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文匯總!28日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重點都在這裡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釗 許張超

6月28日,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2021年總第99場)舉辦,廣州市政府、市衛健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政數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琶洲實驗室)等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疫情防控科技戰“疫”工作情況。

以下是記者梳理出的關鍵點:

廣州連續9天報告“零新增”感染者

“6月19日至27日24時,我市連續9天無新增境內感染病例報告。”據廣州市衛健委黨副主任陳斌介紹,廣州市本輪疫情累計報告153例感染者,包括146例確診病例和7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尚有58名境內確診患者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受治療。截至昨天,本輪疫情所有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清零。

“本輪疫情,廣州市始終堅持中西醫並重,充分發揮中醫優勢,從預防、醫治到康復全程參與疫情防控。”陳斌表示,中醫藥在廣州市本輪抗疫中發揮積極作用。

在本輪疫情期間,自發現本地病例次日起,廣州市立即組織各級中醫醫院為密接者、次密接者煎煮中醫預防湯藥1.5萬份。截至6月19日,密接者服用中醫預防湯藥1.7萬人次,服滿6天的1.4萬人,預防用藥率最高峰值達到96%。

此外,本輪疫情,先後選派41名省、市知名中醫專家進駐市八人民醫院,對收治的146名本地確診患者,全覆蓋、全療程實施中醫和中西結合治療。據悉,中西醫協同治療減輕了患者發熱時間、緩解發熱峰值,並有效阻止普通型患者轉為重症、危重症。

科技助力廣州戰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高裕躍介紹,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在穗科研機構、醫療診斷機構、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等人工智能企業,第一時間奔赴抗疫一線,積極構建自動駕駛、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無接觸式配送物資的技術場景;重點聚焦檢測能力提升、病毒傳播防控技術等方面開展科研突破,為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提供科技支撐,較好展示廣州科技抗疫的硬實力和產業成果的應用能力。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實驗室等“國家隊主力軍”,以及一大批在穗科研機構和中小科技企業凝心聚力,迅速投入科技戰疫,在前期圍繞五大主攻方向已立項研發的184項項目成果基礎上,針對新冠變異病毒傳播防控、快速檢測篩查、新型疫苗研發等方面開展科研突破,產出一大批科技成果並投入應用,成為廣州本輪疫情防控的強大科技武器。

此外,無人配送有效補充封控區域生活物資配送力量。6月4日至今,廣州市共出動自動駕駛汽車20多輛(乘用車、小巴、重卡等)、小型物流配送車30多輛開展配送服務,累計配送物資265噸(配送餐食及核酸檢測樣品等未計入),單日最高配送物資達33.8噸。

廣州將認真梳理總結,抓緊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政策落地,進一步研究信息化、智能化(裝備)在隔離酒店特定使用場景及需求,目前,廣州市全國第一個擁有5000間客房的國際健康驛站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九月份將投入使用。我們將貫徹“安全、舒適、智慧”的設計建設理念,採用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將其打造成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智慧驛站。

科研戰疫”充當科技戰疫主力軍

記者問:作為廣州科研戰疫國家隊主力軍的廣州實驗室,在此次疫情科研突破防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現,取得哪些成效?

廣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翔表示,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實驗室的戰疫科技力量充分發揮科技戰疫主力軍的重要作用,在前期已經布局啟動一批應急突破項目的基礎上,迅速統籌國內相關領域的優勢科研力量。

一是開展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的研究,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和變異株病毒的分離,迅速發現和確診本地病毒為Delta(德爾塔)毒株感染,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分子流行病學證據。

二是開展臨床特徵研究,分析認為Delta變異株相比普通毒株具有傳播能力強1倍、被感染病例病毒載量高100倍、病毒潛伏期縮短至1-3天、救治後體內病毒轉陰時間長一倍等特點。

三是開展有效救治藥物研究,研發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天然藥物1類單體連翹苷近期獲得新藥臨床II期試驗批件,正積極準備開展臨床試驗;開展的雙抗體藥物(BRII196-198)的II期臨床試驗也已啟動。

四是研發的車載空氣消毒滅菌系統,可有效解決通風系統缺陷,使空氣質量達到萬級至千級潔淨水準。

新技術改進供應保障模式,提升配送工作效率

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林國強表示,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涉及的封閉封控管理區域面積大、人數多,有的封閉管理區域是城中村,道路交通不便,門牌標識不清,給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帶來一定的挑戰。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廣州市商務局大力挖掘新技術應用,創新供應模式和配送方式,想方設法提高生活必需品供應效率。

為此,廣州市商務局發動市供銷社、風行集團等保供企業和每日優鮮、十薈團等電商平台連夜設計、開發重點區域專屬的集單配送鏈路和小程序,方便居民下單;在重點保供區域緊急投入安裝智能售貨櫃,解決社區生鮮銷售“最後的100米”問題,把菜籃子帶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被居民們親切地稱呼為“買菜神器”。

在末端配送上,組織無人機、無人車、智能機器人進行“無接觸式”配送,減少人與人接觸感染風險,出動20輛自動駕駛汽車、33台小型物流配送車和11架無人機進入封控區域開展配送服務,單日最高配送物資33.8噸,累計配送物資265噸(配送餐食及核酸檢測樣品未計入)。組織阿爾華(廣州)科技等企業在最後100米配送、防疫消殺上,共組織200多台消殺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測溫機器人先後進入社區、隔離酒店開展防疫相關工作。

林國強表示,這些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既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又改進供應保障模式,提升配送工作效率,為民眾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積累寶貴的經驗。

大數據支撐疫情高效精準防控

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梁文謙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防疫的統一部署,結合本輪疫情的Delta變異毒株感染特點,廣州市政數局採用大數據對穗康碼進行分級分類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是首創健康碼“黃碼”制度。自5月21日廣州本土疫情發生後,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根據Delta(德爾塔)毒株傳染性強、傳播快的特點,要求對曾去過重點區域、重點場所的人群進行精準劃定,並賦予標識方便管理,以此引導風險人群盡快完成核酸檢測,以最快速度排查感染者,最大範圍控制疫情蔓延。

二是創新“穗康碼”便民應用。如高考期間,會同市教育局,為封閉封控區域考生量身定製紅、橙、綠三種顏色的穗康碼“高考”標識,為考生保駕護航;會同市交通運輸局,在全省率先開發“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陰性”的紫碼標識,支撐離穗車輛和人員管理。

“群眾每一次簡單的亮碼、掃碼,都是對廣州疫情防控工作的極大理解和配合。” 梁文謙表示,下一步將深入梳理分析穗康碼業務情況,持續提升穗康碼數據和技術支撐能力,健全智慧治理管理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數字治理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