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件事做不好,吃再多補藥也浪費

秋冬進補,春來打虎。沒毛病!但是你知道嗎?如果體內濕氣重,脾胃不合,就是吃再多的人蔘鹿茸、燕窩蟲草,也無法吸收,反而會越補越虛、越補越胖,出現「貼膘」上火。因此,想要進補,先得排出體內的濕氣。

中醫講,脾主運化。意思是,脾負責營養成分的運輸、消化和吸收。脾氣不足,體內濕氣橫生,就會出現頭髮油膩,臉上長痘、口腔潰瘍;渾身無力、四肢酸重、腰腹脂肪堆積;食欲不振,胃痛胃脹、胸悶心悸、呼吸不暢、便秘或大便沾黏等癥狀。

一提去濕,很多人會提到薏米,但薏米性寒,寒濕體質的人其實是不太適用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葯食同源、健脾去濕小能手——茯苓。


「四時神葯」茯苓

茯苓被古代的人稱為「四時神葯」,這是因為它的作用非常廣泛,有祛濕利水,健脾安神的作用,而且,不分季節的,無論是什麼樣的氣象都能夠發揮它獨有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葯。它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與其它直接利水去濕的中藥不同,茯苓之利水化濕,是通過健運脾肺功能而達到的。特別是茯苓藥性平和,祛邪的同時不傷正氣,這也是它亦葯亦食的原因。


茯苓是皖西的大宗道地藥材,也是傳統的葯食兩用藥材。茯苓的生長與種植,對自然環境十分挑剔,雖然在我國很多省份都有,但是因為茯苓一般只能生長在海拔很低的地方,對光照、水分要求也比較多,所以優質茯苓以安徽、湖北、雲南產地居多。

以嶺牌茯苓,源自安徽金寨,生長於海拔600-1000米山區的乾燥、向陽坡,因為生產地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溫濕適宜的氣候條件盛產出優質好茯苓。新鮮的茯苓容貌並不出眾,甚至稱得上「醜陋」。但經切丁處理後,就立馬變身白富美啦!

茯苓功效何其多

茯苓的功效太多,經常吃茯苓有這幾點好處:


1.利水消腫

茯苓對身體水腫和小便困難、稀少的人來說,有很好的治療功效。而且茯苓藥性溫和,使我們的尿量增加的同時,又不會損傷脾胃。

2.健脾止瀉

茯苓能夠健脾滲濕而止瀉,尤其是擅長於治療脾虛濕盛所導致泄瀉癥狀,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的功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又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葯。


3.養心安神

茯苓還含有一些安神的營養成分,對於因工作壓力大或者其他原因出現的精神問題,如經常失眠,夢多,生活中感到抑鬱,不愛笑,神經過於緊繃等,都可以通過用茯苓和人蔘酸棗仁等燉湯,來緩解和治癒。


4.治療感冒咳嗽

對由於濕熱等原因引起的感冒,具體性狀為老咳嗽,痰多,嚴重的時候還會手腳酸軟,體乏背痛。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就可以通過食用茯苓熬粥或者燉湯來達到一定輔助治療效果。


5.降血糖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縮振幅減少,張力下降。茯苓可影響體內代謝,對電解質的平衡有調解作用,並能降低血糖,抑製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6.增強免疫

茯苓多糖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服用茯苓多糖可改善老年人的細胞免疫功能。


7.抗癌、抗腫瘤

茯苓中含有豐富的抗癌成分,其中包括抗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食用茯苓,可以抑製癌細胞的產生,破壞癌細胞的DNA,移除我們體內致癌的自由基等。

茯苓養生葯膳

茯苓塊看上去白白的,很可愛。可具體怎麼用才能發揮它的多重功效呢?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最簡單的吃法就是茯苓泡水。熬粥時則最好提前泡1-2小時,這樣口感更好。

其次,因為茯苓本身基本沒什麼味道,所以也可以把它打成粉,混在日常飲食中,只要加工成熟就可以輕鬆食用!


1.紅棗茯苓粥

主料茯苓20克、大米80克、雞肉20克、紅棗10顆、調料鹽1/4茶匙。紅棗有補脾胃、補血的功效,茯苓則能提升免疫力,增強產婦的自我修復能力。

1:將雞肉洗乾淨,切成絲。

2:紅棗洗乾淨,去掉核備用。

3:大米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水用中火燒開,換成小火繼續熬煮成粥。

4:將紅棗、茯苓、雞肉絲一起放入米粥中。

5:熬煮到紅棗變軟,最後調入鹽。

6:拌勻即可盛入碗中。



2.白茯苓粥


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煮成白茯苓粥,早晚溫熱食。


3.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15克,薏米60克。

做法:共研細粉,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熟即可食用。



4.茯苓香菇飯

材料:取茯苓10克,香菇少許。

做法:先將茯苓泡軟,搗成粉狀,再與香菇、白米一道煮(蒸)成飯食用。

茯苓的用法還有很多,還需要有心的小夥伴自己去挖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