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共謀流感防控,詳解中國的挑戰與未來!

指導專家

王大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全國流感病毒監測工作以及流感病毒變異規律、新型檢測技術和耐葯機制研究。2017 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近年來獲得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 次,中華醫學獎一等獎 1 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次。

2017年夏季,中國香港地區持續報告甲型H3N2亞型流感造成的嚴重病例和死亡個案,顯著高於既往年度同期水準;

2017~2018年冬春季,我國季節性流感活動水準是2009年之後最高的一次。

而劇增的診療壓力、廣泛暴發的學校疫情、低至2%~3%的疫苗接種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等極端流感死亡個案的報導,更加劇了此次疫情的嚴峻程度。

流感會造成季節性流行和全球流感大流行

雖然經過數據監測和分析,2017~2018年間的這場流感疫情高發並非流感大流行,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眾恐慌,但不少病毒學和流行病學工作者一致認為,流感大流行遲早會再次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

流感病毒極有可能成為下一次全球疾病大流行的主角:「轉身一變」,就可能成為一種極其危險的「新變種」;而只需藉助噴嚏和握手,它便能以破竹之勢橫掃全球。

面對此種嚴峻形勢,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告訴記者:「流感的社會衝擊性不可低估。雖然目前還不能預測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將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歷史經驗和科學理性告訴我們,加強防控,有計劃、系統地開展應對準備,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和衝擊。」

流感是首個實行全球監測的傳染病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可變性和不可確定性,這就使流感防控面臨一系列挑戰,主要包括:疫苗株的有效性、病毒對抗病毒藥物是否敏感、流感大流行難預測等。而流感監測,正是應對上述挑戰的基礎和關鍵。

流感是首個實行全球監測的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建立的全球流感監測與應對網路已有71年歷史。

截至2018年6月,這一網路已遍布全球114個國家。其核心價值就在於,識別出可能導致人類感染或造成動物流行病的全新流感病毒,評估其是否有造成流感大流行的威脅,憑此預測並推薦每年的流感疫苗株。

60多年來,中國流感監測功勞卓著

我國是最早加入全球流感監測網路的國家。1957 年亞洲流感暴發後,我國政府果斷成立中國國家流感中心(CNIC),且於2010年和2017年先後發布《全國流感監測方案》以及《全國流感監測品質評估方案》,制定《全國流感監測技術指南》等,從各個層面提高監測網路能力,保證監測數據的品質。

聯防聯控,全面覆蓋,及時預警

在甲型 H1N1 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應對工作中,中國建立了由衛生、農業等20餘個部門共同組成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並不斷完善。這一機制高效運行,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據王大燕介紹,當前,我國的流感監測主要包括哨點監測和全面監測。哨點監測是基於哨點醫院的流感樣病例和病原學監測。

中國已建立了554家流感監測哨點醫院和408家網路實驗室,形成了覆蓋所有地市的流感監測網路。全面監測包括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監測和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等。

全國流感監測系統不僅實時監測流感的活動水準和流行趨勢,及時發現變異的新病毒,監測流感病毒抗藥性的變化,為全球及我國流感疫苗株的推薦及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其數據還是國內流感流行重要的分析工具和公眾溝通依據。既能做到及時預警,也可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疫情報告效率從5天提高到4小時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辦公室主任許樹強在中美等10國共同舉辦的「流感大流行之後100年」邊會上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積極開展流感大流行應對準備工作,實現了早期發現、及時報告、快速反應和疫情資訊主動公開。而防控流感的經驗之一,就是在全國範圍內落實了及時發現報告不明原因肺炎和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制度,以及疫情資訊主動公開的制度。

中國 2004 年已建成使用全國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系統,資訊平均報告時間從原來的 5 天縮短到 4小時。

中國流感監測網路在季節性流感/禽流感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成功應對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應對H5N1、H7N9等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及時發現H10N8、H7N4等罕見的新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提高我國發現新發傳染病病例的能力,表明中國流感監測網路發現新型流感病毒的敏感性和能力處於國際先進水準。

參與全球流感監測與應對,提升國際影響力

在與流感病毒的一次次交鋒中,中國流感監測網路的能力不斷提高。由於對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的成功應對,2010 年10 月,CNIC 成為全球第五個也是發展中國家唯一一個WHO流感參比和研究合作中心,提高了我國在流感防控方面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

此後,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流感監測與應對。多年來,WHO公布的流感疫苗中將近一半是由中國提供。與此同時,中國也竭力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試劑和技術支持。

如2013年對來自越南、菲律賓、泰國、寮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6個東盟國家和蒙古的代表開展了H7N9禽流感實驗室檢測技術培訓;配合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在亞洲專項資金支持下,CNIC每年對東盟和周邊國家開展技術培訓。

一位業內人士曾激動地說:「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人根本不是『東亞病夫』,而是預防疾病全球流行的組織者、領跑者。」

