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度近視患者該如何應對白內障?

■文|趙小刀

我是趙小刀,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上一篇文章《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面對白內障?發布後,有患友留言讓我講講高度近視患者的白內障手術。

這兩天我整理了高度近視白內障手術的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如果覺得有用,歡迎大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Q1 高度近視患者做白內障手術嗎?

這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一些患者求醫多年,因為是高度近視,得到的答覆大多是「手術難度大」「效果不明確」「有很大風險」之類的回答,常常很沮喪氣餒;一些患者則抱著「眼底有毛病,手術做了也是白做」的消極心態,擔心手術風險。


其實現在的醫療技術水準飛速進步,白內障手術也越來越成熟,除了一些極為特殊的情況,高度近視患者是完全可以做白內障手術的。

對於高度近視患者來說,出現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眼底出血等疾病的概率相對較高,一旦白內障發生發展,會掩蓋眼部其他嚴重疾病,所以只要條件允許,白內障手術是必要的,而且要儘早做,隨著時間的拖延,手術難度和風險將會更大。

Q2 手術方案怎麼選?

方案1:

手術時選擇常規人工晶體——單焦點人工晶體,這種手術方案價格上比較實惠,通常在6000~13000之間,視人工晶體種類和是否需要矯正散光價格略有差異。

這種方案可以把巨大的近視度矯正到比較低的度數,通常醫生會保留250度~300度的近視,平常走路開車時仍配戴近視鏡,鏡片比之前要薄的多,對生活質量有改善,看近處時需要摘鏡。但這種方案只有一個最佳清晰的距離,其他的距離可能還需要戴眼鏡。

有時候患者會問,能不能少留點近視?留100度行不?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患者不理解近視度數的含義,正好這次趁此機會做一下科普。

近視度數其實就是眼睛這個透鏡系統的整體屈光力,它決定了眼睛看東西最清晰的距離。具體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焦距=1/屈光力

這裡焦距的部門是米,屈光力的部門是D,通常我們說的100度近視,就是-1D,300度近視就是-3D,那麼如果是100度近視,計算得到的最清晰焦距就是1/1=1米,300度近視,對應的最清晰焦距就是1/3=0.33米,也就是33cm。

我們日常生活中,近處最常用的距離是33cm,看書,看手機等大多是這個距離,看電腦、炒菜等一般是60cm左右,而1米的距離並不是很常用。所以呢,如果手術設計時近視留的少了,那麼術後遠了近了都將看不清楚,這就是醫生要留近視就要留250~300度的原因,因為250~300度的近視,對應的最清晰焦距是33~40,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閱讀距離。

還有患者會問相反的問題,我只需要做一隻眼睛的白內障手術,另一隻眼睛有1000度近視,為了雙眼平衡,能不能多留點近視?留1000度近視行嗎?

高度近視的白內障手術都面臨雙眼屈光設計的問題,只需要做一隻眼手術的患者,的確面臨一個比較糾結的選擇,留300度近視,生活是方便了,但兩隻眼睛度數相差較大,超過250度就沒辦法配眼鏡了,戴上會暈。那麼設計成跟對側眼同樣的度數可以嗎?

臨床上,白內障專科醫生很少會建議您這樣做,原因主要有兩點:

1、高度近視患者做白內障手術是一個重要的改善視覺質量的機會,因為醫生摘除渾濁的晶體,植入人工晶體時,可以自由調整人工晶體的度數,相當於把眼鏡直接融入人工晶體中了,而且這完全是順帶的和免費的,我們俗稱「買一贈一」。

2、如果術後保留6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視,那麼術後最清晰的焦距是17cm(1/6=0.167米),必須把物體拿到眼前才能看的清,日常常見的距離,還需要配眼鏡,看書需要再戴300度近視鏡,看電腦需要戴450度近視鏡,平時需要戴600度近視鏡,需要多副眼鏡隨時調換,這是極不方便的。

3、高度近視白內障發生的早而且發展迅速,雖然對側眼當下白內障還不嚴重不需要手術,但不久的將來可能就需要做了,等對側眼也完成手術,雙眼就協調了,那時眼睛可以恢復年輕態,也是一件美事。

那麼,在對側眼還沒有進行手術的這幾年,該如何解決雙眼度數相差大,不協調的問題呢?

