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化元素如何變文創產品?緊扣市場、資本和人才三要素

5月11日,由人民網主辦的文創中國峰會在江西省共青城市召開。百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聚焦“文創新經濟,發展新勢能”的主題,暢談中國文創現狀及發展前景。峰會上發布了“2018—2019中國文創二十大熱點事件”。《文化產業促進法》提請審議、“上新了故宮”、2018北京文化創意大賽、“上海文創50條”等20個文創熱點事件進入榜單。

有“文化”而無“文創”,這一困局如何突破?在峰會上,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虹介紹了江西省在文化強省建設中,挖掘文化資源進行文創轉化的經驗。“江西建立歷史文化資源大數據庫,推進相關書籍的編纂出版。推進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景德鎮禦窯廠遺址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繼續辦好湯顯祖國際戲劇節,打造文昌裡等歷史文化街區,創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朱虹說,這些為江西文創產業提供了賴以依托的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上,《夢裡老家》《井岡山》等大型演藝旅遊項目,一批在傳統工藝以及非遺技藝等基礎上研發的新樣態文創產品,成為江西文創產業的亮點。

上海的博物館在2017年全年新開發文創產品1000多種,文創產品年銷售額逾4900萬元,博物館裡的文物元素,如何變成年輕人喜愛的“網紅”產品?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峰說,近年來,上海博物館探索了“版權 設計”模式,引入“版權經紀人”,由版權局工作站對文物版權、再創作版權進行保護和利用。這為博物館類文創產業發展,奠定了資源和版權的基礎。

在挖掘文化資源的同時,如何提升文創產業發展質量,增加文創影響力,也成為熱議話題。與會者認為,政府要善於搭建平台,提供良好發展環境,文創企業也要緊扣市場、資本和人才三要素。

“文創產業發展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能過度依賴政府。”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文化大師不一定能辦成文化企業。一個地方的文創產業發展,需要有市場眼光。”

對此,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庹祖海深表讚同。庹祖海認為,文創產品不是簡單地把卡通形象、文物、景區的圖案直接貼到產品上,而需要在理念、設計、運營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將文化、技術、商業融匯於一體。

火遍線上線下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將多種元素有機融合。“內容上一定要依托於傳統,但形式上一定是一個創意產品,而不是簡單的‘土特產品’。”《國家寶藏》製作人兼總導演於蕾說,節目之所以取得了這麽大的影響,關鍵之一就是與科技和互聯網的結合。

“買賣木材的人多,耐心種樹的人少。”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陳少峰強調,產業資本應當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實現與文化企業的良性互動。江西省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成饒說,江西正在撬動金融資本,在文化產業領域“耐心種樹”。針對文化企業90%都是小微企業,缺乏資本投入的情況,江西省與兩家銀行合作,設立了“文創支行”,計劃通過這一金融服務平台,幫助省內中小微文化企業解決資金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3日 11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