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和榮耀把滑蓋設計帶回來了 但比起創新它更像是行銷噱頭

作者 | 李振梁

編輯 | 韓洪剛

要點提示

滑蓋全面屏大概率將成為中端機市場的一種方案,但不會在全行業流行。

小米、榮耀推出滑屏旗艦機,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出貨量,而是展示技術實力,提升品牌形象。

升降、滑屏作為一個鮮亮的標簽,通過創新可視化,來達到品牌行銷的目的。

一周之內,三家手機廠商發布了滑蓋手機。

小米發布了MIX3,華為旗下的榮耀發布了Magic 2,已經邊緣多年的聯想則發布了Z5 Pro。

而在六月前後,vivo和OPPO也各自發布了類似滑蓋的手機,vivo NEX用的是可升降前置攝影頭,OPPO Find X是自動滑蓋。

至此,佔據中國手機市場77%份額的四大手機,都有了滑蓋手機產品。

iPhone之前,手機結構多種多樣,滑蓋、翻蓋都是毫不新鮮的方案。這類結構可以在電容屏尚未普及時候,增大螢幕面積而減少手機尺寸。那時的手機總需要一個鍵盤來輸入,直板手機上,鍵盤佔了太多太空,於是便把鍵盤疊在螢幕下面,以減少手機尺寸。

不過,iPhone確立了智能手機形態的發展方向:一體化。要節約內部太空,要輕薄,要去掉實體按鍵,要將各類元件都隱藏在手機內部。智能手機也不需要鍵盤,這類結構便顯得累贅,而且與一體化趨勢相悖,所以它們已經和功能機一樣,成為歷史的塵埃。

如今,滑蓋回來了,翻蓋也正在路上——消息稱,今年11月份,三星會發布一款“可折疊螢幕手機”,根據概念圖,應該就是翻蓋手機。

這次滑蓋設計死灰複燃,依然是為了解決螢幕問題。

全面屏手機自去年下半年成為一種行業趨勢。前置攝影頭的保留和越來越大的屏佔比,始終是一個衝突。於是瀏海、水滴、美人尖層出不窮,但無法把前置攝影頭從螢幕上移除。

OV最早解決了這個問題。OPPO Find X、vivo NEX採用了升降攝影頭設計,將前攝隱藏在機身中,需要自拍或人臉識別時才會啟動。OPPO的雙軌潛望結構受到更多好評,技術難度也更大。但Find X的電動升降成本很高,由於電動馬達的採用,頻繁拍照對續航的要求也更高。

滑屏的成本則相對廉價。Gartner手機分析師呂俊寬表示,滑蓋是實現全面屏相對簡單且便宜的做法,像OPPO升降設計的成本太高,做工的要求也高。榮耀總裁趙明承認,採用滑屏結構,成本是一方面的考慮。聯想把滑屏手機降到2000元的價位,也是明顯的例證。

不過,滑蓋只是一種廉價的“真全面屏”方案,跟市面上任何全面屏方案一樣,它也不是完美的答案。

儘管用上了新的滑軌技術,但滑蓋手機固有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它們需要額外添加電機滑軌等部件,部件增加也意味著風險增加,而且,因為手機有了更多縫隙,滑蓋也沒辦法解決防水問題。

同時,滑蓋手機變得更重、更厚,影響握持感和美觀度,而高端機對外觀、工藝設計、用戶體驗的要求更高。用戶很難在習慣了輕薄之後,重新回到笨重的時代。

滑蓋手機也沒辦法普及到整個手機產品線上。

成本是一方面。OV使用電動馬達,使得手機成本相應增高,小米和榮耀使用手動滑蓋設計,也有節約成本的考慮,聯想甚至能把這一結構賣到2000元價位上。不過,對於多數人來說,2000元依然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多數人使用的手機,價格在千元左右。

即便能解決成本問題,供應鏈也沒辦法讓手機廠商“為所欲為”。Gartner手機分析師呂俊寬表示:“過去滑蓋的技術都在日本,這幾年不流行滑蓋手機後,供應商也不好找了。”對於滑屏設計的前景,呂俊寬認為這是短時間的方案,長期來看其他技術應該會勝出。

