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企轉型,劍指都市文博區!

城市發展正在進入瓶頸期。

以傳統工業和服務業為主導、“零和博弈”的招商引資逐漸式微。

大城市新興產業與人才爭奪戰此起彼伏,但土地資源匱乏、競爭手段單一,城市核心價值與競爭力特色難以凸顯。

中小城市產能過剩、人才流出、發展遲緩,更是失去了低成本競爭的吸引力。

未來,城市競爭的制高點在哪裡?

1

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與戰略價值

城市發展正在從關注城市建設、產業升級轉向關注人。

只有能同時在物質上滿足人居品質、在精神上滿足文化需求,城市發展才能攀上新高峰。

文化對內可以達成國民普世教育與素質提升,對外可以擴大文化影響和外向經濟。

文化還可以改善社會公信力與國民信任,降低交易成本,促進效率提升。

文化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國家影響力和話語權,而且吸引著全國全球最優秀的頂級人才及其所在產業與資金。

發達國家無不重視文化的軟實力與硬實力。

歐洲文化自不必說。

早期移民把歐洲文化帶到美國,時至今日,美國引領世界文化的主流趨勢,新聞傳媒、影視藝術影響巨大,全球最受歡迎的20個博物館也佔有30%,科技創新創意等新興產業也遠遠領先於全球。

隨著國民收入增加和國家財富增長,日本、韓國大眾文化逐漸興盛,也成功實現文化外銷。

當經濟低迷蕭條之時,文化消費往往更加興旺。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百老匯和好萊塢蓬勃興起,慰籍了人們焦灼的心靈。

7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動漫、遊戲托舉著衰退的經濟在底部長期盤桓。

上世紀末,韓國飽受金融危機之苦,催生出了蓬勃的韓流文化產業,推動了其“文化立國”和“世界化”的國家戰略。

伴隨韓劇等文化產品席卷全球,各國對韓國產品的好感上升,推動了手機等韓國科技商品的領先發展。

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發表的“韓流出口影響分析與金融支援方案”表明,韓國文化產業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帶動韓國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

文化產業上的收益更比工業產品高出10倍,因此,韓國搶孔子、搶活字印刷、搶端午節也就不足為怪了。

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徵,但不唯地域。

比如世界文化遺產,你不搶先獲得大眾認知,最終很可能就失去了文化傳承及其專屬價值。

誰能搶得先機,誰就可能坐擁事實。

誰能發揚光大,誰就可能贏得未來。

文化既有感召力,也有感化力,更具民族性,所有國家都會鼓勵本土文化、限制外來文化,絕不會讓外來文化過度侵蝕和消融本族文化,這也是本土文化發展的最大利好。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產值佔GDP的比重分別是:美國31%、日本20%、韓國15%、歐洲國家10%—15%,中國只有4.2%。

黨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018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9萬家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9.9%,跑贏GDP增速,顯示了文化消費在中國經濟下行期有機會異軍突起。

其中,相對領先的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已超過12%。

2017年底,上海提出:“未來五年,本市達到15%左右,基本建成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重鎮;到2030年,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異軍突起,“文化+”衍生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上海朝陽支柱產業。

然而,更多的城市還在探索之中。

2

文化高地的演繹邏輯與關鍵抓手

城市競爭的第一資源是人才。

去年,人才爭奪戰體現了各個城市建設人才高地、爭奪新興產業的搶跑意識,更反映了它們搶奪年輕人群、提升消費經濟的共同認知。

新興的創新創意產業靠的就是人才。

吸引人才的第一磁力是文化。

文化要靠文化高地來展示影響力。

文化高地需要有形之地與無形之品的協同演繹。

美國著名城市學者喬爾.科特金在《新地理——數字經濟如何重塑美國地貌》一書中提到:“當個人或是先進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選址時,他們將不再需要尋求那些最大的、最便宜的、最受歡迎的地方。他們想尋求一種新的地方,一種對於他們的價值觀和內心深處都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首爾大學路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圖片來源:韓遊網

首爾大學路有馬羅尼矣公園,還有150個小劇場,2012年每天平均上演話劇和音樂劇679篇,這裡還密集舉辦各類文化藝術節,創意作品源源不斷、層出不窮,全年觀看人數達456萬人,上座率達61.9%,成為市民、遊客流連忘返之地,被稱為韓國“話劇的麥加”。

