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汶川地震12年,他們都怎麽樣了?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今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二年祭。

十二年前,北川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夷為平地,2萬餘名同胞遇難,是受災最為嚴重的極重災區之一。地震之後,北川新縣城異地重建,而老縣城則作為地震災難遺址被原貌保護。坍塌的房屋、破損的生活物品……凝固的瞬間,仿佛還能看見地震強大的破壞力將傾未傾。

當時北川中學初三四班在室外上體育課,因此幸運地逃過一劫,三十七位同學,一個都沒少。

2016年,北川中學初三四班再聚首,學習攝影的陸春橋從相機捕捉到的每張面孔,敏銳地感覺到“同學們雖然都很年輕,但是看上去要比同齡人更成熟一些”。於是她決定拍一部紀錄片,圍繞初三四班,講一講那場大地震如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誠然,初三四班的同學們是幸運兒,也是幸存者。隨著北川新縣城的重建,班上的很多人都選擇留在故地,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是小小的夢想,還有一層原因——他們並不想因為這份遭遇就被視為弱勢群體,過多的關照,反而增加心理負擔。

幾乎在每次災難中,我們都會反覆提及“幸存者症候群”。

災後的焦慮、愧疚、自責等複雜心緒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正常生活節奏的重建。作為這部片子導演的陸春橋,試圖回避或者說想努力打破外界對於大悲大喜的敘事期待,現實生活並非是一出高度濃縮的戲劇,它長且慢。即使沒有經歷汶川大地震,他們也會接受其他生活經歷的洗禮,繼而發生改變和成長,只是親歷大地震,使得他們在蛻變的路上獲得某種加速度。

《初三四班》近40分鐘的時長,畫面乾淨,每個站在鏡頭前敘述的地震親歷者,除了偶爾觸發的心情波瀾,他們多數時候還是選擇了寧靜與克制,注意力更多放在了未來。

片子成片之後,首映的時間也出乎意料地選擇在年底,而非5月12日。

“我們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痛苦,我們並沒有因為這次大的歷史事件,就變得跟普通人有什麽不一樣。”陸春橋說。

以下是拙見與紀錄片《初三四班》導演的對談,與你分享。

拙見假設時間回到11年前,你們37個人還在那個操場,再回到那個場景,重新經歷一次的話,還會按照原來那個模式去做嗎?你的動作會有其他的改變嗎?

春橋如果說我們沒有經歷過往後11年的生活,我們還是像當初一樣,那個狀態和年紀遇到了那場災難,我們的反應和很多遺憾應該還是會那樣。但現在我們經歷了11年的生活和工作,年齡不一樣了、經歷也不一樣,所有肯定會有不一樣。

拙見經歷這個事件之後,有沒有反思教育方面的問題呢?會不會埋怨學校校舍、硬體的東西有問題,有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心理抗爭或者掙扎呢?

春橋我看過關於這些的新聞報導,然後也聽別人說過一些相關的問題。但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複雜,在地震之後,北川有很多社會問題,但這些都不是我可以去解決的。我沒有深入去調研過這些問題,所以只能說,我沒有資格去評論這些事情。

《初三四班》截圖

拙見你拍這個片子,是為了留念,還是正視創傷?

春橋我拍這個片子最主要的初衷,就是想更加真實地展現我們這幫經歷過地震的小孩真實的成長和感悟。其實,我們並不像很多媒體報導的那樣極端,我們的生活很普通,我特別想跟大家呈現,我們真實的樣子。

之前有記者採訪我,總是躲躲閃閃,害怕哪一句話說錯了會傷害到我。我就和他們說,如果我聽到覺得不舒服的話,我會直接告訴你們的。我覺得,只要我們之間是相互尊重的,不會有太大的矛盾和衝突。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們一直當作弱勢群體,不希望大家用同情的眼光去看我們。

拙見我可不可以理解為,“用生命解讀生命,用故事去覆蓋故事”。你覺得這是必然的邏輯,還是靈魂老去的一個說辭呢?

