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武帝遠征古希臘,殺其國王,令西方聞風喪膽

在歷史上,凡是有作為的君主,他們的性格是促進其取得非凡功績的重要因素,而他們性格的形成往往與幼年的成長有著莫大關係。漢武帝成長在一個冷漠的環境中,自小見識了殘酷的宮廷鬥爭,這不得不讓他形成了謹慎、孤僻而又沉悶的性格。繼承大統時,劉徹又受到來自家族的壓力,曾經一度大權旁落而又為情所困,差點自暴自棄。後來,漢武帝逐漸掌握大權,他迫切希望在滿朝文武中樹立威信,證明自己的能力。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部分亞洲土地後,建立了許多城市,其中,最東邊的城市位於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附近),名叫亞歷山大極東之城(大宛國),該國擁有天馬,及“汗血寶馬”,是理想的戰馬。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被瓜分。大宛成為古希臘帝國的前哨。太初年間(公元前104—公元前101年),漢朝大將李廣利兩次率軍征討大宛,這是自張騫以來中原第一次對西域大規模用兵,戰爭持續四年之久,戰爭的直接導火索是漢武帝以“金馬”換“天馬”不成,反而漢使被殺,財物遭掠。

這個消息傳到漢武帝耳中時,他長期以來對西域積怨爆發了,當時漢武帝寵愛李夫人,希望李氏有人因軍功而封侯,於是派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率領六千鐵騎和市井惡少數萬人,穿過塔克拉瑪乾沙漠,討伐大宛,由於糧草轉運艱難,士兵饑餓無法作戰,第一次出兵,費時兩年,一無所得。

漢武帝不願就此罷,一面嚴責李廣利,一面集中囚徒、市井惡少六萬餘人,一面在居延等地,屯兵五十萬,防止匈奴偷襲。第二次伐宛雖有充分的準備,但路途太遠,到達大宛城下只剩三萬多人,於是,漢軍圍困大宛,切斷城內水源,在圍攻四十多天后,終於攻入大宛,殺其王,屠其城,接受無條件投降。天馬之戰對於西漢的影響,正史早有形象的記載,在天馬之戰後,西漢帝國在西方獲得了比匈奴更高的地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