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野路子公號造星巴克最大醜聞 疑借殼注冊企業公眾號

  【紫牛觀察】“星巴克最大醜聞”千萬﹢爆文是這樣炮製出來的:只要流量,不管真假

 “星巴克最大醜聞”一文已經被認定為“不實資訊”,無法點擊打開。 “星巴克最大醜聞”一文已經被認定為“不實資訊”,無法點擊打開。

  該公號編輯在群聊中回應網友質疑,自稱沒學過新聞,是“野路子”。

  星巴克這次無辜躺槍。

  前兩天,一篇“星巴克最大醜聞曝光,喝咖啡致癌”的網文傳遍微信朋友圈,點擊量超過1000萬。發布該文的自媒體對一個美國法院判決進行漫無邊際的“加工”,並把星巴克單獨拎出來,製造了該篇“爆文”。作為反擊,人民日報、央視等中央級媒體以及多位科普專家和營養學家日前紛紛站出來集體辟謠。

  紫牛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炮製這個謠文的公眾號來路不明,自稱為媒體,為了追求點擊,多次製造過內容驚悚的文章。該微信公眾號已受到騰訊官方的處罰,無法被關注,文章也不能再打開。

  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 

  實習生 管  筱

  1000萬+爆文的出爐

  一個普通判決演繹成“星巴克最大醜聞”

  美國洛杉磯一位法官3月28日裁定,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店必須在加州販賣的咖啡產品上標示癌症警語,原因是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

  但是,這個裁定有效力隻局限在加利福尼亞州,而且針對的不只是星巴克,還有綠山咖啡等90余家企業。

  另外,丙烯酰胺是否致癌,在科學上還有爭議,而且咖啡中這種物質的含量與其他食品比起來,其實並不算特別高。還有,有些被告公司可能會選擇繼續上訴,所以這個裁決存在被推翻的可能。

  這個消息在美國並沒有引起什麽轟動,美國對食品安全要求極高,類似的警示標注還有很多。美國媒體報導這個消息時,甚至使用了半調侃語氣,CBS主播說過這個裁決後,還當眾喝起咖啡“壓驚”。

  然而,微信公眾號“澳洲Mirror”在3月31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搞了一個驚悚的標題:星巴克最大醜聞曝光,全球媒體刷屏!我們喝進嘴裡的咖啡,竟然都是這種東西……

  文中對法官裁定進行誇大,對丙烯酰胺害處大肆進行演繹,並且把中國人最熟知的“星巴克”當作一個符號單獨拿出來。

  這篇文章發出後,在朋友圈得到大量轉發,閱讀量突破1000萬。大批公眾號、媒體和個人紛紛跟進,在社交媒體引發傳播風暴。人民日報、央視等重量級媒體和多位營養學家、科普專家紛紛站出來,連續辟謠好幾天,事情才慢慢平息下來。

  起底造謠公眾號

  這個公眾號運營主體“牛頭不對馬嘴”

  炮製這個閱讀量破千萬的公眾號“澳洲Mirror”到底是什麽來路?

  紫牛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公眾號以前曾叫做“澳洲鏡報”,英文“Mirror”是“鏡子”的意思。在一些招聘廣告中,它自稱屬於“中澳傳媒集團”——網上的資料顯示,它是一家私營傳媒公司,在多個平台運營,其中包括微信上的“鏡報”,還有網絡電視和雜誌等。這個“集團公司”的規模顯示為11-50人,總部在雪梨。

  紫牛新聞記者進入該集團公司的網址,發現只有主頁一個頁面,點擊其他內容,都提示“404”錯誤;記者多次撥打越洋網站上所留的“中澳傳媒集團”電話,均無人接聽。

  在“中澳傳媒集團”的網站主頁上,可以看到該公司有3個微信公眾號,其中用微信掃描“鏡報”的二維碼,提示查找失敗。掃描另一個“CAM中澳投資”公眾號,能夠打開,不過從2016年9月起就已停止更新內容。這個公眾號的主體企業顯示屬於青島的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根據天眼查的資訊,青島這家公司注冊資金為10萬元,除了擁有這個微信公眾號,還有一個公眾號是“瞰澳洲”。

