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中醫說:忌辛辣、生冷時,是在說什麼?

中醫在臨床看病的時候,病人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醫生,我需要忌口嗎?」而很多中醫對於中醫的忌口卻不太了解,只好回答病人:「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但醫生和病人知道為什麼忌辛辣、生冷嗎?辛辣、生冷又是指的哪些食物?

一、辛辣

其實古書上很少說「忌辛辣」,一般都是說的「忌五辛」、「忌辛味」。

五辛

五辛乃指五種有辛辣氣味的蔬菜,又稱五葷,屬於葷辛之物。五辛首先出現在漢代的《傷寒論》中,如服用桂枝湯之後「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蒜」的條目下認為蒜為五辛之一,並記載了三種對於五辛的認識,即練形家認為五辛是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道家則認為五辛為韭、薤、蒜、芸薹、胡荽,而佛家則認為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辛。

古人認為五辛應少食,若不節製五辛,則易生病。如《養生類要》雲:「養體須當節五辛,五辛不節反傷身。」

孫思邈認為多食五辛傷目,能致人視物不明,又認為熱病瘥後食用五辛,容易多患眼疾。

《本草備要》認為多食五辛會生痰動火,損目昏神,其中蒜尤甚。桂枝湯的方後註記載禁五辛,然方中本有生薑,故《傷寒論》中之五辛不應包括生薑。

辣其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疼痛,所以其實不管是舌頭還是身體的其他器官,只要有神經能感覺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辣一般指的是辣椒,也有古人稱之為辣茄、辣虎、食茱萸,俗名辣子。味辛,性熱,有溫中燥濕,開胃消食的功效。

《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久食發痔,令人齒痛咽腫。」在臨床上,也常常見到有的病人吃辣椒後會加重痔瘡出血。所以雖然辣椒可以開胃祛濕,但有痔瘡、陰虛血熱之人應少食。

二、生冷

生冷乃指的是未經過烹飪處理的,生的食物與性寒涼的食物。《醫方類聚》引《備預百要方》雲:「生,謂不煮熟之物;冷,謂性冷,萵苣、蕎麥之類。」《傷寒論》中桂枝湯與烏梅丸的方後注中均有「禁生冷」的記載。

《神農本草經疏》在「諸病應忌葯總例」一節中的「生冷」條下記載有菱、梨、菜、李四種食物。《壽世保元》中記載冰水、瓜、桃為生冷的食物,並認為菜果多為生冷物;《明醫指掌》記載:「所傷一切冷物,如魚腥、瓜果之類。」其認為魚腥與瓜果為冷物。

李時珍則認為甜瓜與西瓜均屬於生冷的食物,有傷脾助濕的危害。故西瓜有天生白虎湯之名。

而本草記載的其他常見的性寒涼的菜、果還有:柿、奇異果、茄子、菠菜、莧菜等,如果服藥時忌生冷,則應慎食冰水、西瓜、甜瓜、桃、梨、李、柿、奇異果、茄子、菠菜、莧菜等。

一般來說,脾胃虛弱,體寒之人應忌生冷的食物。

三、熱物

熱物是指性熱,能助熱、助火、動火的食物,正如《金匱鉤玄》雲:「熱物屬陽,能養火而耗水。」

熱物在方後注服藥食忌中首見於《外台秘要》,書中治療黃疸的茵陳湯及丸,其方後註記載應忌熱物。

《神農本草經疏》在「諸病應忌葯總例」一節中的「大熱」條下記載有羊肉、雀肉這兩種熱物,在「辛熱」條下又記載有生薑、茴香、蒜、胡椒四種食物。

《壽世保元》記載膏粱、辛辣、厚味的食物為熱物,並認為谷、肉多為熱物。《證治匯補》亦認為辛辣、炙爆、酒、面均為熱物。

而《明醫指掌》在「傷食證」條下記載了辛辣、香燥、炙爆、酒、面等幾種熱物,又舉例道:「所傷熱物,如薑、椒、蒜、韭、酒、面、炙爆、煎炒、犬肉、辛辣之類。」

李東垣亦在《蘭室秘藏》中記載羊肉、濕面均屬於熱物。《本草綱目》引《便民食療》治療痔漏雲:「此疾大忌糟、醋等熱物。」認為糟與醋均屬熱物。

而歷代本草中所記載性熱的食物有:酒、酒糟、羊肉、雀肉、狗肉、飴糖、蜀椒、胡椒、辣茄(辣椒)、小茴香、薑、蒜、荔枝、糯米、面、杏子、炒栗子等。故如服藥忌熱物者,宜慎食上述諸物。

四、動風物、發風物

動風物與發風物是指素有風疾之人食之而能發病或加重病情的食物,動風物與發風物在宋代醫書的方後注中出現較多,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治男子、婦人急患中風的大聖一粒金丹,其方後注雲:「忌發風物」。

《儒門事親》指出中風的病人應忌動風引痰的食物,並記載酒、醋、雞肉、魚肉、豬肉、兔肉、蕎面為動風引痰的食物;《本草備要》中的一則醫案中記載有魚、蝦為發風的食物。

《本草衍義》記載食驢肉易動風,並雲「屢試屢驗」,又記載螃蟹與雞肉容易動風,並提醒患有風疾的人不可食。《本草綱目》記載鵝肉有發風、發瘡的作用,李時珍曾經「目擊其害」。

《飲膳正要》認為櫻桃不可多吃,若多吃則易令人發風疾。王孟英在《歸硯錄》中亦記載了豬肉為動風物,食之能引動風疾。

再結合對歷代本草書籍,以下一些食物有動風、發風的作用:豬肉、驢肉、雞、鵝、魚、鱔魚、黃魚、鱘魚、鱒魚、烏賊、蝦、蟹、蕎麥、秫米、糯米、茼蒿、茄子、乾柿、胡桃、櫻桃等。

學道從道教知識開始

ID: daoismz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