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十四節氣品花之大暑

DA SHU

2019.07.23

每年7月22日或23日、24日是農曆大暑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記載:「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之際,氣溫達到最高,為一年中最熱之時。農作物快速生長,且大部分地區旱、澇、風災頻繁。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二候土潤溽暑

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時節,螢火蟲卵化而出,而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氣象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大雨使暑濕減弱,氣象也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民間有吃仙草、喝暑羊、飲伏茶、曬伏薑、燒伏香等習俗。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舊時人們會在河船上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大暑花訊

大暑花訊為:一候木槿,二候鐵線蓮,三候鳳仙。

木 槿

木槿,別稱無窮花、朝開暮落花。木槿花色豐富,有純白、淡粉紅、淡紫、紫紅等,是一種在庭園很常見的灌木花種,中國中部各省原產,各地均有栽培。木槿盛開時滿樹絢爛、紛披陸離、秀美芬芳,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中可做花籬式綠籬,孤植叢植皆可。為韓國和馬來西亞國花。

木槿花可食用,其味清香甘美,且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以及還原糖、維生素C、氨基酸、鐵、鈣、鋅等。木槿的花、果、根、葉和皮均可入葯,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木槿花種子入葯又被稱為「朝天子」。

有關木槿花的記載,最早可見於《詩經》之《國風·鄭風·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蕣華。

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彼美孟薑,洵美且都。

此處的蕣華便是木槿花,將之與女子的曼妙容顏並論,可見木槿花之美。

唐朝崔道融曾作《槿花》詩,寫盡了木槿朝開暮落,一日一新之景:

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

東風吹桃李,須到明年春。

宋代詩人楊萬裡曾作《田家樂》一首,其筆下的木槿,既能遮陰,又可觀賞,堪稱恬淡足意的田園生活的點睛之筆,為人們帶來了無限意趣:

稻穗堆場谷滿車,家家雞犬更桑麻。

漫栽木槿成籬落,已得清陰又得花。

木槿花朝開暮落,但生命力極強,每一次的凋謝都是為了下一次更絢爛地開放。就像春去秋來四季輪轉,花落花開,連綿不斷,自有一種生生不息的魅力。所以木槿花語為「溫柔的堅持和堅韌」、「美麗永恆」。

鐵 線 蓮

鐵線蓮,別名鐵線牡丹、番蓮、金包銀、山木通、威靈仙等。其莖纖細如鐵絲,卻柔韌有力,能開出驚艷如蓮的花朵,因此被稱作「鐵線蓮」。鐵線蓮廣泛分布於北溫帶亞洲地區,全球有鐵線蓮原生種三百多種,中國約佔了半數,是名副其實的「鐵線蓮之母」。

鐵線蓮花色繁多,有白色、紅色、紫色、藍色、複色等,幾乎囊括了所有植物色系。且花型豐富,分單瓣、重瓣、雄蕊瓣化、蓮花型、鈴鐺型等,差異巨大。小花繁茂迷人,宛如瀑布流瀉而下;大花清雅脫俗,花徑可達二三十厘米,令人過目難忘。

鐵線蓮可全株入葯,有通絡解毒之效,可治痛風、中風、黃疸、風火牙痛、眼起星翳等,外用可治關節腫痛,蟲蛇咬傷。《湖南藥物志》、《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均有記載。

自古以來,鐵線蓮便受到諸多文人墨客的喜愛。明末清初詩人彭孫貽曾作《鐵線蓮》,詩中不吝溢美之詞,生動刻畫出鐵線蓮的形態。在詩人心中,鐵線蓮象徵著若耶溪的春天:

蕤賓為蒂鍛為胎,百鍊芙蕖火宅來。

似逐旌陽仙樹發,輕浮海港鐵蓮開。

白毫葉葉光生座,素步盈盈跡印苔。

採得若邪春一線,乾將抱蕊棹歌回。

鐵線蓮有幾個不同的花語,因其花朵多為白色,婉約怡人,宛如閨中清麗純潔的少女,便有了「高潔、美麗的心」這一花語。但其他花語卻與之截然相反,從前的乞丐會將鐵線蓮花朵的汁液塗抹在傷口上,讓傷口更加發紅腫脹,這樣乞丐看起來就更淒慘,更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心。鐵線蓮也因此與乞丐聯繫在一起,被稱為「乞丐之花」,有了「欺騙、貧窮」的含義。但鐵線蓮並不是本意如此,因而要求得寬恕,所以才有「寬恕我,我因你而有罪」的花語。

鐵線蓮的屬名Clematis源於古希臘語,意為「藤蔓狀」。此花盛開時,奼紫嫣紅,爭奇鬥豔,藤條纏繞攀爬,因而有「藤本花卉皇后」之美稱,是廣受人們喜愛的園林綠化的廊架景觀花卉。不僅具備很高的觀賞性,且可以供遊人遮陰乘涼。如今,鐵線蓮受到數以萬計養花人的喜愛與推崇,在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植物園以及花展中,鐵線蓮亦頗受關注。

鳳 仙

鳳仙花,又稱金鳳花、指甲花。此花如鶴頂、似彩鳳,姿態十分優美,因而有「金鳳花」之名。風仙花顏色多樣,有粉紅、大紅、紫、粉紫等多種顏色,民間常將其花瓣或者葉子搗碎,用樹葉包在指甲上,染上鮮艷的紅色,故亦稱之為「指甲花」。鳳仙花是一種較常見的觀賞花卉,花色和品種極為豐富,可叢植、盆栽,亦可作切花水養。

鳳仙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是著名中藥,其花可活血消腫,治跌打損傷;其莖又稱「鳳仙透骨草」,有祛風濕、活血、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痛、屈伸不利等症;其種子又稱「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可謂全身皆是寶。

歷代文人墨客對鳳仙花青眼有加,唐代詩人吳仁壁曾作《鳳仙花》,將鳳仙花視作鳳凰的化身。鳳仙花在時人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香紅嫩綠正開時,冷蝶飢蜂兩不知。

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

元代女詞人陸琇卿曾作《醉花陰》:

曲闌鳳子花開後,搗入金盆瘦。銀甲暫教除,染上春纖,一夜深紅透。

絳點輕襦籠翠袖,數顆相思豆。曉起試新妝,畫到眉彎,紅雨春山逗。

詞中描繪少女們采了曲闌鳳仙花,搗碎染指甲,一夜之間,指尖兒彷彿鑲嵌了一顆顆紅色相思豆,映著翠色衣袖,格外嬌魅動人。

鳳仙花中含有一種天然紅棕色素,自古便很受女性青睞。不僅中國的女子用它染指甲,中東人亦用鳳仙花修飾自己,埃及豔後曾用鳳仙花染頭髮,著名的印度身體彩繪,便以鳳仙花染色。鳳仙花因此贏得了世界多地人們的喜愛。

隨著大暑花訊的到來,奼紫嫣紅開遍,不僅愉人眼目,還散發出清幽芳香。人們既可吟賞木槿之美,又可領略「藤本花卉皇后」——鐵線蓮的風姿,更有嬌妍的鳳仙,化作纖纖十指上的一抹朱紅。不爭春色滿園,隻送炎夏風情,在此間觀賞品味,其樂無窮。

編輯|王晶瑩 排版|李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