這裡實現了韓國約80%的劇院銷售額,吸引了70%的劇院創作從業者,很多成名演員也出自這裡,形成了首爾乃至韓國的國家文化高地。

首爾也以韓國土地面積的0.6%、全國GDP的21%,成為僅次於東京、上海和北京的亞洲城市GDP第四名。

可見,文化高地對於城市領先發展是具有引領價值的。

當物質已經不足以滿足我們的幸福生活,更多人會將時間與金錢投入到文化享受、品味提升與自我修養,城市環境質量與文化品位將是吸引留住城市最需要的創新創意人才的關鍵所在。

環境的友好性與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帶來創新創意人才的自由施展。

恩格斯說過:“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

自由帶來創意,創意依賴人才。

換句話說,擁有環境與文化的文化高地,才是未來城市競爭中最具獨特比較優勢的新旗艦

文化更具有對外感召力與影響力,這是無形之品。

中國已是文化產品出口第一大國,同時連續多年貿易順差,漢語熱的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

但是,我們既沒有歐洲古典的貴族精神,也沒有美國好萊塢式的美國夢,既沒有韓流滾滾的標新立異,也沒有日本動漫的病態美學。

我們不僅在國家文化輸出上缺少靈魂符號,在城市文化定位上也失之金字招牌,更多表現仍停留在未加包裝的人文古跡、民族風情、休閑娛樂。

沒有文化高地的城市,將錯失吸引新知識階層及其背後的新興產業和資本,並將喪失未來爭先搶位的最佳機遇。

城市文化高地必須承載對內感化與創新、對外影響和吸引的特殊功效。

那麽,城市文化高地又當如何打造呢?

都市文博區是城市文化高地的高階武器。

什麽是都市文博區?

這是一種集中城市自身頂級文化資源,如博物館、書畫院、藝術館、大劇場、展覽館、影劇院、運動館、遊戲廳、藝術工廠、文化酒店、畫廊工作室、工藝創作室、文化主題商業、名人俱樂部等,並匯聚當地演藝、節慶、民俗、遺產等,形成多層次的、獨一無二的文化空間集群。

這是集文化博覽、影視藝術、體育運動、休閑娛樂一站式的、內修外秀的城市超級大客廳。

這是文化的硬實力。

無疑,這將成為城市長期競爭中爭奪創新創意人才的致勝法寶,也可以破解盲目模仿、千城一面、乏味無趣的城市面貌。

都市文博區可以帶動城市各階層人群的普惠性文化修養與道德提升,促進城市各階層人群的均衡發展,創造更加寧靜和諧的社會環境,還可以吸引外來人才和遊客,創造“無煙工廠式”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比如,維也納博物館區融入了博物館、展覽館、表演區、研究室、創意工作室等文化機構,還有變焦兒童博物館、Q21創意產業聚集區、婚慶攝影產業、會議會展產業,每年吸引遊客400萬人。

東京上野公園集中了10多個博物館,每年吸引1200萬客流,博物館也蹭得客流200萬,通過觀眾觀賞,博物館文物實現了物盡其用。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圖片來源:搜狐網

博物館走近生活、文創品全面開花、大公園吸引客流,是都市文博區的最大亮點。

博物館、展覽館進駐公園,公園緊鄰創意工作區和大學,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人們在工作學習休閑遊覽之餘,不經意間,潛移默化地感受與領悟博物館、文創區的深邃和創意。

都市文博區的文創產品同樣是對外輸出的一張張名片,在不斷提升城市感召力、影響力的同時,既可以源源不斷地吸引培養創意人才,也可以層出不窮地產出經濟社會效益。

都市文博區不僅能為創新創意人才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生活質量,還能提供可引起精神共鳴的空間場所,更能創造綠色環保的巨大經濟社會效益。

3

都市文博區的實現路徑與房企機會

都市文博區是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最佳捷徑。

都市文博區的價值在於所在城市的頂級文化資源的大薈萃,依靠單一力量難以達成,必須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資本支持,這也為房企參與開發建設運營提供了轉型機遇。

都市文博區的商業模式能否成立,必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都市文博區的消費群體來自何方?能否形成規模效應?

美國中部歐扎克山腹地不到1萬人的布蘭森小鎮,並未緊鄰大城市,這裡交通比較方便,中部各州的家庭遊客每年都來這裡。僅僅依靠方圓150-500公里的家庭第一客源地,和500-800公里的第二客源地,每年就憑空吸引近900萬遊客!