流感監測的挑戰與未來

然而,我國流感監測網路依然面臨挑戰。

在項目運轉方面,由於各監測網路成員部門職責的不斷更新,使得人力資源短缺成為發展瓶頸。

就監測效果而言,尚不能估測流感疾病負擔和疫苗效果,對流感嚴重性(重症、危重與死亡)的監測也缺乏有效手段。

此外,流感病例的準確診斷需要開展病原學檢測,而我國目前臨床醫生報告的流感病例主要為臨床診斷病例,再加之流感高峰季節報告負荷重,很容易造成報告病例準確度低等問題,無法反映真實的發病水準。

未來,如何進一步提高新病毒的判別能力,如何將大量監測數據及時有效轉化為公共衛生政策,如何與醫療機構有效配合,實現防控前移,為健康中國建設助力,都是流感監測網路面臨的新課題。

積極應對挑戰,構築堅固防線

近年來,WHO 對於全球流感防控的研究致力於降低流感大流行的發生風險、限制流感的傳播、降低流感造成的疾病負擔與社會影響、優化治療以及新型公共衛生工具等領域。

我國則採取綜合性的流感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加強流感監測、大力倡導流感疫苗接種、合理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做好暴發調查和控制以及對個人防護措施的普及宣傳等。

加強個人防護措施的普及宣傳

目前,公眾對流感以及流感疫苗普遍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流感的重視程度不夠,預防意識不足。在流感流行季節到來前,應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流感預防的核心資訊,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公眾自我防護意識,積極接種流感疫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見下圖)

資料來源 || 中國國家流感中心

同時,醫務人員應針對孕婦、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重點人群開展宣教,重點宣傳流感免疫接種、疾病傳播途徑、疾病嚴重性以及基本的個人防護辦法,降低高危人群感染和併發重症的風險。

完善中小學校和幼托機構疫情處置指南

研究數據表明,我國超過 85%的流感暴發疫情發生在中小學校和幼托機構。然而,我國針對中小學校和幼托機構的流感暴發疫情處置指南中,並沒有明確的具體乾預措施和防控手段(如班級和學校停課的標準)指導原則。

對此,王大燕建議,根據當前流感暴發的特點和防控需求,修訂和完善《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處置指南》。

在流感流行季節來臨前,有條件的地區可積極開展針對中小學校和幼托機構的流感疫苗集中接種。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學校與幼托機構應在流感流行季節切實落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一旦發現異常,如一個班或者一個年級短時間內出現多個同樣病症的學生,要及時向學校負責人和疾控部門報告,並做好隔離準備,根據需要採取適當的停課措施。

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是防控流感及其嚴重併發症最經濟有效的手段。我國生產的流感疫苗,採用的是 WHO 推薦的北半球流感疫苗株。

2018 年,四價流感疫苗在我國批準上市。除了三價疫苗能預防的甲型 H1N1 亞型、甲型 H3N2 亞型、乙型(Yamagata系或Victoria系)之外,四價疫苗多了一個乙型山形(Yamagata),用於預防3歲及以上人群流感病毒的感染。

然而,既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2%左右。

接種率為何如此之低?王大燕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公眾對流感的危害及流感疫苗的效果、安全性等普遍缺乏正確認識,混淆了流感與普通感冒,誤認為流感是小病,沒有必要接種疫苗;目前流感疫苗是二類疫苗,需要自費;流感病毒容易變異,流感疫苗每年都得接種等。

王大燕表示,各地應進一步開展流感疾病負擔,尤其是針對流感高危人群中因流感導致的住院、嚴重併發症以及死亡進行評估,通過發布流感相關疾病負擔的研究數據,提高公眾對流感嚴重性的認識。

為提高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應鼓勵更多地區將流感疫苗接種納入財政補助或醫保支付範疇,並向流感疫苗優先接種人群傾斜。同時,進一步完善疫苗接種服務保障體系,加強成年人預防接種門診建設,提供學校和養老機構的流感疫苗集中預防接種服務,不斷創建更為方便、可及、規範的疫苗接種服務體系。

抗流感病毒藥物

王大燕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大部分醫療機構尚未將流感的病原學檢測列為常規臨床檢測項目,部分醫院採用的快速抗原診斷試劑檢測出的假陰性比例又較高。

針對這一問題,王大燕建議,我國應積極引進或自主研發敏感度高的流感病毒臨床快速檢測技術,提高臨床診斷的及時性與準確性,保障抗流感病毒藥物的儘早(發病48小時)使用。

我國2017年10月以來的流感監測結果顯示,全部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都對神經氨酸酶抑製劑類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敏感,可用作一線治療用藥。

研究證據還表明,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可有效縮短流感患者的病程,減輕臨床嚴重程度,降低病死率。此外,我們應該加強對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的研發和引進。

中國應對流感大流行能力仍有較大提升太空

儘管近年來中國傳染病監測和防控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但公共醫療系統的服務能力還不足以應對激增的診療需求與壓力。

2017~2018 年冬季流感疫情高發時期,醫院的超負荷運轉以及部分城市出現的抗病毒藥物緊缺情況,揭示出我國醫療資源儲備和分配的不足。

流感疫苗接種率低、院內交叉感染嚴重,暴露了長久以來流感防控存在的薄弱環節。而這些都是我國流感防控未來的努力方向。

(部分內容摘自: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18,39(8):1032-1044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8.001)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李璐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