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肖磊:誰最擔心人民幣匯率?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肖磊

  自今年4月下旬以來,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從6.26附近一路貶值至如今的6.7附近,僅僅2個多月的時間,就累計貶值近6%。這是創人民幣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貶值最快的一個小周期。

肖磊:誰最擔心人民幣匯率?肖磊:誰最擔心人民幣匯率?

  市場上對人民幣快速貶值原因的猜測很多,一種說法是今年自2季度以來的中美貿易衝突,引發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所受影響的擔憂增加,從而造成人民幣貶值的國際壓力加大。另一種說法是美聯儲加息,歐洲央行宣布退出量化寬鬆條件和預期時間,而中國央行無動於衷,且連續兩次定向降準,造成人民幣對美元的自然性貶值。

  當然,市場上還有一種說法則更為悲觀,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去杠杆和金融嚴監管過於猛烈,造成高房價綁架的中國經濟存在較大硬著陸風險,甚至已經出現資本外逃現象,從而壓低人民幣匯率。

  相比較而言,我們認為第二種說法更為準確一些。而第一種說法還是缺少準確的數據條件加以證明。中美貿易衝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入實質性階段,中國對外的國際貿易量依然保持增長。雖然貿易順差出現明顯減少,但中國的外匯儲備卻保持穩定,人民幣貶值也是伴隨著同期美元的升值而產生的,人民幣對歐元,對英鎊,對日元等非美貨幣還是保持著相對穩定,甚至有小幅的階段性升值。

  而第三種說法中,對中國經濟現狀的分析是有大部分正確的,但資本外逃的證據卻明顯不足。實際上,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中國實際吸引外資和獲得國外淨資本的投資是在增加的。僅A股所獲得的境外直接投資就增加了近2000億人民幣,而且還在不斷擴張。

  高房價綁架的中國經濟是共識,但硬著陸風險很小。因為這次中國主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大大的提高了中國實體經濟效率。而對於那些技術落後、同質化嚴重、競爭力不足、高負債低效率的中小型企業而言,被市場自然篩選和淘汰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趨勢,不能簡單的理解為中國經濟風險。

  我們認為,人民幣沒有繼續貶值的壓力。一個原因是中國央行兩次主動降準,在向市場釋放更多短期流動性,緩解去杠杆和金融嚴監管所造成的市場短期信心缺失,同時,也為未來跟隨美聯儲加息創造了一定太空。

  統計數據顯示,本周(7月2日至-7月6日)央行公開市場將有51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別到期200億元、1500億元、900億元、1400億元、1100億元;無正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而央行在周一則沒有實施公開市場操作,只是淨回籠200億,顯然這是在有意縮小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

  而在MLF上,央行依然有超4兆的規模將在年末前到期。如果央行減少新MLF的發行規模,這就可以達到適度回收貨幣流動性的目的,同樣也是一種變相加息的操作。這些手段都是央行可操作的貨幣管理方法,足夠改變當前人民幣持續貶值的現實預期。

  因此,我們認為,如果美元能夠保持穩定,人民幣將不再有繼續貶值的壓力。而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等非美貨幣,也將進一步保持穩定。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專欄作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