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生帶你走出肝炎誤區

誤解一:所有肝炎都有傳染性

真相是:病毒性肝炎才具有傳染性

各種肝炎常會導致肝功異常(以轉氨酶和/ 或膽紅素的升高最為常見),所以大眾常常會覺得「肝功異常」或「黃疸」本身就有傳染性。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這些癥狀只是肝炎的結果,是沒有傳染性的。只有病毒性肝炎才具有傳染性,病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戊等多種型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肝、B肝、C肝等。

除了病毒性肝炎,在肝炎的常見病因中,還有多種非傳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單純性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炎多由於長期大量飲酒造成;單純性脂肪肝是由於脂肪在肝細胞內的過度沉積;藥物性肝損傷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藥;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樣屬於結締組織病範疇。這幾種肝病都不具有傳染性。

誤解二:日常接觸會傳染肝炎

真相是:B肝、C肝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及性接觸傳播。

日常接觸並不會傳播B肝或C肝。這兩種肝炎,均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及性接觸傳播。

握手、擁抱、共用辦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B肝或C肝。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也沒有發現這兩種肝炎能經吸血昆蟲(蚊、臭蟲等)傳播。

不是每種肝炎患者都需要進行隔離,在常見病毒性肝炎中,A肝和戊肝是消化道傳染病,需要進行分餐、糞便消毒等隔離手段。

A肝病毒隨患者糞便排出體外,通過汙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發性流行或大流行。食物在生產過程中的汙染也是甲型肝炎傳播的原因。

戊型肝炎也曾出現過水源汙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較為多見的還是食物汙染所致的散發病例。

預防這兩種消化道傳染的肝炎,應注意做到:

1.勤洗手,幼稚園和學校集體生活的兒童,是A肝接觸傳播的高危人群,更應通過教育,讓他們養成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2.注意用餐衛生,對一些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殼、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醃製後直接食用等不良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誤解三:B肝是母親遺傳給孩子的

真相是:醫學手段可以有效規避B肝的母嬰傳播

B肝具有家庭聚集現象,常表現為母親與孩子或兄弟姐妹間同時存在B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B肝病人誤以為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甚至不敢結婚生育。

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的疾病。而傳染病則是一個本來健康的個體,被有傳染性的病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顯然,B肝並不是因為患者的遺傳物質發生了差錯,而是因為感染了B肝病毒所致。

新生兒在產程中會接觸大量母親血液,這是母嬰傳播B肝的原因。另外懷孕時,母親子宮面的血管有破損,如胎盤剝離等情況,使母血滲漏至胎兒血循環也有可能發生宮內感染。

由此可見,不論哪種原因的母嬰傳播實際上是母親通過體內途徑將B肝病毒傳染給了下一代。所以B肝是傳染病而不是遺傳病,是可以通過注射B肝疫苗和B肝免疫球蛋白來阻斷的。實際上,通過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高效價B肝免疫球蛋白和孕婦抗病毒治療相結合,母嬰傳播阻斷成功率非常高。遵醫囑接受規範的檢查和治療,B肝媽媽也可以安心生寶寶,因為肝炎而「恐育」實不必要。

誤解四:肝炎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

真相是:B肝成為慢性疾病的可能性與感染年齡相關

感染B肝病毒6個月後仍未被清除,稱為慢性B肝感染。慢性B肝感染可能會發展成為肝硬化或是肝癌,因此危害性較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資料顯示,B肝病毒感染成為慢性疾病的可能性取決於一個人被感染時的年齡。對於嬰幼兒和兒童而言,在出生第一年感染B肝病毒的嬰兒約80%-90%轉為慢性感染;6歲前受到感染的兒童約30%-50%轉為慢性感染。對於成年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低於5%的人轉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的成年人中,20%-30%會發展為肝硬化和/或肝癌。

因此,做好B肝病毒的母嬰傳播阻斷,做好針對嬰幼兒的B肝疫苗接種,做好對血液及血製品嚴格監控,B肝病毒感染是可以有效預防的。自從2000年,我國將B肝疫苗納入免費計劃免疫接種程式後,嬰幼兒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14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慢性B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已經降至0.32% 。

丙型肝炎也可以造成慢性肝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資料顯示,全球預計有7100萬人受到慢性C肝感染,但有效的抗病毒藥物(DAAs)可以使95%以上的C肝感染者得到治癒。

A肝和B肝、C肝不同,甲型肝炎感染不會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絕大部分感染甲型肝炎的人都可以恢復並獲得終身免疫。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僅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時發生或者出現重疊感染,因此通過B肝免疫接種可使丁型肝炎得到預防。

戊型肝炎一般呈急性感染,只有極少數情況轉為慢性(如實體器官移植術後感染戊肝病毒)。但老年人、孕婦感染戊肝後病情較重,需慎防病從口入,必要時可接種戊肝疫苗進行預防。(見習記者 陳令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