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7種服藥方法,嚴重可致命

服藥時,如果同時吃了某些東西,會使藥效降低或出現不良反應。


因此,你應該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藥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藥效打折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吃藥期間,究竟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任何藥物+煙=降低藥效



吸煙會延遲胃排空的時間,使得藥物遲遲不能離開胃部進入小腸,從而影響藥物吸收。

煙草中的多環芳烴還會加快肝臟降解藥物的速度,使血液中藥物濃度降低,從而影響藥效發揮。

研究證實,服藥後30分鐘內吸煙,血液中藥物濃度僅為不吸煙的1/20。

不僅如此,尼古丁還會促進人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影響葯的代謝產物排出,可能誘發藥物蓄積中毒。

因此,服用任何藥物30分鐘內都不宜吸煙。

2、大多數藥物+西柚=影響藥物代謝



大多數藥物都需要肝臟的肝葯酶進行代謝,而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會影響肝葯酶的功能,延長藥物降解時間;

柚皮素又會加快腸道對藥物的吸收,這兩個因素都容易增加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從而容易加大藥物副作用,可能誘發血壓下降、心率減慢,甚至休克等不良反應。


所以,服藥期間也不建議大量食用西柚。

3、感冒藥+高糖=影響食慾



最近不少人又感冒了,食慾差,精神差……更加得控制高糖飲食了。


高糖食物攝入過多,會使血糖升高,而機體在代謝血糖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這就容易導致體內維生素減少甚至缺乏,影響營養物質代謝,進而影響食慾。


不僅如此,如果胃裡有高糖食物,還會使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感冒藥的吸收時間延長2小時,影響藥物發揮作用。


因此,在吃感冒藥的時候,應盡量避免高糖食物,包括各種甜飲料。

4、抗生素+酒=雙硫侖反應



雙硫侖是一種戒酒藥,服用雙硫侖後,即使隻喝一點點酒,也可能出現嚴重不適。抗生素與酒也可能出現相同的反應。


酒在進入人體後會先被氧化成乙醛,再被氧化成乙酸,最後排出體外。

但很多抗生素,如頭孢類、異煙肼、酮康唑、甲硝銼、氯黴素等會影響酒精代謝,導致乙醛在體內蓄積,引起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甚至誘發死亡


所以,服用抗生素期間及停葯1周內,都應該要忌酒,包括任何含有酒精的食物,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氣水、料酒等。

【小貼士】服用抗生素前後兩小時內,也要忌食牛奶、果汁等,因為牛奶會降低抗生素的活性,果汁中富含的果酸會加速抗生素溶解,從而影響藥效。

5、鹼性葯+醋=中和反應



在服用胃舒平、達喜等抗胃酸類藥物時,應減少醋的食用。

因為這些藥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等鹼性物質,而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大量食用,兩者容易發生中和反應,減輕藥效。

6、酶類葯+熱水、茶=影響酶活性



酶類藥物主要是有活性的蛋白質,溫度過高時,其活性就會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從而影響藥效。而茶水中的多酚類物質易與酶結合,降低藥效。


所以,服用助消化的酶類藥物應選擇溫度稍低的白開水,以口感微暖(25℃)為宜。

7、鈣片+菠菜=影響鈣吸收



鈣片進入體內後會電解為鈣離子,而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鉀,其中的草酸根離子會與鈣離子相結合,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不僅如此,兩者還容易生成草酸鈣結石。

因此,在吃鈣片的前後2小時之內,都不宜吃菠菜,或者先將菠菜焯煮一會兒再烹飪食用。


此外,還有許多常見藥物也有禁忌,如阿司匹林忌酒,以免加重發熱或引發肝損傷;布洛芬忌咖啡、可樂,以免損傷胃黏膜。

用藥安全無小事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