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丨糖的危害,甚於吸煙?號召控糖非要用製造恐慌的方式嗎

較真要點:

查證者:雲無心|食品工程博士

近來,朋友圈裡出現了一篇《食品黑幕:糖的危害,甚於吸煙!看了這些,你還敢吃甜食?》的文章,吸引了無數眼球。

“吃糖過多不利健康”的科學證據越來越多,各國衛生管理和權威學術機構也紛紛采取行動,提倡“控糖”。比如在中國,“減糖”與“減鹽、減油”一起,構成了健康飲食的“三減”原則。

不過,“吃糖過多不利健康”並不意味著糖就是毒品。糖,畢竟是人體的營養成分——它對於健康的危害,源於“過多攝入”,而不是因為它“有毒”。

一、世衛組織的統計並不能說明糖的危害,甚於吸煙

關於“糖的危害,甚於吸煙”的說法,文中給出的來源是:

首先,電影中的台詞完全不能作為依據,所以作者也說“有待考證”。

其次,所謂“世衛組織曾經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糖的危害,甚於吸煙”,也有待於考證。世衛組織以及其他機構會做死亡原因的統計,列出“與XX因素有關的死亡”。在很多類似的統計中,確實有“與營養不良有關的死亡人數多於與吸煙有關的死亡人數”“與糖有關的死亡人數,多於與吸煙有關的死亡人數”這樣的結論。

但這跟“糖的危害,甚於吸煙”並不是一回事。

一個人生病或者年老去世了,要把死亡原因歸結於某一個特定的生活方式是很困難的。很多情況下,甚至有相當的主觀性。比如,吸煙大幅增加肺癌風險,那麽一個吸煙而且因為肺癌去世的人,死亡原因就可能被歸為“吸煙”;而“吃糖過多”,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疾病的風險,那麽一個喜歡吃糖的肥胖者/糖尿病人/心血管病人去世了,是否就可以歸為“吃糖導致的死亡”呢?

更重要的是,死亡人數還跟人群基數有關。人群中只有一部分人吸煙,而吃糖的人數則要多得多。即便不考慮死亡歸因是否準確,用死亡人數來衡量危害大小,顯然也是不合理的。比方說,與吸毒有關的死亡人數顯然遠遠少於與吸煙有關的,能說“吸煙的危害大於吸毒”麽?再舉個極端的例子,汽車相撞導致的死亡人數,會遠遠多於飛機失事導致的死亡人數,能說“汽車相撞比飛機失事更危險”嗎?

二、澳大利亞導演的自我小白鼠實驗,嚴重缺乏科學性,實驗結果不能說明糖對人健康的影響

文中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導演的實驗——“為了弄明白糖對人健康的影響,把自己當小白鼠做試驗,連續60天,每天吃40杓(約160g)糖,這40杓糖全部都來自果醬、果汁、早餐奶、低脂優酪乳這些公認的健康食品”。同時,他保持了之前的總熱量攝入和運動量。結果是,他的身體的確發生了劇烈變化——“體重猛增17斤,腰圍暴漲10cm,患上了脂肪肝,血液中脂肪的含量從健康的0.08漲到1.5,心腦血管病風險飆高。”

這個實驗結果很驚人,不過從科學證據的角度來說,一個樣本的實驗可能存在的干擾因素太多,並沒有什麽說服力。尤其是,他每天吃160克糖而又保持了之前的熱量,意味著其他的營養成分會顯著減少。也就是說,他只是保持了“熱量一樣”,但營養組成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果汁、果漿,也不是“健康食品”。他所發生的健康變化,並不僅僅是糖增加,還有其他營養成分缺乏的貢獻。按照探究實驗經常採用的控制變量法,如果想要探究,單一因素對於結果的影響,必須要保證其他變量一致。而該實驗明顯不符合要求。

更重要的是,每天吃160克糖,已經完全超越了正常範圍。“過量的糖”對身體的影響,難道能夠代表糖對身體的影響?要知道,把糖160克糖換成“健康”的蛋白質或膳食纖維,也同樣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三、倡議控糖是對的,但不要製造恐慌

糖是人體能夠最快轉化為能量的營養成分,對於迅速補充體力很有效。對於低血糖人群來說,糖是迅速補充血糖的“救命藥”。此外,甜味是人類與生俱來喜歡的味道。嘗到甜味之後,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愉悅。而愉悅,也是飲食的重要功能之一。

當然,吃糖過多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健康隱患。

在健康與愉悅之間,我們需要進行權衡——目前的共識是:把“遊離糖”的攝入量控制到每天50克以內,最好是不超過25克。這裡的50克和25克,並不是“安全限”,而是一個推薦的“控制標準”——大家可以將其作為“控糖”的努力目標。

所謂的“遊離糖”,是指會被迅速吸收進入血液增加血糖的糖,比如白砂糖、冰糖、紅糖、蜂蜜、糖漿、果糖、葡萄糖、果汁等等。

本文編輯:楊小慢

想了解更多關於糖的內容?微信搜索“較真辟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