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晚期胃癌的檢查與診斷方法!

中晚期胃癌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現,內鏡診斷不難。隆起型的病變直徑較大,形態不規則,呈菜花或菊花狀。

國內纖維胃鏡檢查已普及到縣級醫院,使胃癌的診斷水準有很大提高。中晚期胃癌的胃鏡診斷並不困難,而對病變僅限於黏膜和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的診斷則並不容易。早期胃癌的檢出率在不同醫院間仍存在較大差距,早期胃癌佔胃癌病例總數的構成比,高者可達18.0%,低者只有1.2%~2.7%,平均僅10%左右。由於胃癌早期常無特異的癥狀,為了提高早期檢出率,應適當放寬胃鏡檢查的指征,並熟悉早期胃癌的胃鏡下特徵。

多發於幽門前區、賁門附近及胃體上部的後壁部分。黏膜呈息肉狀隆起,表面凹凸不平、紅色或有糜爛,與周圍正常胃黏膜常無明確的分界。

病變略突起或低於周圍黏膜,其主要特點是周圍黏膜色澤的變化及粗糙不整的顆粒感。病變部的黏膜可呈局限性或較廣泛的發紅、變色或褪色,該型肉眼診斷一般較困難。

好發於幽門前區、胃竇大彎側及賁門部。凹陷區與周圍正常黏膜有明顯的分界,病變部黏膜皺襞呈不規則的凹凸不平,失去正常黏膜的光澤,而有異常發紅或褪色等色澤變化,且常有汙穢的滲出物或出血點,向凹陷區聚集的黏膜可驟然變細或不規則的增粗甚或突然中斷,其邊緣黏膜常有結節狀不整齊的顆粒。

由於胃鏡肉眼檢查對錶淺型胃癌的診斷率不高,僅70%左右。所以必須藉助活組織檢查或細胞學檢查才能明確診斷,而正確的取材部位及熟練的操作技術則是活檢成功與否的關鍵。國內各部門的報導差異較大,活檢陽性率在30%~94.4%之間,總的活檢陽性率為82.96%。

除以上三型之外,一種特殊類型的早期胃癌;胃炎樣早期胃癌(Gastritis-like type of EGC)的臨床報導日見增多,回顧性資料表明這是一種快速生長型癌,內鏡下主要表現為退色、充血性改變及黏膜不平整。常規內鏡下仔細觀察有時也難以確定診斷,因此提高內鏡下對此型病灶的識別能力及正確的活檢取材對及時診斷十分重要。

具有圖像分辨力高,可供多人同時觀察,資料貯存輸出方便等優點,有些還具有數字檢影裝置,有放大、對比增強、負成像、偽著色、邊緣增強等功能,更可借圖像分析系統而測定病變的大小及色澤。目前,國內電子胃鏡已開始向縣級醫院普及。

超聲胃鏡是在纖維胃鏡前端裝上微型超聲探頭,在胃腔內進行超聲檢查,既可通過胃鏡直接觀察胃腸黏膜,又可利用超聲探查胃腸壁結構及鄰近器官,因此擴大了胃鏡的診斷功能和範圍,同時由於胃腸腔內進行超聲掃描,明顯縮短了超聲探頭與靶器官間的距離,避免了腹壁脂肪、腸腔氣體及骨骼系統對超聲波的影響干擾,從而顯著提高了超聲診斷的解析度和準確性。目前國內不少大型醫院已裝備超聲胃鏡。

使用方法:術前準備和檢查方法與普通胃鏡相同,當達到探查的部位後,須向胃內注射無氣水,或在探頭處裝以橡皮囊,向囊內注入無氣水,使囊緊貼食管、胃壁和腸壁,進行超聲檢查,以免在空氣中超聲波被吸收被大量衰減。

超聲胃鏡可將胃壁分為五層: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及漿膜界面層。早期胃癌的聲像圖因不同類型而異,平坦型胃癌黏膜增厚,呈低回聲區,凹陷型癌黏膜層有部分缺損,可侵及黏膜下層。進展期胃癌可借五層回聲帶的不同改變,有助於判別胃癌的浸潤深度,有時甚至可發現胃腔外呈圓形強回聲團塊的轉移淋巴結。

超聲胃鏡對浸潤型胃癌的診斷、浸潤深度及附近淋巴結轉移的判斷方面有重要意義,藉此確定胃癌的臨床分期較體表超聲和CT更具優越性。此外,對黏膜下腫瘤具有重要診斷意義。日本Yasuda報導641例胃癌,超聲胃鏡顯示的深度與手術後組織學檢查符合率為79.6%,其中早期胃癌為84.9%,局部淋巴結檢出率為55.8%,但對潰瘍型病變的判斷及良惡性平滑肌瘤的鑒別尚有困難。美國Karpen應用超聲胃鏡作胃癌的TNM分期,發現T3型胃癌外科術後複發的危險性很大。國內上海長海醫院報告8例早期胃癌,判斷完全準確2例,基本準確3例,失誤3例。失誤的3例中有2例為潰瘍癌變,認為超聲胃鏡對早期胃癌的判斷優於胃鏡,但難以區分低回聲灶是炎症、纖維化抑或腫瘤。

色素胃鏡是在普通胃鏡檢查的同時向可疑病變處噴灑染料,利用某些染料對組織的染色,使病變顯示更加清楚,以提高胃鏡下識別癌灶的能力,減少活檢取材的盲目性,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亦有助於確定手術的切除範圍。該技術對胃炎樣早期胃癌的診斷有很大價值。Tatsuta等報導56例小胃癌,常規胃鏡診斷陽性率僅25%,而使用亞甲藍-剛果紅染色法診斷陽性率則提高到75%。目前常用方法有兩種:

先服用黏液清除劑以清除胃內黏液,通過胃鏡活檢孔道插入塑料管,將0.5%~0.7%亞甲藍直接噴灑到要觀察的胃黏膜上,2min後用蒸餾水沖洗去染液,即可進行觀察,病變黏膜被染著色。此法多用於觀察胃黏膜的腸化病灶或十二指腸黏膜。

將黏液清除劑和100~150mg美藍膠囊同時服用,30min內讓病人轉動體位,充分活動1.0~1.5h,使溶液接觸整個胃黏膜表面,然後進行胃鏡檢查,觀察黏膜著色情況,並在著色區取活檢。此法用於胃癌的檢查。

可放大35倍,常用於觀察胃黏膜陷窩的各種改變。用此鏡可將胃小凹形態分為A(小顆粒型)、B(斷線型)、C(連續線樣溝)、D(圓形網狀溝)、混合型AB、BC及CD等7型。胃黏膜微細形態在不同疾病中表現不一,正常胃底黏膜為A型,萎縮性胃炎時變為B及C型。正常幽門部黏膜呈細C型,萎縮時變為粗C型。高分化胃癌呈特徵性的C型,而低分化胃癌表面高低不平,小凹缺失。D型提示過去曾有黏膜破壞及再生,多見於糜爛及潰瘍瘢痕。增生性息肉呈柔軟腫脹外觀,黏膜結構無變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