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府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補氣健脾

中府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膺中外俞、肺募。中即中氣;府即聚集。中府屬手太陰肺經。是肺的募穴;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手太陰脈起於中焦,本穴當中氣聚匯之處,故名中府。

【取穴位置】

位於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平第1肋間隙處。

【穴位解剖】

當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1肋問內、外肌;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1肋間神經外側皮支。

【功能主治】

功能:中府穴有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清宣上焦、疏調肺氣的作用。

主治:中府穴主治咳嗽,氣喘,少氣不得息,肺炎,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胸中脹悶,胸中煩熱,鼻流濁涕,喉痹,胸痛,咳吐膿血,嘔吐,噯氣吞酸,不下食,腹脹,肩背痛,癭瘤,汗出,奔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等。

【穴位配伍】

中府穴配尺澤穴治咳嗽。

中府穴配肩髎穴治肩痛。

中府穴配大椎穴、孔最穴治肺炎。

中府穴配太溪穴、太淵穴、足三裡治肺結核。

中府穴配定喘穴、內關穴、膻中穴治支氣管哮喘。

中府穴配間使穴、合谷穴,治面腫。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禁止向內斜刺,以免傷及肺臟。

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15分鐘。

【臨床運用】

實驗觀察表明,針刺中府穴對支氣管哮喘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針刺中府穴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可使肺通氣量得到改善,哮喘緩解。有研究人員用同位素血管內注射法,發現針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顯增加,可改善肝的血液循環。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