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持這六種生活習慣,可以減少患癌風險

據統計,很多癌症的發生,都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係,一些現代生活方式正在「助紂為虐」悄悄摧毀我們的健康屏障,比如吸煙、酗酒、缺乏運動、久坐、不良飲食習慣、熬夜、焦慮等。

有科學研究顯示,60%的疾病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剩下的40%由遺傳、環境和保健等因素導致發病。雖然不良生活方式不是唯一的致病原因,但它是,我們通過自我改變掌控自身健康的有效又簡便的途徑。儘早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

徹底戒煙 不良生活方式中,吸煙對健康危害最大,儘管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仍然未引起「老煙槍」們的重視。很多煙民家裡的情況是「一人抽煙,全家『吸』煙」,不吸煙的人要勸阻周圍吸煙的人戒煙,拒絕二手煙、三手煙的傷害。

不喝酒或偶爾少量適度喝酒 酒傷肝,說多了都是淚,近日相繼離世的名人臧天朔、師勝傑都是因患肝癌,一個剛到知天命之年、一個花甲之年,年紀都不算大。酒精是誘發肝癌的高危因素,我國是原發性肝癌高發地區,男女比例為5:1,近四成肝癌患者有長期飲酒的經歷。日常要避免飲用白酒等烈性酒,能不喝盡量不喝。

均衡飲食,堅持運動,避免久坐 五穀雜糧、肉類蔬菜水果都要食用,要避免和減少吃垃圾食品,包括街頭油炸類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的品種、顏色都要多樣化,每天最好5種以上不同的蔬菜水果。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會增加腸癌風險。久坐缺乏運動,帶來超重、肥胖問題,還會增加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發生風險。建議伏案工作1至2個小時,起來活動15分鐘。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以上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運動。

不要吃得太鹹 吃鹽太多,不僅會加重腎臟負擔,還會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胃癌等疾病的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食鹽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6克,還要注意「隱形鹽」,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如味精、雞精、生抽、醬油、蠔油、番茄醬、辣椒醬等都含有鹽,醃製食品如泡菜、鹹蛋、酸菜,加工肉製品如火腿、臘腸、醃肉等都含有大量的鹽,做飯時用到這些,就要相應減少食鹽的添加量。

避免飲食飲水過熱過燙 食管黏膜既薄又軟,直接接觸過燙的食物會受損傷,長期吃燙食,可能會引發食道癌。過熱的食物、飲料、茶水等,不要急著吃喝,趁熱吃,不是好習慣。吃飯溫熱即可,喝熱飲不要用吸管。

盡量分餐,避免幽門螺桿菌等的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關係,和抽煙與肺癌的關係差不多。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唾液傳染,不要共用碗筷、毛巾等餐飲和生活用品,以減少或避免幽門螺桿菌等的感染。

癌症患病年齡越來越走向年輕化,不良生活習慣成了免疫失調的誘因,提示我們要趁著年輕及早防癌,不要認為年輕肆意揮霍健康。2018年國慶假期期間,新聞媒體發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士·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症免疫療法中所做的貢獻,將免疫治療公開推向世界,免疫治療成為最有希望「治癒」癌症的方法而備受大眾關注。

目前,柬埔寨皇家腫瘤治療中心推出了體內免疫細胞激活療法,國內很多癌症患者已經使用過,多數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型免疫治療在癌友圈裡形成了良好的治療口碑。近期,柬埔寨皇家腫瘤治療中心正在徵集晚期癌症患者免費體驗新型免疫治療,晚期胃癌、肝癌、胰腺癌、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實體腫瘤患者均可申請試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