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圓明園“虎鎣”回家記

影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1860年從圓明園被掠走,2018年3月在英國被拍賣,6個月後買家捐贈中國,11月23日安抵北京。12月11日入藏國博。歷經磨難,圓明園“虎鎣”終於重回祖國懷抱!

回家了!

在外漂泊150多年的“虎鎣”終於回家了!

12月11日下午,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白玉廳裡,在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的見證下,圓明園“虎鎣”由國家文物局劃撥、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

超凡脫俗高顏值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文物,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供鎣”二字明確了它的用途——作為祭祀時奉獻使用。

“鎣”音“瑩”。著名考古學家孫機先生告訴記者,鎣是用來盛放一種叫“鬱金”的液體香料的容器。他介紹,古代人認為神不吃東西、而喜歡聞香氣。所以就把酒放在爵中,下面用火加熱,促進酒氣揮發。由於古代的酒通常濃度較低、氣味比較清淡,所以特別要在酒中調入“鬱金”,增加香味以娛神。他還說,目前已知存世的“鎣”不超過8件,有些是出土的,甚至是殘破的,而“虎鎣”卻非常完整,且造型奇特,所以十分珍貴。

交接儀式上,記者看到,這尊青銅“虎鎣”的樣子有點像三隻足的偏圓形茶壺。它的管狀流也就是出水口,被做成伏虎的樣子,這也“虎鎣”名字的來由;與流對應的另一側,是它的鋬,也就是把手,被塑造成龍頭的樣子;它的蓋子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子與鋬上各有小環鈕。孫機說,原來應該是用鏈子連在一起的,可惜現已佚失了。“虎鎣”的肩部裝飾著卷曲夔紋,腹上部飾有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三隻足的根部飾饕餮紋。

據介紹,通過X-ray探傷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見明顯的後世修複痕跡。在出水口的根部和鎣的外底,有補鑄的痕跡。此外,蓋上鈕環與鋬鈕形製不同,這些都可能是使用時殘損後補接所致。

一波三折回家路

相關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被時任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上尉哈裡·路易斯·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所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銅“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相關消息後,開展資訊收集、鑒定研究等工作,在基本確認青銅“虎鎣”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後,數次通過多種管道聯繫英國相關拍賣機構,希望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呼籲其尊重文物原屬國人民感情,遵守國際公約及相關職業道德準則,停止對流失文物的交易與商業宣傳活動,並協調拍賣委託人就文物返還問題與中方開展對話。

4月9日,英國相關拍賣機構負責人通過郵件明確表示拒絕撤拍青銅“虎鎣”。4月10日,國家文物局發表聲明,強烈反對並譴責該機構執意拍賣流失文物的行為,表示將繼續按照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開展流失文物追索。隨後,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國內主要文物藝術品拍賣平台等相繼發聲支持國家文物局立場,並表示如該拍賣機構執意拍賣我國流失文物,將終止與其開展的一切商業合作往來。4月11日,青銅“虎鎣”以41萬英鎊價格在英國成交。

4月28日,國家文物局收到英國相關拍賣機構負責人郵件,郵件稱青銅“虎鎣”境外買家希望將文物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立即請中國駐英國使館了解相關情況。中國駐英國使館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立即約見該拍賣機構負責人,了解文物詳細資訊、核實文物捐贈意願、商談文物捐贈具體事宜。

6月,國家文物局在獲知青銅“虎鎣”捐贈背景資訊後,決定在堅持流失文物所有權的前提下,尊重捐贈者的相關意願,開展文物捐贈接收工作,並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會同中國駐英國使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積極推進青銅“虎鎣”實物鑒定和捐贈接收的籌備工作。

9月21日,國家文物局代表團會同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組赴英開展青銅“虎鎣”實物鑒定。包括科技檢測在內的鑒定結果均顯示,青銅“虎鎣”符合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銅器基本特徵。當日,在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的見證下,青銅“虎鎣”捐贈接收儀式在中國駐英國使館正式舉行。該拍賣機構負責人表示,青銅“虎鎣”捐贈事件使其深刻認識到流失文物對中國人民的特殊意義,今後願意繼續與中方保持合作。此後,青銅“虎鎣”暫由中國駐英國使館妥善保管。9月,國家文物局代表團在劉曉明大使的見證下,於中國駐英國使館成功舉辦青銅“虎鎣”捐贈接收儀式。11月23日,青銅“虎鎣”安全抵達北京;12月11日,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多種途徑促回歸

流失海外的文物一直受到公眾的關注,其流散、回歸的歷程與國家治亂、民族興衰密切相關,寄托著中國人民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情感。正如劉玉珠所說:青銅“虎鎣”的回歸,“彰顯了中國政府保護文化遺產的堅定信念與負責態度,也顯示了我國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理解與支持。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不斷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歸的多種途徑,逐步建立綜合使用外交斡旋、協商談判、執法合作、司法訴訟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其中圓明園鼠首兔首、秦公晉侯青銅器、大堡子山金飾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後入藏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為宣傳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原則理念、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揮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