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藥板塊慘遭暴擊,一日蒸發1300億!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12月6日,市場傳言國家“4+7”試點帶量採購預中選結果揭曉,受此拖累,醫藥板塊全線暴跌。

具體來看,剛剛成為上證50指數成分股新貴的兩家醫藥巨頭複星醫藥和藥明康德分別下挫8.61%和6.23%。另外,中證醫藥指數收跌3.9%,其中,樂普醫療在下午13:00之後直接跌停,除此之外,包括華東醫藥、麗珠集團、海正藥業等在內的10隻個股跌幅均超5%。據測算,12月6日,一日之內,整個申萬生物醫藥板塊市值蒸發近13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為醫藥行業的華海藥業今日逆勢上漲3.04%,成為唯一亮點。

華海藥業12月6日晚間公告,公司參加了4+7 城市藥品集中採購的投標。公司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仿製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品厄貝沙坦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賴諾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鉀片、鹽酸帕羅西汀片等6個品種擬得標本次集中採購。

4+7帶量採購是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在11座城市中實行採購試點。帶量採購,就是在招標公告中,會公示所需的採購量,投標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價格,還要考慮你能否承擔起相應的生產能力。具體來看,由於帶量採購規則為最低價得標,而且是獨家得標,因此市場對於納入帶量採購的品種較為謹慎。在醫保控費、降低醫保支出的大政策趨勢下,市場擔心這一新政令藥品降價,或將對醫藥企業形成利空。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短期對醫藥行業中化藥製劑企業形成較大衝擊,但危機之中仍然有機會,例如品種得標較多的華海藥業、石藥集團及京新藥業等。

帶量採購落地 最大降價幅度達90%

從網傳結果來看,華海藥業成為最大贏家,31個品種得標7個,除此之外石藥集團、揚子江藥業、京新藥業等也有多個品種得標。從得標價格降幅來看,正大天晴在國家集釆中恩替卡韋分散片以每片0.62元的價格拔得頭籌,此前最低得標價6.72元,降價幅度達90%。信立泰的氯吡格雷及北京嘉林製藥的阿托伐他汀處於競爭相對寬鬆的環境,即使如此,降幅也達到了60-70%。從得標內外資企業來看,31個品種僅有兩個品種外資企業得標,分別為百時美施貴寶的福辛普利和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

帶量採購的落地,也引發投資者的關注。12月6日下午,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台谘詢藥明康德,帶量採購政策會不會打擊市場創新創業藥企的積極性,從而對公司主營業務市場產生影響?

對此,藥明康德回應稱,“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醫藥研發賦能平台,公司主營業務不受國內藥品集中採購降價影響。仿製藥降價加速了傳統醫藥企業向創新藥轉型。公司作為少數全面端到端新藥研發服務平台之一,具有覆蓋整個藥物發明、開發及生產價值鏈的服務能力,通過我們的平台,能夠迎合傳統製藥企業的需求。”

網傳帶量採購得標結果

圖片來源:E藥經理人

“4+7”試點帶量採購

4+7帶量採購是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試點地區範圍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4+7城市)。

11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明確了國家組織、聯盟採購、平台操作的總體思路。

11月15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布《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檔案》(下稱“4+7”檔案)。按照檔案公布的各地採購量,是“4+7”地區根據2017年同品種採購量,按照60%—70%的比例核算而定的。

早在2015年2月,《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就提出了分類採購和帶量採購等思路。藥品招標應引入“量”的概念,以幫助企業產生規模效應,最終實現合理降低藥價,扶持優質企業做大做強。

實際上,廣東、上海兩個用藥大省(市)均已開展“帶量採購”探索,湖北、江蘇、安徽等地在一些招標檔案中也強調了“帶量採購”的執行。上海已先後分三批實行帶量採購,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資訊顯示,在前兩批帶量採購試點工作中,上海市醫保部門學習國際通行做法,“小步慢走”,穩步實施,分別對16個藥品開展了帶量採購,藥價平均降幅64%。通過自建品質綜合評價體系、實行貨款預付及使用近紅外光譜全程監管等方式,篩選出了品質可靠價格低廉的藥品、解決了企業藥款回款後顧之憂、創新科技保障了得標藥品品質穩定。

醫藥行業面臨大洗牌

華融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張科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12月6日帶量採購預得標結果公布,得標價格下調幅度超預期,31個品種均只有一家得標,與此前預期偏離程度較大。此前預測降幅應該在30-50%,個別品種得標家數可以有2-3家,但從預得標情況來看降幅均在60%以上,每個品種均一家得標,可見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贏者通吃,輸者出局喪失整個市場,這一趨勢一旦形成,醫藥工業將進入大洗牌階段。

張科然認為,自2018年3月國家醫保局成立開始,解決了一直詬病的多頭管理狀態,“三保合一”、“四權合一”,使得醫改政策推行更加暢通無阻,因此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醫改進入深水區。仿製藥企業同質化格局下,如何破局成為監管機構首先考慮解決的問題,一致性評價的推行及國家試探性推出4+7帶量採購政策,均表明未來改革的方向,鼓勵創新,壓縮同質化競爭激烈的仿製藥企業利潤空間,以此倒逼企業要麽走創新藥路徑,要麽走以價換量仿製藥路徑,原研藥可以享受高價格、高回報,一旦專利到期,將淪為低價格和低回報仿製藥,以此彰顯對創新藥的支持,符合醫保控費政策。

張科然表示,帶量採購在試點城市的推行,有望形成燎原之勢,短期對醫藥行業中化藥製劑企業形成較大衝擊,但危機之中仍然有機會,例如品種得標較多的華海藥業、石藥集團及京新藥業等。

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帶量採購政策的落地表明國內仿製藥高利潤時代已經過去,估值體系也隨之改變。由於價格降幅較大,部分企業以量補價比較困難,營收端大幅下滑無疑,利潤端也會下滑。

國海證券表示,此次帶量採購涉及31個品種,按照目前一致性評價的進度,2家以上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有14個,其中包括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兩個大品種,按照目前全國最低得標價測算,年採購量超過5億元。帶量採購規則為最低價得標,而且是獨家得標,因此對於納入帶量採購的品種,市場都較為謹慎。

編輯:曹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