我國高鐵、高速公路發展迅猛,也為都市文博區帶來了外來客流消費的巨大市場機會。

中小城市是否也可以有都市文博區?

布蘭森小鎮已經印證了喬爾.柯特金的觀點:這裡距離大自然最近,而且擁有50多家大小劇院,主打鄉土音樂與表演包括中國雜技,每年上演劇目超過100個,內容豐富、常見常新,現已位列美國三大演藝中心,享有了“世界舞台音樂之都”和“純淨的拉斯維加斯”之美譽。

都市文博區如何打造呢?

一是差異定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很多城市只需精準傳承、發揚光大本地文化,即可形成差異化的都市文博區。

前不久,我去徐州,徐州既有6000年文明史和2600年建城史,又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裡、項羽故都”之稱,還是淮海戰役紀念地,徐州還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等稱號。

徐州雲龍湖就是打造都市文博區的理想之地。

二是放大規模。

沒有規模,就沒有聚集效應和影響力。

都市文博區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文化展示與文創作業區,不同於單一文博園,入駐部門與創意人才越多,集聚效應越強,規模影響力越大。

越是中小城市,越是要舉全市之力、傾全部資源,將創新創意產業安排在都市文博區內外,打造既是充滿活力、又能寧心靜氣的城市大客廳。

三是便利交通。

本地客流是基礎客流,沒有本地客流的熱捧,不可能吸引外來客流。

交通便利首先要照顧本地客流,其次要打通高鐵站點、高速公路與都市文博區的快速交通。

四是豐富商業。

外來客流需要吃住,逗留時間越長,商業價值越高。

適當的商業配比不可能一蹴而就,都市文博區需要做好規劃預留,在發展中不斷平衡文創產業、公園綠地與商業配套,形成良好的功能互補。

五是創新產品。

文創產品要不斷推陳出新、常見常新,才能吸引客流心馳神往、常來常往、川流不息。

傳統文化更需要包裝,才能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文創產品。

首爾大學路的一些舞台劇甚至少有對白,最大程度方便外國遊客觀賞,最終帶來遊客口碑傳播。

六是文經融合。

二戰後期,美國俘虜、關押了一批德國軍官,舉行晚會時邀請他們參加並表演鋼琴演奏,受到熱烈的讚揚。美國人以為他們是音樂學院畢業的,誰知卻是在軍官學校學的,原來德國軍校中都設有藝術專修課,每一位軍官都要接受良好的藝術教育。

在德國軍人看來,戰爭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軍隊不僅要有良好的軍事素養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富於想象力的統帥。

都市文博區要讓文化修養與文創經濟相互融合、相輔相成,著力吸引大中小學生參觀瀏覽,把文創產品帶回家,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提高文化藝術修養,讓文化鑒賞力與興趣愛好陪伴左右、終生受益。

七是線上推廣。

借鑒故宮博物院的網紅IP養成記,打造沒有圍牆的線上都市文博區,既能擴大市場影響力和外地遊客吸引力,也可以創造線上文創經濟。

更重要的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發散性、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紅化、消費口碑化,為中小城市另辟蹊徑、彎道超車創造了時代機會。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博

八是線下導流。

通過文化節慶活動、新聞媒體傳播、抖音快手曝光,以及旅遊線路開發、旅遊公司導流,從而帶來都市文博區發展逐步走上軌道、實現良性循環。

線上線下融合推廣形成有規模的流量,就能實現可成立的商業模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抓住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並非資本、技術,唯有不遺余力、補貼吸引創新創意人才,都市文博區才有靈魂,才有可能成為城市競爭中文化高地。

文化產業精品化、IP化、科技化都是未來趨勢,更重要的是文化產業人才越集聚、思想越活躍、內容越豐富,產業價值越高。

都市文博區的軟硬實力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認知,真正實現內容為王,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這就需要理性定位、長期積累與耐心培育,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騖遠,不能想著賺大錢、賺快錢,更要婉拒風投,以免重蹈特色小鎮的一哄而上、一地雞毛。

對於那些善於整合資源、擁有資金、期待轉型、方向不明的房企,或許能夠借此找到一把突破自我、轉型運營的倚天神劍。

文章來源:歐陽先聲(ID:xc_oyxs),本文已獲得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戳一下,立馬體驗存量資產管理神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