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代最後一場科舉舞弊案,竟然改變了魯迅家族的命運

1893年,清代載入史冊的最後一場科舉舞弊案發生了,而這場舞弊案的主角,正是魯迅的祖父周福清。

細究這場科舉舞弊案的起源,還要從周福清當年金榜題名說起。

01福清中舉

清同治十年,紹興學子周福清在多年苦讀後終於高中進士,一舉完成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終極夢想。

與周福清一起中舉的人中,還有位叫做殷如璋的學子。在清代,像周福清和殷如璋這樣同榜考中進士的人,稱為“同年”。有同年關係的官員,常常會在官場中彼此關照,相互結合成一股互利互惠的人脈資源。

結識殷如璋後,周福清又外放了江西金溪縣知事,帶領著闔府全族奔小康,真可謂是名利雙收,春風得意。

嘗到了甜頭的周福清,就此成為科舉制度的忠實粉絲。為了延續周家的光榮與繁華,周福清大力支持兒子周伯宜參加科舉,隻盼著周家能出個狀元郎。

可惜,周伯宜雖然多次參加考試,卻考來考去都是個秀才。眼看著兒子中舉的夢想越來越難以實現,周福清又急又愁,忍不住開始琢磨起中舉的捷徑來。

說來也巧,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朝廷決定在1893年額外增加一次考試,稱為“恩科”。這意味著周伯宜多了一次中舉的機會。

周福清敏銳的意識到這次恩科對兒子的重要性,於是他利用人脈四處打聽主考官的消息。不久後,消息傳回,原來這次的主考官正是周福清當年的同年殷如璋。

聽說舊識當了主考官,周福清頓時眼前一亮,他暗暗心想:此前苦苦尋覓的中舉捷徑,就在主考官身上了。

02科場舞弊

周福清規劃的捷徑,簡單來說就是靠著以往的交情行賄主考官,從而保證兒子中舉。

為此,周福清專門籌集了一萬兩銀子,作為暗箱操作的經費,同時派人打聽主考官的行程,以便計劃順利進行。

清代為了防止科舉舞弊,制定了嚴格的規定。比如要求考官們到達負責監考的地方後單獨居住,不得回家及會客。

這些規矩,周福清自然明白。於是當主考官到達蘇州尚未進入浙江之時,周福清便派家丁持自己的名帖去給主考官送信了。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周福清書信送到的時候,恰逢主考官殷如璋與副主考在舟中議事。殷如璋感覺書信頗厚,料到有蹊蹺,便打算等同事走後再單獨拆閱書信。

誰知送信的家丁卻不懂這些官員們的小心思。這家丁心想:老爺讓我送一萬兩銀票給這位主考官,現在主考官既然收了信,便應該打個回執給我去交差,否則老爺還以為是我私吞了銀票呢。

一念及此,那家丁忍不住大聲嚷嚷道:“大人,您收了一萬兩的銀票,應該打個收條給小人啊!”

此言一出,語驚四座。殷如璋為了避嫌,只得當場拆開書信。據史料記載,那封信裡是:“內計紙兩張,一書憑票洋銀一萬元等語,一書考生五人:馬官卷,顧、陳、孫、章,又小兒第八,均用‘宸衷茂育’字樣。又周福清名片一紙,外年愚弟名帖一個各等”。

原來周福清只是開了張空頭支票,信裡隻說若是周伯宜中舉了,就可以憑借這封信找周福清拿銀子,可真正的銀票卻是一張都沒有送來。

可惜,再巧妙的算計也架不住家丁的莽撞。周福清的科場舞弊計劃,就此完全破產。

03家道中落

科場舞弊案發後,身處漩渦中心的殷如璋,不得不一邊立刻將那名家丁下獄審問,另一邊火速向光緒皇帝匯報。

那名家丁很快就供出了周福清父子,光緒皇帝聽說後,下旨:“案關科舉舞弊,亟應徹底查究,丁憂內閣中書周福清,著即行革職查拿到案”。

周福清就這麽下了大獄,緊接著,光緒皇帝又批示說:“科場舞弊例禁綦嚴,該革員輒敢遣遞信函,求通關節,雖與交通賄買已成者有間,未便遽予減等,周福清著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以嚴法紀,而儆效尤。”

周福清被判為斬監侯之後,周伯宜的秀才身份也被革去,從此再也無緣仕途。

主動上報這次科場舞弊案的殷如璋,也因為涉嫌舞弊及“出賣”同年為人詬病。浙江學子甚至寫下了“殷禮不足征,業已知聵如聾,那有文章操玉尺”的對聯來諷刺殷如璋。

殷如璋的尷尬處境周家人已無暇理會,此刻,風雨飄搖中的周家正在全力營救周福清。

為了保住周福清性命,周家傾家蕩產去賄賂官員,以便在報送光緒皇帝處決名單時,周福清的名字可以盡量出現在角落中,不引起光緒的注意。

在周家的斡旋下,周福清果然一連八年都沒有被勾決。這八年裡,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清廷在義和團運動之後已現敗相,無心過問周福清一案,新任刑部尚書薛允升趁機請求赦免周福清。

1901年,周福清終於被赦免出獄。此時他的長子周伯宜已憂鬱而亡,周家也家道中落,再不複昔日榮光了。

1904年,周福清在紹興去世。次年,清廷宣布廢除科舉考試。這項給了周福清無數輝煌與遺恨的科舉制度,終於隨著周福清一起埋沒進歷史的塵埃中。

參考資料:《周福清科場案略述》,《光緒朝東華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