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化道腫瘤高發 高危人群建議一年一次胃腸鏡檢查

近年來,消化道腫瘤日益高發且更加年輕化,而此類腫瘤在早期表現往往不明顯,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出現癥狀就醫時,大部分已經是中晚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何松呼籲,大眾應充分重視胃腸鏡檢查,為早發現早治療贏得時間。

消化道腫瘤早期表現隱匿 早診早治很重要

目前醫學界有一句話很流行:一切不包括胃腸鏡的體檢都是耍流氓。這乍一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但卻深刻地強調了胃腸鏡檢查的重要性。何松教授介紹,消化道腫瘤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在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6種癌症中,消化道腫瘤佔據了三席: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

而這些高發的消化道腫瘤早期表現十分隱匿。因為對胃腸鏡篩查的忽視,85%左右的消化道腫瘤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早期消化道腫瘤治療後5年內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晚期腫瘤治療後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

何松教授表示,胃腸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上診斷消化道病變的金標準,通過胃腸鏡的規範檢查,我們可以有效觀察到消化道的狀況,進行腫瘤的早期評估,從而實現早診早治。

不同患者對胃腸鏡耐受程度不同

胃腸鏡檢查如此重要,但很多人對此還是猶豫不決,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種種誤區帶來的恐懼,例如:做胃鏡時會嘔吐不止、呼吸不暢、口水橫流;做腸鏡時腹痛難忍、翻江倒海等。真實情況如何?

何松教授表示,每一位受檢者對胃腸鏡檢查的耐受程度,檢查時的身體狀況、配合情況各異,再加上內鏡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操作手法也有所不同,其感受會有差異,沒必要受別人的影響望而卻步,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並且,隨著醫學技術發展,現在還有一些更舒適的選擇。例如:無痛內鏡,所謂無痛內鏡就是用一個迅速的麻醉方法將病人處於麻醉的狀態進行檢查和治療,病人從麻醉到甦醒時間很短,痛苦很小,同時也完成了診斷和治療;除了無痛內鏡檢查,還有一種超細經鼻胃鏡檢查,超細經鼻胃鏡檢查是在鼻咽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經鼻腔插入,不接觸舌根,管徑細,無嘔吐感,患者在檢查過程中還可以言談;另外,如果患者經濟條件好,還可選擇膠囊內鏡檢查,膠囊內鏡事實上就是一個小機器人,當患者將其從口裡咽下去以後,順著胃腸道,將看到的圖象通過微波傳到體外的一個裝置進行圖象重建,這樣完成整個消化道的檢查,該法無須麻醉、無痛苦、無須住院,行動自由,不耽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適合不能耐受普通內鏡檢查的患者,特別是可疑小腸有病變的患者檢查。

需注意的是,患者應選擇專業的正規醫院進行規範化的胃腸鏡檢查,以免漏診延誤病情。

40歲就該開始胃腸鏡檢查

何松教授表示,腫瘤的形成猶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給大家留出了足夠的時間去早發現它,乾預它。在腫瘤萌芽狀態下內鏡篩查時就切除,和腫瘤已經布滿腹腔再找手術醫生切除,兩者之間病人的獲益相差甚遠,發現得越早,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小。

何松教授建議,40歲就應該開始人生的第一次胃腸鏡檢查,無癥狀可3~5年複查一次。而對於有遺傳家族史,有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有結腸炎、腸息肉、直腸癌等腸道疾病病史等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胃腸鏡檢查。

吃香喝辣 重慶人消化道易招癌

最後,何松教授告訴記者,消化道腫瘤在重慶地區高發,與我們的飲食習慣有著很大關係,比如喜吃辛辣、醃製、油炸食物等。火鍋、燒烤、麻辣燙、麻辣小面,油炸食品、燙食或涼食等,都可能損傷食管、胃黏膜等,刺激消化系統,導致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升高。

何松教授表示,吃辣椒確實有好處,能促進食慾、血液循環,自然加快新陳代謝,但是無節製的吃對腸胃傷害很大。我們在飲食上要注意把握度,過辣、過燙的食物都要注意避免。飲食搭配要合理,平時除食用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肉、蛋、禽類等,宜多進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較豐富的食物,還要適當多吃一些豆製品及蔬菜、瓜果等。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