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華道學百問|“紙錢”是怎麽來的?

文/李信軍

紙錢,又稱金銀紙、金元寶、冥幣等。關於燒紙錢的習俗,據高承所著的《事物紀原》記載,“漢以來,葬者皆有瘞(yì)錢”。由此可知,燒紙錢的習俗早在漢代就已經產生了。

燒紙錢是對生者世界的一種模仿。人在世上靠金錢作為貨物兌換,以取得生活、生存的一種流通和保障方式,而人死後,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同樣需要貨幣來換取生活資料。因此,金銀紙、金元寶、以及面值不等的冥幣等“紙錢”就是陰間貨物交換的一般等價物了。

燒紙,在民間主要是在人死後或紀念日時才燒(注:燒紙是給亡魂用的,而不是給神靈用的),而到廟裡進香時是不燒的。只有到了清明、七月十五日的鬼節和十月初一的寒衣節等特定的節日,宮觀在做“超度法會”時方可燒金銀紙,以期祭奠亡靈和先祖。

燒紙這一信仰和習俗,在我國可謂由來已久且影響至今。在民間,如遇家人亡故,會連續燒幾天,在之後的三七、五七、百日、周年等紀念日,都有燒金銀紙的傳統。

這主要是怕亡魂在陰間無錢,會受苦、受累和受罪。這一傳統的延續,體現了後人對先人的孝敬和思念,更彰顯了“慎終追遠”,使民風淳厚的中華美德。

(編輯:柯恩)

本文為李信軍授權騰訊道學編輯發布,文/李信軍,未經原作者授權不得轉載。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