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胖不胖別看體重,減肥之前,先測測你的脂肪有多厚,方法很簡單

這年頭,整體有人叫喊著自己胖,要減肥,特別是那些對自己要求頗高的女性,有時候明明體重也沒超標,一會兒臉胖了,一會兒腰粗了,一會又大腿小腿粗了等等,最後一年四季的頭等大事,就是減肥。不得不說,減肥是一件非常影響生活幸福感的事情,其實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或許完全不需要承受這個負擔。

胖不胖,不是體重說了算

原因也很簡單,當我們用肉眼判斷一個人胖不胖時,第一眼往往看的是身高,也就是長度,其次才是寬度,所以目前最簡單的判斷一個人胖瘦的指標,就是算「體重指數」,分為三個步驟:測體重、量身高以及算結果。最後得出的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比如一位一米六的女性,體重100斤,那麼她的體重指數BMI=50/1.62=19.53。

一般認為,BMI<18.5屬於消瘦;18.5≤BMI≤24.0屬於正常;24.0≤BMI≤28.0屬於超重;BMI≥28.0屬於肥胖。同時,BMI標準不適用於運動員等肌肉含量較高的人及孕婦。因此,在你減肥之前,不妨看看自己的體重指數,如果在消瘦範圍的話,就千萬別再減了,如果在正常範圍內,也完全不必再自卑了,保持現狀即可。

測測你的脂肪有多厚

都說減肥先減脂,胖不胖的關鍵就在於脂肪。體脂肪量佔體重的比數叫做體脂率,一般來說,成年女性的體脂率>30%,成年男性的體脂率>25%,可以判斷為超重或肥胖。然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法直觀的算出自己的體脂率,除了利用專門的體脂稱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簡單地測一下自己的皮有多厚,來推斷自己的脂肪有多少。

大部分女性最怕胖的三個部位,也是標準化測量皮厚的三個位置,即胳膊上的「拜拜袖」、坐下時肚子上堆出的「游泳圈」以及女性穿內衣時後背上被勒出的印子。專業上,我們將它們稱為臂肱、腹部以及肩胛皮褶厚度。由於這些位置的特殊性,我們一般是需要別人幫忙測的。

具體操作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這三個手指,將皮膚捏住並提起來,注意不要捏到肌肉,在家庭測量時,直接感受這三個部位積累的脂肪厚度和變化就行了。測臂肱時,手臂放鬆,自然下垂;測腹部時,自然站立,腹部放鬆不要用力,更不要憋氣;測肩胛時,找到右肩胛骨下角,也就是會凸出來的位置,沿肩胛骨走向,與脊椎線呈45°的地方捏起皮膚。

如果捏提十分費力,手指間隔著皮膚能相互碰觸或隱約碰觸,說明脂肪少、皮薄;如果可以輕鬆捏提起來,手指間已經無法相互觸碰,說明脂肪較厚,要引起注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皮下脂肪已經厚到很難捏提起來,這種屬於「胖入膏肓」,更要注意。

測量腰圍、臀圍、頸圍

胖從健康角度又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全身性肥胖,就是胖得比較均勻的那種;另一種是向心性肥胖,屬於健康風險比較高的。這時就要單獨測量一個人的腰圍和臀圍了。測量腰圍時,找出最細的位置,用皮尺水準繞一圈。一般情況下,女性腰圍>80厘米,男性腰圍>90厘米,可以判斷為向心性肥胖。

要想再有說服力一點,可以算一下腰臀比。測臀圍時,找到最翹、最大的位置,用皮尺水準繞一圈,腰圍/臀圍就是腰臀比。一般情況下,當女性腰臀比>0.85,男性腰臀比>0.90,即判斷為向心性肥胖。

除此之外,由於脖子粗細變化主要是由頸部皮下脂肪薄厚決定的,所以也和人體內臟脂肪的多少息息相關。量頸圍時,找到喉結所在的地方,女性就是喉部最突出的地方,用皮尺沿喉結下沿,水準測量一周即可。當女性頸圍>34.5厘米,男性頸圍>38.5厘米時,則提示肥胖風險增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