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史為鑒:關於2008年金融危機,你不能不知道的3件事

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普遍降溫,市場上關於下一次經濟衰退的揣測層出不窮。與其猜測下一場危機的時點,不如以史為鑒,讓我們回顧上次震動全球金融市場的金融危機。

美國智庫AIER項目主管、弗羅裡達州亞特蘭大大學經濟學副教授William Luther日前撰文表示,10年前美國經歷了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最嚴重的經濟下滑。過去10年間已經有許多關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分析,關於它的起因、嚴重性以及隨後的相關部門的應對政策等。

Luther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起因、經過以及後果相當複雜,不過以下3點尤為關鍵。忽略了這幾點的分析則是不完整的。

其一,危機的起因——貨幣擴張發生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

其二,危機的經過——貨幣緊縮加劇了2008年金融危機。

其三,危機的後果——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貨幣政策的日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008年金融危機的起因

Luther分析指出,雖然人們經常把金融危機的起因歸結於房地產泡沫,不過從經濟數據中可以觀察到,美國經濟在危機爆發前的幾年中生產過剩。

他表示,美國產能利用率從2003年1月的75.63%上升到2007年1月的79.91%。與此同時,25-54歲的勞動力參與率從82.9%上升到83.4%,而失業率從5.8%下降到4.6%。

他援引已故美國經濟學家Anna Schwartz的觀點指出,擴張性貨幣政策通常在經濟繁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換句話說,糟糕的貨幣政策助長了不可持續的繁榮:

如果你分析過去市場的歷次狂熱,擴張性貨幣政策每次都造就了資產爆炸性激增。每次經濟繁榮中被熱捧的具體的資產各不相同。不過潛在原因都是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過低的利率,使人們認為購入某些資產的成本很低,因此紛紛爭相購買這些資產。

Luther表示,在理想情況下,如果有效調控貨幣供應,貨幣需求的變化將被抵消,如此一來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應是穩定增長的。然而實際情況是,從1991年1月至2001年,美國M2供應與M2流通速度的乘積每年以5.50%左右的複合年增長率速度增加。從2003年1月到2007年,它以5.97%的速度增長得更快。

也就是說,在2008年之前,相對於貨幣需求,美國更快的貨幣增長推動了經濟繁榮。

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過

Luther分析指出,當貨幣擴張造就不可持續的繁榮後,經濟必須進行一段時間的修正。被錯誤分配的資源必須重新分配。勞動者們會花時間尋找新工作,也或許會重新去學習新技能。與此同時,經濟總產出將減少。

但重新分配的衰退往往規模很小,大致與此前的經濟繁榮成比例。因此,僅這點無法解釋自2008年的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畢竟,之前的生產過剩是相當溫和的。

那麽,為什麽2008年的衰退如此嚴重?

Luther表示,簡單來說是因為不當的貨幣政策。美國貨幣供應在2000年代中期迅速增長,美國M2貨幣供應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在2008年前三個季度下降,然後變為負值。

也就是說,當時美聯儲允許了美國經濟名義支出收縮。此外,由於物價水準不會立即調整,實際產出也隨之下降。

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果

Luther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後他最不樂見的是美聯儲運作機制的變化。

他指出,在2008年經濟衰退之前,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有效的聯邦基金利率,主要政策工具限於短期美國國債。

不過,自從2008年10月以來,美聯儲采取了利率下限體系(floor system),其中美聯儲對準備金所支付的利息是主要的政策工具。由此,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爆炸性增長,並且資產負債表的構成也發生了變化,包括了風險更高的資產。

他認為,美聯儲新制度的糟糕體現在4個方面。

首先,維持利率下限體系需要將準備金利率設定在或高於聯邦基金市場的利率。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平均趨於收緊,因為美聯儲擔心將準備金利率的利率設定得過低,而使它所創造的所有新資金都湧入實體經濟中。

其次,為了維持規模更大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將一部分儲蓄從私營銀行系統中剔除。這降低了金融體系中金融中介的參與度,美國經濟在研發上以及投資中的支出也就相應減少。

第三,由於該政策對商業銀行持有準備金支付利息,這減少了銀行間隔夜拆款市場的流動性,商業銀行不再需要承擔相互監督的成本。這意味著銀行可以承擔過多的風險,而不必擔心遭到同業監督。

第四,新的運作機制使美聯儲更容易受到美國政府短視政策的影響。他表示,很難估計自2008年後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有多少是可歸咎於美聯儲的新機制,但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新機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並增加了系統性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