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環之下,有待“正名”的女子電競

2015年底,因為關注的人越來越少,國內幾乎不再舉辦《神之浩劫》的遊戲賽事。由於當時俱樂部隻做這一個遊戲項目,萌真真和隊員們回家待了一段時間。她是EC女子電競俱樂部的負責人,帶領過北京一區第一支正規的純女子CF戰隊。

那段時間,雖然離開了隊伍的成員們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但成員們並不甘心就此放棄電競,還會相約一起參加線上比賽。

直到俱樂部換了新的遊戲項目,找到新的資方,原本已經轉行或上學的成員們又重新歸隊。經過半年訓練,終於在2016年拿到了CEC中國電競嘉年華鬥陣特攻女子賽的全國冠軍。

EC的境況可以看作是中國女子電競俱樂部的一個縮影。在電競還在被簡單理解為遊戲時,女子電競也在經歷更大程度的考驗,夢想幾乎是很多堅持做女隊人的唯一動力。

2018年,在中國發展了十幾年卻依然小眾的電競因iG奪冠,成功為自己正名,同時引來更多產業資本和圈外人的關注。

企鵝智酷發布的《2018年中國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電競用戶數將過3億,市場規模約84.8億元。預計到2020年,電競全產業鏈產值將達到211億元。同時,據騰訊電競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電競產業存在著26萬的人才缺口。

然而女子電競俱樂部在中國的發展依然“舉步維艱”。女子電競不僅沒有被圈外人認可,連圈內的男子俱樂部也不看好她們。

為了使電競出圈而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老電競人,他們尊重和崇尚成績背後的榮譽,鄙視女隊不出成績卻通過泛娛樂手段實現俱樂部盈利的方式。但反過來講,男隊自己的商業變現之路也並不成功。

在電競出圈之後,外界將更多目光放在電競俱樂部的商業回報上。過去,由於沒有職業賽事和官方聯盟等原因,女子俱樂部一直缺乏一個爆點。未來,她們又能否依賴泛娛樂路徑為自己成功正名呢?

拚成績到泛娛樂,女子電競演變史

KA是女子俱樂部裡少有的幾個頭部之一,由出身廣告業的沈梅峰於2015年在上海成立。

“當時就是和朋友打了個賭,我們天天看一幫男孩打電競,難道女孩子做不起來?”雖然成立原因可能有些戲劇性,但沈梅峰篤定女子俱樂部未來的爆發潛力。

彼時,做女子俱樂部的人很少,僅有的幾家,運營方式也多參考男隊。

沈梅峰初踏入電競圈,吃過不少虧,但好的一面是,他把傳統行業的一些商業思路帶到了女子電競領域。KA成立之初,光《英雄聯盟》一個項目就養了八九支隊伍,其中六支全職,有兩三支非全職隊伍。全職隊伍負責比賽成績,非全職的隊伍兼顧發展泛娛樂業務。

KA成立初年,作為一支沒有名次、沒有榮譽、沒有成績的新隊伍也曾遭受過質疑。沈梅峰認為,對電競來說,成績一定是最重要的。對女隊,也是如此。所以成立之後的兩年,他們把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打比賽上。但在成績之外,也要考慮如何活下去。

據京東女子電競戰隊負責人房紫凌回憶,最早那撥打職業的女選手和男隊一樣,主要關注技術水準。

房紫凌自己也曾是一名職業選手,她從中學開始接觸遊戲,大學打半職業。因為熱愛電競,儘管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她還是放棄了繼續深造。從職業選手到領隊再到俱樂部經理,她見證了女子俱樂部的整個發展周期。

2016年成立的多數隊伍,以打比賽、爭成績為主要準則。到了2017年,職業女隊開始由隻關注成績向與泛娛樂並重的方向過渡。“在過渡時期,80%左右的俱樂部基本都偏向顏值加實力的綜合型隊伍。”到了2018年,包括京東在內的女子俱樂部,開始更多地考慮商業化發展。

對於男子電競中的頭部玩家來說,尚不能完全依靠賽事及後續的榮譽盈利,女子電競如果也走這條路會更難。

面對外界對於女隊轉型泛娛樂的不看好,紫凌覺得很正常。“這根本算不上有色眼光,你沒有高超的技術,或者說技術達不到男隊的普遍水準,很多觀眾就只能看顏值和身材。沒技術沒顏值,他們看什麽?”

競技水準不如男隊,女隊不得不變

“從競技角度,女子電競絕對沒有男子電競好看。”這幾乎得到了包括女子俱樂部負責人在內的所有人的認同。相比男選手,和傳統體育一樣,女選手在身體條件、反應靈敏度甚至心理等方面,存在差距。

這也直接造成了女子電競賽事比男子要少得多,至今沒有一場大型的職業聯賽。賽事缺乏,戰隊和俱樂部就缺少了最大的曝光管道,單純依靠成績來提升品牌知名度變得難上加難。沒有曝光,俱樂部IP和成員IP就很難形成,也會繼而影響後續的商業變現。

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型,女子俱樂部的入局者便會減少。“2015年我剛開始做女子俱樂部時,做《英雄聯盟》項目的全國應該不少於50支女隊,到2016年數量就出現了明顯下降,大概只有30%-40%,2017年只剩20%左右。2018年,《英雄聯盟》的全國女子戰隊大概只剩十支。”沈梅峰講道。

