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規範養生保健服務 讓健康管理不再出軌

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及其人員不得從事醫療活動;不得使用針刺、瘢痕灸、發泡灸、牽引、扳法、中醫微創類技術、中藥灌洗腸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侵入性或者危險性的技術方法;不得開具藥品處方宣傳治療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日前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試行)》(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6月27日人民日報)

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進行規範,勢在必行。

當今各種「偽養生」大行其道,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怎樣才是科學養生。看看各地大街小巷的店鋪,到處都是養生館、美容美體館等機構推出的刮痧、拔罐、艾灸等,只要你進了門,往往人家一上來就給你「號脈」,女士往往「氣血不足」,男士多是「肝腎陰虛」,治療方法都是推拿、艾灸、拔火罐、刮痧等。甚至不少店面營業執照中只有美容美髮或健身洗浴服務,卻做著「跨界」業務:足療店裡做推拿、刮痧;美容店可艾灸、拔罐、中醫理療。從各家媒體的調查來看,相當多養生保健機構及從業人員不具備從事保健服務的資質,由於缺乏服務技術標準和規範,養生「養出」傷病甚至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

養生離不開辨證施治,保健也要適可而止。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趙學軍提出了一條甄別養生謠言的「黃金法則」:凡是沒有使用條件、不考慮個體差異、沒有限量和使用範圍的養生「妙方」,都要打個問號。在養生館,技師往往沒多少醫學常識,客人哪裡不適就按哪裡,很容易出現危險。比如推拿不當會導致頸椎骨折甚至癱瘓,背痛有可能是由冠心病或心絞痛導致。根據統計,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衛生保健服務類投訴2725件,而2015年是516件,其中不少是關於養生保健的投訴。

規範養生保健服務,首先要規範審批管理。

現在是養生保健機構誰都能開,不管註冊成什麼都可以乾養生保健,註冊公司就去工商局批,註冊為盲人按摩就去殘聯批,註冊為研究院等社會團體就去民政局批。批下來之後,只要不出事,民不舉官不究。看似誰都能管,但其實誰都沒法真正管。往往是出問題了,才由衛計委聯合工商、食葯監等部門聯合行動,但多部門執法還沒有完善的機制,協調起來存在困難。這就需要明確監管主體,規範審批管理。

規範養生保健服務,要加強科普宣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16年印發的《國家中醫藥局關於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要求,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不得以涉及中醫藥預防、保健、養生、健康顧問等為名或假借中醫理論和術語開展虛假宣傳,不得宣傳治療作用。除了相應的監管之外,相關部門還要加大養生科普宣傳的力度。各地可通過組織醫院的中醫和社會上具有資質中醫,經常進入社區,普及正確的養生方法。

規範養生保健服務,要引導沒有資質的機構轉型為健康普及機構。

按照《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試行)》,如果嚴格執行起來,可能社會上有的養生機構要關門歇業。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引導這些從業者考取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或人社部確定的「保健調理師」。另一方面可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對一些從業者進行培訓後,鼓勵他們到社會去去做健康講座,或成為相應的家庭護理人員。

總之,要像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的那樣,從慢病管理、疾病防控、婦幼保健等方面著手治未病,從治病向治未病傾斜。這也是對中醫精髓的尊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