漢代很可能再次成為了一處手工業生產活動集中地。發掘出土的鐵製品及勘探所見鐵渣等遺物說明,此地在漢代存在一定規模的鐵器生產活動,生產器類多樣。磚砌窖穴、鐵器窖藏等設施的發現也說明其手工業生產的規模和穩定性,這為研究漢代滎陽地區的鐵器生產提供了重要資料。

執筆:

郜向平、趙昊、丁思聰

部門: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中心

編輯:陳 梅

審核:賈昌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