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富士康發行臨近 工業互聯網板塊重燃在望?

富士康發行臨近 工業互聯網板塊重燃在望?

21世紀經濟報導 李維 北京報導

富士康的上市預期正在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

5月14日,“閃電過會”並已拿到發行許可證的富士康(601138.SH)正式對外披露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書(下稱招股書),擬公開募集新股19.7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0%,並將股票簡稱確定為“工業富聯”。

據發行材料顯示,富士康擬於5月24日開展網上、網下同步發行,而解釋圍繞富士康預期市值、募資額規模、市場影響狀況等多個關注點也有望得到明確,有分析人士預測,富士康的預期市值有望達到5000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科技股,但這一巨無霸的上市給市場帶來潛在衝擊也被市場所關注。

而對於富士康IPO的到來,不少賣方人士認為這一事件將再度引燃A股市場工業互聯網的主題投資熱潮。

“最大”科技A股候位

富士康上市備受關注的原因,一方面源於其獨角獸“光環”所享有的綠色通道紅利,另一方面則與其規模較大的業績體量有關。

據招股書顯示,富士康2015年至2017年三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728億元、2727億元和3545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43.5億元、143.7億元和158.7億元。

不過從業務構成來看,富士康的業務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性。例如其通信網絡設備和雲服務設備對主營業務的佔比分別為60.5%和33.96%,合計不低於93.96%。

不過,富士康2018年一季度的業績卻低於往年的季度均值,數據顯示其今年一季度營收、淨利則分別僅有776.95億元和26.53億元;而2017年季度均值則分別達886.36億元和40.55億元。

“這和富士康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有關,有不少收入確認往往是推在下半年的。”5月14日,一位接近富士康的通信行業分析師表示。“另外一季度有春節長假的因素,也會相應的減少潛在收入。”

基於上述業績規模,富士康儼然也將成為一家千億級的IPO企業。

根據富士康276.53億元的擬募資額推算,其發行時估值就已高達2765.40億元,而上市首日若漲停則當天市值就可逼近4000億元。

國金證券認為,富士康在A股具有明顯的稀缺性,若按照30倍市盈率和所發新股募資計算,富士康的市值有望超過5000億元。

不過亦有投資人士認為,考慮到新股效應及板塊估值,富士康的市值有可能更高。

“如果按照國證40多倍的估值,富士康的市值有可能更高的,而且還有新股效應,股價最高時甚至有可能超過40倍的市盈率估值。”5月14日,北京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

若富士康的市值超過4000億元,則其有望超過海康威視成為滬深兩市市值體量最大的科技股。

截至5月14日,A股兩大科技股海康威視(002415.SZ)和三六零(601360.SH)的總市值分別為3846億元和2486億元。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更多獨家獸的上市,A股中的大體量科技股將會越來越多。

“富士康如果上市,開板是大概率將成為市值最大的科技股公司,這也和目前A股缺乏大體量科技股有關。”前述私募機構負責人。“富士康所依托的也是當下對於‘獨角獸’型企業的政策傾斜,但由於獨角獸主要是科技股公司,所以下一家市值可能再度超過富士康的新上市企業也不難期待了。”

引熱工業互聯網

在多家機構看來,富士康IPO的臨近有望催熱新一輪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主題投資浪潮。

招商證券就認為,富士康許可證的下發,有望引來相關主題投資機遇。

“工業互聯網被GE認為是第三次創新革命,有望極大的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同時也是緩解當前人力成本不斷提升的有效途徑,”招商證券通訊行業分析師王林指出,“去年年底以來,我國相繼頒布工業互聯網領域相關政策,行業發展或將進入快車道。結合本次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正式IPO過會,有望對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板塊形成催化。”

華創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陳寶健也認為,隨著巨無霸富士康的上市,工業互聯網有望成為IT在工業領域新的重要增長點,深耕細分領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行業高景氣度。

“鑒於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優勢地位和技術儲備,有望成為工業互聯網板塊市值最大的龍頭公司,並在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中成為標杆案例。富士康的上市、雙跨平台的確定,有望再度催化工業互聯網雲計算板塊行情。”天風證券電腦分析團隊亦認為。

也有分析師認為,應當關注在PssS(平台即服務的)領域較為突出的公司。

“PaaS的發展是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的核心聚焦點和關鍵突破口。建議關注具備工業互聯網平台搭建能力,尤其在PaaS層面積累成熟的公司,如用友網絡、寶信軟體、東方國信等。”長江證券電腦分析團隊表示。

事實上,富士康的募集資金就包括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構建,此外還涉及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台、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更新、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共八個部分。

“進一步提高生產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使公司相關技術和經驗迅速轉化成工業互聯網,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華創證券認為。

不過陳寶健同時指出,要警惕政策落地進度低於預期、產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以及行業IT資本支出低於預期等多重風險。

(21世紀經濟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