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音波如何鑒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

當今社會,各種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升高,尤其是在這個腫瘤隨處可見的時代,甲狀腺結節也讓許多患者「談結色變」,認為結節就等同於惡性腫瘤。其實這種憂慮大可不必,所有甲狀腺結節中,只有5%左右的結節才是惡性腫瘤,另外95%的結節可以是退行性變、炎症、良性腫瘤、鈣化、纖維疤痕組織、血腫、囊腫或結節性甲狀腺腫。

甲狀腺結節是指在正常甲狀腺內出現的細胞增生引起的腫塊,其質地、形態以及血供情況與正常甲狀腺不同,大約有80%以上的甲狀腺結節是通過超音波檢查發現的。那超音波報告中的哪些特徵對於鑒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有幫助呢?

一般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鑒別:

首先要看的就是結節內是否有鈣化。 由於大約80%左右的惡性腫瘤內有鈣化,而只有大約50%的良性結節內才有鈣化,因此鈣化是一個甲狀腺癌的重要標識。當然,並非所有類型的鈣化都提示甲狀腺癌,這其中還可以細分為:

1)微鈣化:表現為後方帶或不帶聲影的點狀強回聲,大多為沙粒體或髓樣癌內部澱粉沉積物繼發的鈣化和纖維化,在大約40%~60%的甲狀腺癌內可有此表現;

2)邊緣鈣化:指的是位於甲狀腺結節邊緣部位的鈣化,常見於結節性甲狀腺腫,是良性結節的標誌;

3)粗鈣化和鈣化斑:是指單個粗大鈣化灶,且在鈣化區域超聲未顯示甲狀腺結節,常見於甲狀腺良性病變,比如結節性甲狀腺腫、甲亢等甲狀腺瀰漫性病變中。許多老年人的甲狀腺內粗鈣化、邊緣鈣化或鈣化斑,大多是由於甲狀腺組織退變、炎症以及營養不良造成的。

有文獻報導,以45歲為年齡分界,甲狀腺結節的鈣化與良惡性發生率有明顯差異(P=0.002)。也就是說,年輕患者(<45歲)有甲狀腺鈣化結節時應高度警惕惡性可能。

除了結節內鈣化可以鑒別以外,其他一些的結節特徵也很有診斷意義,包括

1)結節邊界不清晰。 大約80%~90%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的邊界是不清或者欠清晰的,而大部分良性結節的邊界都是非常清晰的,僅有15%左右邊界不清的表現。

2)回聲不均勻。 研究發現,>90%的惡性腫瘤的回聲不均勻。雖然也有2/3的良性結節的回聲不均,但一旦超音波發現的結節回聲均勻,基本上可以認為其惡性可能很小了。

3)囊性成分不均勻。 一般來說,囊性成分越多,良性結節的可能性越大。那些含纖維分隔的多房性囊性、呈「蜂窩狀」圖像的結節基本就可以肯定是良性結節了。而小的囊性結節內有強回聲伴後方增強,即伴「彗星尾征」偽像的囊性結節也是良性結節的特徵性表現。而囊實性成分混合的結節,尤其是囊壁有結節狀隆起,囊壁厚度不均勻者都要高度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了。

4)低回聲結節。 幾乎所有的惡性結節和大部分(約90%)的良性結節都是屬於低回聲結節,一旦發現結節內回聲屬於等回聲或高回聲的,基本可以看作良性結節處理了。

5)結節內血流表現。 各種良惡性結節內均會有血流表現,但惡性結節還是有其特異性的。一般惡性結節內的血流在彩色多普勒超聲上顯示為多血供型,而且結節內血流紊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特點是可見血流在結節間穿行、繞行;而腺瘤的內部血流信號呈點狀或條束狀分布;當發現腺瘤周邊血流信號較豐富時,一般提示是囊腺瘤。

6)頸部淋巴結腫大。 除了甲狀腺結節本身的特徵表現以外,頸部淋巴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鑒別證據。一般來說,正常腫大的淋巴結在超音波上表現為橢圓型,並可見淋巴門或臍結構。如果發現甲狀腺結節同時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且腫大淋巴結的淋巴結門結構消失、囊性變,或淋巴結內出現微小鈣化,血流信號紊亂時提示此結節為惡性且已伴有淋巴結轉移。需要指出的是,超音波對頸部血管周圍轉移的淋巴結比較敏感,但對甲狀腺周圍轉移的淋巴結(中央組淋巴結)不是很敏感,這可能與超音波的工作原理有關。

綜合說來,如果發現一個甲狀腺結節屬於低回聲實性結節伴微鈣化、邊界不清、回聲不均勻、血流紊亂,則其為惡性結節的可能性將超過90% 。如果同時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伴淋巴結構異常,則更應高度懷疑惡性腫瘤,必要時可以直接手術確診。而發現的結節屬於高回聲、邊界清晰、回聲均勻、囊性成分較多且頸部淋巴結無異常時,其為良性結節的可能性也將超過九成。有文獻報導,純囊性結節和由多個小囊泡佔據50% 以上結節體積、呈海綿狀改變的結節中,幾乎100%為良性。

最後再提一點,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與結節的大小無直接關係。直徑小於lcm甚至只有1~2mm的結節中,惡性並不少見。結節的良惡性也與結節是否可觸及無關,是否可觸及僅和結節生長的部位有關。雖然已有不少文獻報導單髮結節的惡性比例高於多髮結節,但在臨床上我們碰到的甲狀腺癌中多發病灶的也不少見。

致甲狀腺結節患者的一封信,請注意查收!

?感謝關注甲狀腺大講堂(微信ID:jzxdjt)。很多甲友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分享的習慣,如果覺得談談甲狀腺做得不錯,記得點個「在看」表示鼓勵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