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式太極拳的腰、胯、肩

在楊式太極拳中,稱腰為「中盤」;胯為「下盤」;肩為「上盤」。「三盤」,以「中盤」為主宰,融為一體。

下盤(胯),也叫「底盤」。底盤要穩住,放平,放正。只有底盤穩住平正了,軀乾才能中正直豎。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樣,底座穩住平正了,石碑才能豎得正直穩當,不至歪斜傾倒。

太極拳在盤拳架時,底盤始終要穩、平、正。怎樣才能做到穩、平、正呢?總體上講,就是要遵循太極拳的要則理法,只有依照太極拳的規矩,才能成就太極拳的方圓。說得具體些,直接些,就是在「沉勁」時,要「開胸」「開背」(含胸拔背),肩要放鬆,肘要屈墜,並側重「開背」,以氣下,這時氣就下沉丹田。「頂勁」時,也要開胸開背,肩要放鬆,肘要屈墜,並側重「開胸」,以神提,順項貫頂,虛靈之氣形成,或者說,「虛靈頂勁」形成。這裡說的頂勁,不單指頭部,而是從胯(底盤)以上皆要神提,經腰而上,順著脖頸,貫至頭頂。頂勁時,沉勁不去;沉勁時,頂勁不失。上下有股對拔對拉勁勢,使得軀乾直豎中,出現一種空靈憩適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覺。至於什麼是在沉勁時側重開背,頂勁時側重開胸呢?這是由於人們在後天演變出一種拙力,就是這種拙力導致軀乾形成病態——不同程度的凹胸凸背,隨著年齡的增長,凹凸形狀越來越大。開背,是在糾正凸背;開胸,是在糾正凹胸。背開胸開了,胸、背就都平正了,內氣就能通順了,這樣,就能有效地增進軀乾的直豎。軀乾直豎了,也相應驗證了底盤是穩、平、正的。底盤和軀乾都穩、平、正了,「平送腰胯尾閭垂」才能成為可能。底盤穩、平、正了,兩腿就會被帶動得順勢靈便,氣感充盈,「邁步如貓行」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腳底似「植地生根」的感覺也就出來了。

上盤(肩),要松沉。在盤拳架時,上盤始終要松沉、虛腋、與肘相隨,與頂勁配合,與開胸、開背協作。

肩(上盤)要松沉,就須虛腋,不虛腋,雙臂就會貼著軀乾,僵硬勁去不掉,使得內氣受阻。肩的放鬆,須與肘相隨;肘的屈墜,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使之達到松沉境地。尤須注意的是,要與頂勁配合,與頂勁配合起來,才能體現出輕靈勁勢,否則,就會導致「上盤神不頂,一身難輕靈」的毛病。這裡,要特別留神,頂勁時,肩不能相隨俱上(相隨俱上是拙力,或叫生活習慣用力);相反,肩要松沉,肘要屈墜勁向底下,這樣,有頂有沉、有上有下、對拔對拉,就出現一種伸展虛靈勁勢。再就是與開胸開背協作好,因為,兩臂與胸背相連,與開胸開臂協作好,可增大兩臂的靈活性,增強兩臂的氣感。在與開胸開背協作、並側重開背的同時,結合頂勁,「拔背」(一種勁道)的感覺,就明顯地出來了。這些與肩直接相關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充分。

中盤(腰),系力源所在,四肢拳腳皆由這裡帶動。上行——腰(中盤)帶肩(上盤),肩帶肘,肘帶腕,腕帶手掌達於指尖;下行——腰帶胯(下盤或底盤),胯帶膝,膝帶踝,踝帶腳掌達於腳趾。可見,上、下盤皆由中盤帶動,中盤在三盤中,居主宰地位。拳論喻腰為「」、為「車軸」,是很恰當的。士兵的作戰行動,必須服從司令部的號令;車輪的轉動,必須先有車軸轉動的帶動。可是,人的四肢拳腳動作,在後天背離了「力源」,養成自動、直動的不良習慣,已成積習,因此,短時間不易進入太極「力道」裡去,這是要有思想準備的。在學習中,不可道聽途說、不可自作聰明,要嚴格按照太極拳的要則理法鍛煉,尤其要嚴格納入被腰脊帶動的狀態。即四肢拳腳不可直接出動,不可自行其是,不可局部比劃,不可亂動。並且,腰脊的帶動必須本著太極拳腰脊的規範,而不是人們習慣上理解的那種腰的帶動,如此,才能逐漸體現出太極輕、柔、綿、纏的勁道與腰的奧妙功能和獨特感覺。「底盤無腰換,進退如拌蒜」,「順項貫頂」起自腰,這是前輩們用經驗來說明腰的作用。可以說,處處是腰,腰無處不在,所以,太極先師們指出:「命意源頭在腰際(脊)」,「刻刻留心在腰間(脊)」。

談到中盤,就自然聯繫到肘,因為,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肘離中盤最近。二者密切相關,互相協作,是內裡與外面、手臂與周身相合的關鍵之處,因此,要求肘要屈墜,意向中盤。中盤合乎要則理法了,行拳走式的綱就抓住了。

三盤在運作過程中,同時伴隨著內氣的運行。要說明這點,還須接著前面提到過的一句話往下談,這句話是:「這時氣就下沉丹田。」當丹田之氣達到一定程度,就向外彌散——向下,經襠沿兩腿內側至湧泉,再由湧泉順兩腿外側而上至胯;向後,即向丹田背後彌散,再及兩旁,與由下而上之氣會合,共同形成「胯氣圈」。胯氣圈之氣上行至腰,形成「腰氣圈」。腰氣圈之氣上行至肩,形成「肩氣圈」。肩氣圈之氣再繼續運行,彌散至兩臂及雙手。這樣,「三盤氣圈」都形成後,就「氣遍全身不稍滯」了。

三盤及其相關部位的要則理法體現得越充分,運作就越得體,氣感就越酣暢。這時,可以說就達到了練意、氣、神的階段了,盤起拳架來內裡的意味就濃厚了,即便是外行人看了,也會有舒服的感覺,這與單純地比劃個拳架的所謂的太極拳完全是兩碼事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