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晶語出驚人:“周星馳不是為香港人拍電影,為錢而已”

【文/觀察者網 郭肖】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香港電影圈一直有一個“懸案”,導演王晶和周星馳為什麽會在早些年的緊密合作之後選擇了“分道揚鑣”。

近日,在國內某訪談節目中,香港導演王晶談到了與周星馳的這件往事,他表示,好的喜劇導演需要有好的喜劇演員,早前有一段時間跟周星馳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因此兩人合作,可是後來,“大家都想著做導演了”。

他還談到了對周星馳的看法,認為他並不是像很多人所說的“為香港人拍電影”,只是“為錢而已”,不過,他也對周星馳的成績持肯定態度,“我們這一輩香港最強的導演,每一個都能在內地重生。”

看過港片的朋友對王晶應該不陌生,他被譽為香港演藝圈的“鬼才”,各種類型的影片信手拈來,能演能導能編。作為香港賭片的開山鼻祖,他的《賭神》、《賭俠》等電影曾多次登頂香港票房,還曾捧紅了邱淑貞、朱茵等“晶女郎”。

他拍過400部電影,被稱為“王四百”,電影常年票房大賣,可是其中一大部分口碑卻非常慘,導致坊間流傳“王晶出品必屬爛片”的說法。

上周,在由竇文濤主持的訪談節目《圓桌派》中,王晶談到了對電影市場以及早些年的搭檔周星馳的一些看法。

他首先對周星馳進行了肯定:周星馳是最好的喜劇演員,“從來都是,因為周星馳的表演風格很難替代”,他認為喜劇演員拿到的一個最好的“牌照”就是觀眾能夠對你笑,比如觀眾看到沈騰,就會天然性地覺得他很搞笑,再套用到脫口秀中,“脫口秀不是一個人講了一句好笑的話,而是一個好笑的人講了一句話。”

因此,王晶斷言“估計之後至少三十年,都很難有人追上他(周星馳)”,不過對於坊間“周星馳為香港人才拍電影”的說法,王晶予以否認,他表示,“為錢拍而已”。

他又表示,一個導演必須手上有一個跟他自己想法一樣的喜劇演員,才能拍出最好的喜劇,“當年,我跟周星馳的想法有一段時間是一模一樣的,在同一個軌道上面,拍出來的電影就還不錯。”

接著他話鋒一轉,“可是後來,大家的想法就不一樣了,都想著做導演了。”

那麽,周星馳做導演之後的成果如何呢?王晶認為,從大的方面來講是成功的,“我們這一輩香港最強的導演,每一個都能在內地重生”。

周星馳於2019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新喜劇之王》在內地的電影評分網站上只有5.7分,但王晶表示,這部片除了王寶強這一選角外,其他部分自己都很喜歡。

然而即便“香港導演能夠在內地重生”,為什麽他們又很少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呢?比如,目前內地票房排名前幾名很少有香港導演的身影。

王晶補充道,每一個導演拍喜劇,一定要和觀眾有共情,這種情緒共振的能力每個地區的人都不一樣,因此往往會有一些導演覺得很好笑的梗觀眾卻很少能夠理解,王晶坦言,正因如此,自己近幾年很少拍喜劇了,“沒辦法做到像開心麻花那樣”。

可是,兩相比較,為什麽周星馳的一些電影,很多觀眾覺得好笑呢?

王晶認為,以前的喜劇重點在於動作,尤其是周星馳當了導演之後,“他自己的電影多半比較看動作,而不是口語”,王晶用電影《功夫》裡的包租婆來舉例,“你想想,你記得她有什麽對白嗎?你記得她拿鞋子在打人,記得她的獅吼功,可是什麽對白都不記得”。

“所以這些全靠表演”,王晶提及,周星馳在片場,會拿著劇本演一次給演員看,希望對方演得和他一模一樣,“可是,每個人都演不到,周星馳就會很生氣”。

那麽,既然周星馳不滿意別的演員,為什麽不自己去演呢?

王晶認為,演喜劇是非常累的,“比其他任何戲都累十倍,況且一個人到了一定年齡,面對不了自己的一些樣子,做不了年輕時候做的一些事兒。”

王晶還談到了導演張藝謀,認為一些導演有些時候會處在一個不好的狀態,這種狀態下去拍電影一定會有問題,“《長城》我看他拍了三分之一,我就知道完蛋了,因為我看戲看到三分之一我都不知道他後面怎麽收拾了”。

此外,王晶還分享了自己對電影市場的一些看法。

他先回憶了香港電影市場,認為香港電影沒落並不是因為電影人的關係,而是因為台灣——這個最大的買家崩潰,是市場的問題,“不然香港電影為什麽能在內地重生?”

接著他表示,一直把導演當成一個職業,而不是嗜好,“很多導演可能會覺得自己愛拍什麽,就是要拍自己心中的好的東西”,但他沒有這個困惑,做的讓大多數觀眾開心自己就開心。

他還談到了自己“爛片之王”的稱號,簡單回應道,“嫉妒而已,你有本事拍那麽多嗎?既然爛,怎麽可以拍那麽多呢,那肯定是不爛了,我覺得不賠,有錢賺就可以了”、“好的定義是什麽?是多數人喜歡還是你覺得一小部分高檔的人喜歡?既然是大多數人喜歡,那就是好。”

不過當主持人問道,如果給他一生中導演過的100多部電影排名最滿意的是什麽時,王晶又表示,其實都不是特別滿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