職業俱樂部本身的基數不夠,又直接導致像騰訊這樣有影響力的平台很難舉辦大型職業賽事,也不會成立像KPL(王者榮耀)這樣的職業電競聯盟。某種程度上,行業現狀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打比賽時,起步鑽石的妹子都可以做職業選手,但男隊起步可能都是大師王者級別。在王者眼裡,我們自然就是一群花裡胡哨的選手。頂級職業比賽中,人家覺得你不行,你就是不行。”房紫凌非常清楚,目前女隊確實沒有達到與男隊一樣的競技水準。

她認為,在這種條件下,女隊要麽把自己的實力練到更好,讓外界去認可;要麽就完善女隊的綜合素質來提升俱樂部的知名度。

儘管所有的頂級比賽都沒有明確要求女隊不能參加,但是與男子頭部俱樂部一同晉級S賽前幾強的女子俱樂部,幾乎沒有。

電競也不是非要將男隊和女隊放在一起競技。電競已經被納入亞運會,外界覺得,未來電競也很有可能進入奧運會,到時候,項目組就勢必會有男子和女子之分。

賽事舉辦方去哪了?

沈梅峰認為,討論女子電競俱樂部要放在大環境下去看。

電競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十幾年,剛剛在2018年有了好轉,但整個行業還處於初期,市場也沒有被完全培育起來。你不能期望它在早期就能男子和女子並肩發展。

“等到男子俱樂部發展到一定程度,女子俱樂部一定會起勢。”雖然全球性電競賽事正在快速發展,國內賽事數量卻依然相對缺乏。

2016年,騰訊創辦了KPL(王者榮耀)聯賽,秋季賽創辦時共有12支隊伍參加。至此,每年KPL的舉辦都會引來大規模的關注。另一款熱門遊戲《英雄聯盟》也有自己的職業聯賽LPL。但是這些大型聯賽,最後基本看不到女子戰隊的身影。

房紫凌認為對於俱樂部來說,最重要的:一個是聯盟,另一個是賽事。為什麽關於女子電競的賽事舉辦方正在逐漸消失?

她解釋道,首先比賽的觀賞性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其次,無論參加比賽的女選手還是觀看女子賽事的人,在基數上都不達標。騰訊做這件事本身有自己的門檻,而她認為,女子俱樂部目前能夠為賽事舉辦方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是相對有限。

而萌真真提到,個別遊戲項目對職業俱樂部的參與數量也有一定要求。如果現有的職業女子俱樂部湊不齊一場大的賽事, 即便騰訊想做也沒有辦法。

在沈梅峰看來,賽事本可以由俱樂部主辦,前提是需要得到騰訊、網易、暴雪這些遊戲廠商授權,現實是遊戲廠商目前並沒有授權意向,這也成為了最大阻礙。授權意味著官方的認可,俱樂部需要的只是平台方在資源上的支持,執行或者招商完全不需要平台方考慮。沈梅峰曾多次考慮自己主辦大型賽事。

為了共同做大女子電競市場,女子電競俱樂部彼此競爭並沒有像男隊那麽激烈,大家更希望頭部俱樂部能夠多起來。俱樂部主辦的賽事可以容納更多戰隊,無論頭部的還是中小戰隊。他們主辦賽事,競爭榮譽,同時也增加關注度。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面臨著公平的問題。

俱樂部並不像平台一樣,具有獨立第三方的屬性。你不能既是參與者,又是規則的制定者。如果是由某個頭部俱樂部來主導賽事,首先公平就是個棘手問題。

沒有賽事,女子俱樂部如何盈利?

幾家頭部俱樂部,如今基本都將泛娛樂作為女子俱樂部未來的商業方向。

2018年,KA接受了中投中財的投資,後者在泛娛樂領域有諸多布局。沈梅峰之所以選擇接受投資,看中的就是其泛娛樂方向的變現模式。

“集團本身有一些娛樂資源,電競作為其中一環,KA可以和其他泛娛樂形式聯動起來。”他透露,2019年,KA將和AKB48系、蜜蜂少女隊聯合起來做一些綜藝,把唱歌、跳舞、演繹、電競結合起來。

按著偶像包裝的思路,KA的品牌有了一定的商業溢價空間。在2017年下半年,拿到了比亞迪冠名,成為第一支被冠名的女子俱樂部。而KA的成功嘗試也意味著,女子俱樂部如果沒辦法單純依靠成績提升品牌知名度、實現盈利,通過泛娛樂的方式找到商業價值,也是一條路徑。

房紫凌表示,提升品牌曝光度將是京東女子俱樂部在未來一段時間主攻的方向。與KA不同,因為背靠京東,俱樂部的IP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下一步是如何提升戰隊成員的個人IP。

2018年12月,京東女子電競俱樂部旗下選手林妥妥參加了一檔由騰訊互動娛樂出品的電競真人秀節目《超越吧英雄》。2019年1月,另一檔電競真人秀節目《終極高手》也已上線。電競出圈後,越來越多的綜藝開始借電競的東風,同時,俱樂部也在通過這些綜藝與泛娛樂有更多結合。

俱樂部的核心要素是選手,房紫凌認為,在實現商業化過程中,還是要回歸到個人。

亞奧理事會名譽副主席魏紀中曾提到,電競的存在是一個現實,這個現實不但被社會所承認,也在被政府承認。同時,國際奧委會也承認,電競可以被視為一項新的體育項目。這對電競來說,尤其是中國電競,仍舊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開始。

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男子電競還是女子電競都仍舊只是一個起點,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俱樂部的商業潛力。

而對於女子電競來說,就像iG爆發帶來的效應一樣,現實問題之外,她們所欠缺的,也恰好是一次足以被外界注意到和被歷史銘記著的爆發性事件。

新京報記者 閆麗嬌 編輯 蘇琦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