甚至推出滑蓋手機的廠商,也不覺的這會成為未來的風潮。

榮耀總裁趙明:“以後升降式攝影頭的方案也會應用得到處都是,未來還會有很多創意式的解決攝影頭的方案的。”

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我覺得這種設計(升降攝影頭設計)從目前的手機產品來講做最好的是Find X,但是這款機器還是有很大的提升太空。大家都在做很多的嘗試。明年會有更多的東西會出現在市場上,包括三星等廠商,但是我個人堅信蘋果應該是終極方案,人家可能花了兩三年做了一些我們都不敢想的假設。”

對於未來的終極方案,有一種看法非常流行,就是所有的傳感器(指紋識別、相機)都做在屏下,但是當前的技術不能兼顧拍照的品質,因此雖然多家廠商都在研究,但並未採用。

即便這這是過渡方案,也是手機公司必然要走的一步。

現在手機市場像電腦市場,大家在軟體上已經沒了花樣,核心元件也為幾家公司把持,堆配置總會遇到天花板,於是只能在外觀上試著玩些花樣。

比起電腦,手機外觀想玩花樣更難一些。大家都知道手機的終極形態是一塊螢幕,螢幕越大,屏佔比越高,廠商有自己特色的設計便越少,無論瀏海、水滴還是美人尖,或者忽然井噴的滑蓋設計,都只是當下的過渡形態。

但廠商需要一些不同,需要在同質化的世界裡,製造一些不同,以喚起消費者的購買欲。

智能手機還在初始階段時候,製造“人無我有”的不同相對容易。比如視網膜螢幕,比如指紋識別,比如超大螢幕,都可以馬上讓消費者感受到體驗上的不一樣。

現在,進步依然存在,比如小米MIX 3著力改善的拍照,Magic 2的AI雙頻GPS導航,還有iPhone XS的A12芯片,在同類技術上都有提升,但不能直觀反映在用戶體驗上。DxO評分103、101的兩款手機,拍出的照片一般用戶很難分清有什麽差別。

對於小米、榮耀而言,滑蓋全面屏是再好不過的可視化創新符號。相比於拍照技術評分、3D感光識別、石墨烯散熱技術,滑蓋全面屏是一個更直接、更有衝擊力、更容易傳播的記憶點,是一個很好的行銷噱頭。

升降、滑屏可以帶來用戶體驗的明顯變化,同時又是引人注目的標簽,而且,這也是十多年前便經過驗證可行,消費者也不至於覺得這一方案太過激進。

但滑蓋不是手機公司真正的戰場。

小米、榮耀的發布會都對滑屏一帶而過。小米重點講了拍照技術,跟華為的P20手機 PK。榮耀講了半場時間的語音助手YoYo。

滑蓋這一複古而新穎的設計,更像是一個鉤子,引著市場市場關注其技術、創新的實力,為其原來性價比為主的品牌內涵,注入技術、創新、高端的元素。

隨著消費更新,除了在產品和技術上跟上用戶需求外,廠商還要考慮給用戶更多的自豪感。小米、榮耀不會丟棄性價比的標簽,但一定會努力擺脫他們是低端機廠商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從小米、榮耀的布局來看,他們也在不斷地上探高端機市場,需要讓品牌形象跟上未來的競爭步伐。

小米MIX 3和榮耀的Magic 2都是旗下的最高端機型,不是出貨主力,銷量多寡並不是最重要的目標。趙明在Magic 2發布會後表示:“我們對Magic系列原來一直都是不抱以特別高的量的期待,但是到了今天,預約的結果超過我們的想象。”

因此,小米、榮耀推出滑屏手機,醉翁之意不在銷量,而在於提升品牌形象。

聯想目的則有所不同,除了展示技術實力外,還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推升出貨量,也借此博取更多的聲量。目前,只有聯想把滑屏手機的價格降到了2000元左右。

對於這些廠商而言,升降、滑屏會不會風行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用這個符號提升品牌形象,為進軍高端市場鋪路。

供應鏈、技術和銷售管道是手機公司生存的根本,這是最土的理論,但也是最基本的理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