主要的解決方案有兩種:

1.對側眼佩戴隱形眼鏡,物美價廉,是值得嘗試的方案,即使50多歲的患者也可以大膽嘗試;

2.對側眼植入ICL或者PRL人工晶體,等日後得了白內障,再取出ICL/PRL,植入人工晶體即可,當然這種方案花費比較高。

方案2:


一次性解決高度近視、散光和白內障的問題——選擇高端多焦點人工晶體 。使用高端多焦點晶體可以完全矯正近視,術後大部分生活場景不需要再戴眼鏡,生活質量能得到很大提高。

但植入高端多焦點人工晶體對眼部條件的要求較高,黃斑不能有明顯的萎縮、前膜或者變性、不能有明顯的後鞏膜葡萄腫、散光度不能太大、還有卡帕角等其他各項參數要符合標準。而且這種方案價格比單焦點人工晶體高很多,需要綜合經濟情況來考慮。

單眼手術的高度近視患者,選擇多焦點人工晶體,術後也會面臨雙眼如何協調的問題,解決方案同前。

具體選擇哪種晶體,還需要做好檢查,和醫生充分溝通後決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案。以我多年來治療大量超高度近視患者的經驗,高度近視合併白內障患者的術後滿意度是非常高的,以下是一名高度近視患者術後的感受分享,視覺質量的改善對她的生活是天翻地覆的改變,看了她的分享,連我都有點感動:


Q3 手術醫生怎麼選?

高度近視並發白內障的主要原因是眼內營養代謝不正常,致使晶狀體的囊膜通透性發生改變,晶狀體營養障礙和代謝失常逐漸變得混濁,視力逐漸減退,最終產生並發性白內障。


一般而言,高度近視的白內障的發展往往更迅猛,並且更加嚴重度更深,臨床中最頭疼的」黑內障「-牛皮糖一樣的硬粘核,往往都來自超高度近視的眼睛。

加上眼睛的晶狀體核變硬之後,牽拉懸韌帶使其鬆弛,容易發生晶狀體震顫,手術難度加大,對醫生手術技巧要求很高,手術時間要比常規白內障手術長不少,併發症的發生率也要高很多。只有手術水準極高的醫生做高度近視白內障手術才可以跟普通白內障手術時間差不多。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超高度近視患者應更加重視手術醫院和醫生的選擇。

Q4 還有其他注意事項嗎?

1. 一定要定期檢查

醫學研究表明,近視平均增長100度,眼軸就會相應增長0.33mm。高度近視患者因為眼軸長,導致視網膜變薄,大大增加了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所以高度近視患者應該每年詳細檢查眼底,防止出現視網膜脫離等嚴重併發症。

2.手術可能會有點脹痛

跟普通患者手術中沒有明顯感覺不同的是,高度近視患者在術中可能會感到比較明顯的脹痛。

高度近視因為晶體的囊袋大,普通人工晶體在囊袋內可能居中性差,遠期容易囊袋攣縮,造成晶體不居中,用一些大光學部的人工晶體或者板式結構的晶體較好,正常患者使用的較小光學區的人工晶體不是很適合,有時需要植入張力環對抗攣縮。

3. 看馬路有點變形


如果是眼軸長度已經超過30mm的高度近視患者,往往合併有高度近視特有的後鞏膜葡萄腫或者黃斑變性。手術前,因為視力很差,所以感覺不到明顯的視物變形。手術後視力提升看什麼都清晰了,就能感覺到視物變形了,例如看馬路有點彎曲,看門框不直等等,這些現象時間長了就能慢慢改善或者接受。

我國是近視大國,超高度近視也相當常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手術中,超高度近視能佔到1/4,有時候一下午能做十幾台1000度以上的近視白內障手術,這真是一個不好的趨勢。希望我們國家可以切實重視青少年的近視防控工作,逆轉這種趨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我是趙小刀,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本文作者趙陽,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