春橋後來我出去旅行、工作,認識了很多的人。其實,其他人也會經歷一些很大的人生變故,只不過他們經歷的事件沒有我們經歷的事件這麽大,可能是車禍、是失去親人、是失去某些東西等等,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變故。

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因為什麽?思考我們和他們感受的變化是不是一樣?但無論是誰,人生在經歷變故之後,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只不過我們的事件更被大家關注了,這個事件太特殊了,所以才把很多東西放大了。

所以,我覺得,在每個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只要經歷一些重大的變故,就都會有心態上的變化。

拙見在經歷這個事情之後,你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假設有一個人,他沒有失去親人,然後在財產上也沒有什麽太大的損失,那這個經歷,可以算是一個財富嗎?

春橋這個問題,可以打個比方。小孩子上高中或大學之後,都會有談戀愛的經歷,後面分手了,很難過,其實是很不願意去經歷的,但是你真的經歷之後,還是會有所成長。那這個時候,我們肯定沒法說,假如我沒有經歷過這個失戀,我會不會更好?很多人都會覺得,我的人生,經歷一下和大家不太一樣的東西,也是挺好的。我的意思是,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心路歷程。

它是財富嗎?我不知道,但我寧願沒有這個經歷。如果我沒有經歷過這場地震,我在十五六歲到二十五歲這個年齡段,也會去經歷,很多人經歷過的,那些成長中的苦難。

拙見於經歷過地震的37位同學來說,你們最大的軟肋是什麽呢?

春橋家人,一定是家人。對於我和我的同學來說,不管我們在外面怎麽樣,心裡最軟的部分還是家人。

拙見經歷這個事件之後,以前和家人的代溝、誤會、衝突,是不是全部因為這次特殊的事件,就像你說的那樣,是真的歸零嗎?

春橋對於我們這幫十五六歲,剛進入叛逆期的同學來說,遇到這個事情,就好像這場地震讓我們忽然長大了,直接跨越了青春期的叛逆,開始很懂得理解父母,很心疼父母。

當然,這是大部分人,但也有因地震而和父母的關係變得更差的。我記得,有一個當時和我關係特別好的男生,他跟他的父親就是在地震之後,關係變得不好的。

在地震中,他們老縣城的房子沒了,所有的東西都沒有了。然後全家搬到黃土鎮的板房區生活,他爸爸天天喝酒打牌無所事事,然後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就靠他媽媽去打零工賺錢來供他們一家。所以他在那幾年是跟父親的非常不好的,他覺得我們家已經成這樣了,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你為什麽要讓媽媽去打工,而自己就渾渾噩噩度日。因為從小的教育就告訴我們,父親就是一座不會倒的山。

母志雪的父親在地震中喪生

但後來他在上大學的時候才慢慢了解到,才發現原來他的父親,雖然沒有失去直系的親屬,但是他父親失去了打拚了半輩子以為能安穩養老的一個生活。不管是一套房子還是他生活的全部、還有很多老朋友、街坊領居、麻將友,一下子就沒了。一個中年男人,四五十歲的人,忽然需要人生重來來過,其實是非常難的,他父親這座山可以說在那時是完全倒了。

他知道之後,突然明白到父親並不像我們小學課本裡面說的那樣:他一定是一座山。他也有可能倒,父親也會有脆弱的一面,他非常愧疚為什麽不早早一點理解這一點。其實他爸爸的震後創傷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才去逃避。

我覺得地震對於中年人的打擊比小朋友的打擊還要大。因為小朋友的是往前的,以後還可以上大學、結婚、生子……以後的生命是有希望的,是在往上走的。但中年的生命卻是在往下走的,他那麽努力打拚了半輩子的一切都好像都沒了。

所以,雖然很多同學都因為經歷地震,跟父母關係變好了,但也有部分同學,因為父母心理倒了,反而會跟父母的關係更差了。

拙見很多至親的人,都會存在某些不可調和的誤會和矛盾。你覺得一定要經過年齡的增長或者大災大難才能去解決嗎?

