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就是我今年最佳的華語院線片了

我不是藥神

1

我在兩年前有過一次托人從國外買藥的經歷。

那時候父親病危,醫生束手無策,我不得不去亂投醫,聽了很多偏方,中醫西醫雙管齊下,同樣不見起色。

倒是聽說過有什麽新技術,幾十萬一次治療,很顯然負擔不起,於是聽朋友說某個東南亞國家有一種藥很有效果,才幾千塊錢,於是千方百計托人運過來。

與《我不是藥神》不同的是,我並不知道那種藥是否會有效果,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想,如果果真如《藥神》所講的那樣,正版藥和盜版藥藥效一樣價格相差幾十倍,我也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法律的對立面。

畢竟,生命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而非其他。

《我不是藥神》就說了一個生命和法律相衝突的故事,慢粒白血病患者需要一種藥來維持生命,這種藥國內正版售價四萬,吃得很多人傾家蕩產,而相比來說印度仿製藥呢,藥效一樣,出廠價只有五百。

重賞之下有勇夫,高壓之下出英雄,徐崢為了利益鋌而走險,但在客觀上卻挽救了許多的生命。

這很像一個古典的俠義故事,讓我想到了梁山泊的那一幫人,他們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擔起了道義,踩踏了那不合理的法律,你說他們是好人還是罪人呢?

當然是好人,當無辜之人的生命與法律相衝突,必然是法律出了問題,即便你再鐵石心腸,也該有這樣基本的人道主義立場。

只是幾千年來同樣的結局是,英雄,都是以悲劇收場的,無論是梁山好漢,還是徐崢所扮演的程勇。

這樣的故事我是喜歡的,它像一個武俠片,略古典,也黑白分明,在這類的故事裡你不用考慮秦檜陷害嶽飛到底是不是為了國家利益著想,也不用想著高俅的處理方式是不是合理,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簡單直接。

就像村上春樹那段著名的雞蛋與高牆論,病人作為弱者永遠是雞蛋,藥廠和法律作為強者永遠是高牆,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正義之心。

你可能會說這樣的故事會不會有些敏感啊?沒關係沒關係,我們有字幕,片尾字幕可以把一切敏感的內容導向正確。

2

喜歡《我不是藥神》當然有我自己的情感代入在裡面,當徐崢決定飛蛾撲火,病人們仿佛看到了希望時,有那麽幾秒鐘我無法堅持盯著銀幕,只好把頭低下來等自己的情緒穩定。

但《我不是藥神》的好絕不是我有什麽私人情緒那麽簡單,它的故事、節奏、演員表現,全方面都可以說是好的。

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前些年的陸勇案,在那個案子裡,陸勇自己就是個病患,為了救命把印度仿製藥帶到中國,很多人說《我不是藥神》像《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其實原型更像。

但電影還是做了很大的改編,主角變成了一個賣壯陽藥的,對藥品疾病一無所知。

這個改編是很關鍵的一點,它直接改變了原先故事裡命運抗爭的英雄形象,而把視角放到了一個普通小人物的身上,跟著他你逐漸了解了白血病,了解了醫藥系統的不合理,了解了警察系統的種種問題。

於是一個傳奇的故事,變成了一個拷問現實的現狀目睹。

在這樣的改編之下,電影主角程勇的成長軌跡便一目了然了,第一階段是利益與風險的糾結,第二階段是正義與風險的糾結,到了第三階段,由於兩個朋友的死都或多或少與他有關,最終虧欠佔了上風,決定飛蛾撲火。

這是一個頗為複雜的轉變過程,以至於事後我想編導在這麽短的時間裡這樣反反覆複轉變也是頗為訝異,更何況,他們還把重點放到了別的地方。

如果僅僅單論劇本,也是值得稱讚的。

更何況還有演員的表演呢,徐崢繼上次我不喜歡的《幕後玩家》後又讓我喜歡了起來,王傳君從關谷神奇的模樣裡跳脫了出來,讓人心疼,還有那個小黃毛,嗯,我不認識這個演員,但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可以說,在電影的完成度方面,《我不是藥神》本來就是一部中等偏上的電影,而加上了它的表達與大膽之後,我會毫不猶豫地把它放入佳作的範疇裡。

3

在電影中有這麽一個細節,另一個藥販子被抓後,他問警察自己犯了什麽罪,警察大聲質問:你賣假藥害人你不知道?

藥販子笑了:害人?這些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人。

這個藥販子是唯利是圖的代表,一個十足的反面,但在這場戲裡,他獲得了電影的閃光時刻,他代替程勇發聲,並自始至終沒有出賣過程勇,對於編導來說,這就是他們直接與觀眾對話的時間。

我們的電影太少有這樣的時刻了,不但編導隱藏得看也看不見,就連電影本身與現實也沒半毛錢的關係,我們沉浸於娛樂至死的狂歡中,醒來不知身處何處。

這恐怕就是我會推薦這部電影的理由,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一個懷揣正義之心的人發出自己的聲音,格列寧高價藥的問題通過字幕解決了,但類似的問題依然有不少,更何況其實電影一直還沒有給警察系統洗白呢,那個藥廠代表參與警察會議是怎麽回事?和前段時間某藥酒的狀況如出一轍嗎?

當然,《我不是藥神》也有很多問題,比如說煽情過重,電影結尾送行用的配樂像極了《辯護人》結尾那段,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導演的取向(事實上影片結構也很像《辯護人》),一方面也坐實了我的想法:其實電影還是在向韓國那些社會問題電影取經——我同樣不喜歡《辯護人》煽情過重的部分。

但就華語電影這樣的環境來說,《我不是藥神》已經相當難得了,它的存在便具有了一定的意義,如果大賣引來討論,那它的意義就會進一步更新,我不做太大的奢求,每年如果出現兩三部這樣的電影,我們便再也不會為華語片而可惜了。

畢竟,這麽大個市場,不能清一色的空中樓閣吧。

B+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