  紫牛新聞記者撥打青島這家公司的電話,一位自稱該公司員工的人聽到來意後感到有些驚訝,表示該公司沒有人負責微信公眾號的事情。

  用微信掃描“瞰澳洲”公眾號的二維碼,提示該公眾號已遷移至“澳洲Mirror”,就是炮製“星巴克咖啡致癌”的這個公眾號。不過“澳洲Mirror”的账號主體又變成遼寧的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這家公司,但該公司未對記者採訪作出回應。

  根據這家公司的自我介紹,這是一家以倉儲服務為主業的民營公司,其發布的招聘資訊跟自媒體工作毫無交集。

  疑“借殼”注冊企業公眾號變身中文媒體

  “澳洲Mirror”自稱的歸屬和微信公眾平台上注冊的主體公司為什麽存在巨大差異?一些自媒體運營專家透露出其中奧秘。

  前果殼網新媒體主編花蝕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微信公眾號認證和不認證差別很大,以企業為主體的訂閱號權限會比個人訂閱號多。有些沒有資質的個人或組織,就想辦法通過非正規手段注冊企業公眾號。

  中國移動互聯網內容創業服務平台“新榜”的一位高級主管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說,“注冊企業公眾號認證的時候,只要提供的是合法公司資訊,基本上就能通過。至於公眾號發布的內容是否與公司經營範圍一致,一般沒有人來管。”

  注冊企業公眾號時,微信有核實機制,需要用公司账戶打款到微信指定账戶。但網上有很多人可以提供代理注冊,不管審核機制有多嚴格,也很難擋住鑽空子的人。

  花蝕也說,很多個人账號都會想辦法找一家公司來做公司認證,有些公司甚至提供付費代人認證的業務。在微信上可以看到,不少企業公眾號與其主體企業僅從名字上看就相差十萬八千里,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任何交集。

  公眾號主體公司認證之後不能更改,因為這個問題還發生過账號被代認證公司奪走的糾紛。

  “澳洲Mirror”及其姊妹公眾號掛在似乎不相乾的企業下面,要麽它們可能是個人所辦沒有企業資質,要麽可能是沒有在國內進行正規注冊,同樣拿不出相關證明,所以“借殼”掛靠到第三方企業下面。

  劣跡斑斑

  一個月被判定5次造謠 該公眾號已被“封號”

  “星巴克最大醜聞曝光”在網絡上傳開後,“澳洲Mirror”編輯在微信群裡與其他人的一段對話被人曝光出來。

  在這段聊天記錄中,疑似“澳洲Mirror”的編輯發文慶祝“第一篇破千萬的文章誕生了”,並把多篇辟謠文章斥責為“國內各種蹭我們的熱度”。

  這個聊天群裡有網友跟著說,“這也是鏡報一路的風格,能掙到流量粉絲就贏了,內容真假不重要。”

  另一位網友則留言稱:“這樣不會毀了這一行嗎?我學新聞第一天進學校,大字一排:選擇新聞就是選擇社會責任。”那位“澳洲Mirror”編輯回應:“那太抱歉了,我沒學新聞,都是野路子。”

  事實上,“澳洲Mirror”造謠已經不是第一次,僅3月份,該公眾號至少有5篇文章被判定為謠言。前果殼網新媒體主編花蝕也表示,“澳洲Mirror”發表的文章基本都是聳人聽聞的東西,不乏各種如“維生素B2治病”“塑料瓶裝水有害健康”這種陳年老謠言。就在它的近10次推送中,已有數篇文章被微信認定為違規,遭到刪除。

  由於“星巴克最大醜聞”這篇文章流傳太廣,影響太惡劣,微信官方對“澳洲Mirror”進行了處罰,目前這個公眾號已經無法被關注,發的內容也無法打開——基本處於被封號狀態。

責任編輯:陳楚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