春橋當然,經歷了大的苦難的孩子,可能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比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的人會更深。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經歷這些失去,才能對生命的理解會更深一點。其實一些關於這樣題材的紀錄片電影、書籍、訂閱號內容,這些作品,都能讓沒有經過這些的人去了解到“失去”是什麽滋味。哪怕他們能夠感受一點點失去的滋味,都有可能影響到他們。

所以,我覺得要分享我們的故事分享出來,不一定親身經歷這些。

拙見所謂的幸運,是向不幸“致敬”嗎?

春橋我覺得這個幸運,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地震之後,我覺得對幸運的最大感受是,我的幸運是給我爸媽的。我的幸運,讓他們不用承受中年失女之痛。對我來說,這個是幸運的最大意義。

所以,我覺得幸運不是在向不幸致敬,應該說它對每個人的含義都不一樣。當我看到我爸媽在知道我還幸存的那一刻的開心和珍惜,我就覺得自己好幸運,也特別感謝這個幸運,它是給我爸媽的。

拙見有一句話說: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更好。這對經歷過大災大難的人來說,成立嗎?

春橋我覺得成立。我的影片裡其實有講到,時間可以治愈一切。當一個傷痛慢慢走遠之後,確實很多感受會淡很多。但你說,它會徹底被忘記或消失嗎?它不會的,只是說,在10年20年之後,每個人把這件事、這種情緒放在心裡的位置不一樣了,但它永遠不會消失。很多人也會來問我,“你會不會忘記這一切?”“你在不在乎別人會忘記這一切?”或者,“你會不會逃避這個事情?”我說我不會,我人生的每個階段,會放在不一樣的位置,它們帶給我的鼓勵也不一樣。

拙見嗯,所以很多事情還是交由時間?

春橋我想說說我的發小,是跟我從小玩到大、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她比我大一歲,在地震中遇難了。她媽媽失去她之後很痛苦,然後懷孕懷了三四年都沒懷上,後來他們就放棄了,開始接受這一切。我爺爺大壽那天,她媽媽,和舞蹈隊的其他阿姨一起來跳舞。我那天看到她,她穿著很漂亮的民族服裝,化了精致的妝容。我和她說,“你氣色真好。“那可能是地震之後這麽多年來,我第一次見她氣色這麽好的。

後來,我了解到,她參加了我們那裡的舞蹈隊,跟著其他阿姨一起跳舞,開始慢慢去接受這一切。我相信,她現在想起她的寶貝女兒不在了,還是會很痛,但是時間一定讓她好了很多。

我覺得時間很重要。

拙見有一個詞,叫樂不思蜀。很多人在地震後,離開四川到別的地方生活。像您現在在上海,你會樂不思蜀嗎?

春橋不會。我反而是,因為拍《初三四班》這個紀錄片,回去得特別多。這個過程,讓我重新認識了我的家鄉、和很多我身邊的人。很多我在外面結識的朋友,也會經常跟我說,“你帶我回你家鄉玩一下吧。”“你們少數民族地區比較有特色。”另一方面,我很多北川的好朋友,也會經常來上海找我玩,大家就會說,“你們北川人太好玩了,就是很樂觀、很搞笑、很幽默那種。”他們特別想跟我回去玩。

所以,我覺得我不會忘記這個地方,反而因為拍片子的經歷、因為年齡的增長,我對這個地方的理解也不一樣了,我覺得它是我的根,這個感受,比小時候更深刻。

拙見你經歷了512這場災難之後,看輕了什麽,又看重了什麽?

春橋我覺得我看輕了很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紛爭矛盾,事情會比較容易過去。而我認為重要的人或事,我會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在它上面,而不是把時間花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面。

這可能也跟年齡的增長有關係,小時候,我們對這個世界總想什麽都能得到,但越長大越發現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只能做我們很在乎的事情,而不是把它鋪開。不僅僅是經歷地震。我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外面的同學,他們跟我也很類似的,到了現在二十六七歲的年齡,都會把生活範圍縮小,畢竟人不可能去做所有事情嘛。

在經歷地震之後,我更覺得時間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對珍惜的理解,也更聚焦。時間需要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把生活中的很多東西給縮小。

編輯 | 林阿鬧

配圖 | 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對汶川地震的記憶是什麽?”

- 分享給我們

如果喜歡,點個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