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紙上山河:十九路軍驍勇善戰的秘密

一·二八上海淞滬抗戰中,十九路軍某部在行軍。

雖然丘國珍在《十九路軍興亡史》中檢討,說軍長高佬蔡腦筋裡,認為軍人只須托支槍去衝鋒陷陣,那麽天下大事可定。其余什麽學問、紀律、戰術、戰略之類的,都是多鳩余……沒翻原文,大意如此。

彼時十九路軍“閩變”失敗,丘團長被砸了飯碗,在香港家中賦閑,回憶舊事,惱火十九路軍三下五除二就被蔣先生利索收拾,正對幾個主要長官人一肚子的牢騷腹誹。此時,他說的話可以聽,但不必太當真。

事實上十九路軍的綜合戰鬥力,在全國軍隊中應該算一流。閩變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不是軍事。比如,在中華共和國成立大會上焚燒孫中山畫像,導致以廣東籍為主的軍官在感情上無法接受。

民國時期,廣東軍人反蔣絕無問題,反孫中山,反國民黨則不成事。無他,在廣東人看來,中華民國都是廣東軍人打出來的,國民黨就是廣東黨,反孫反國民黨即系砸自己的祖宗牌位,怎麽能接受……反蔣則絕無問題,民國歷史上任何一次反蔣、倒蔣活動,廣東人一次不拉……直至1949年初,陸軍總司令張發奎還琢磨使用他留用的第二方面軍直屬突擊營的精銳士兵,標蔣先生參,與共產黨談判,借以保住半壁山河,理由是國民黨是蔣先生搞爛的,他得負責。

哦,標參粵語是綁票意思,好像有點說走題了……

說回十九路軍的戰鬥力。一支部隊的戰鬥力,首先源於該部隊的歷史底蘊,其實就是榮譽史。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支部隊經歷的苦戰、惡戰越多,新兵榮譽感就越強。還有第一批軍人的行事作風也會沿革下來,變成這支部隊的靈魂,影響著這支部隊的思維模式與作戰風格。

其次在於部隊的武器裝備、糧餉補給,戰鬥紀律,訓練水準等因素,但最主要是其軍官團體,幹部是第一要素。

1928年之前,十九路軍從前身所在的粵軍第一師第四團到北伐時第四軍第十師,幾年來戰事倥傯,打來打去,一直沒有機會得到充份的修整與補充,更談不上部隊建設,基層軍官大都是在從士兵中簡拔委任,造成部隊素質不齊,有的排長除了勇敢外,一無是處,既不認得字,又不懂訓練,平時看不懂命令,行軍認不出路牌,更別說領悟上級的作戰意圖。

1926年底,第十師擴充為第十一軍,1928年底第十一軍與第四軍在粵東火拚,這次兄弟鬩牆之戰,令十一軍喪失了作戰能力,部隊開回廣州休整。

廣東省保安教導隊第一期學員畢業典禮,別問我地點在哪裡,我也不知道。

鑒於十一軍失血過多,軍長陳銘樞隨即在廣州海珠區曉港開辦第十一軍軍官教導隊,招收社會知識青年及士兵進行訓練補充部隊。次年編遣會議,各省軍政分治,任何人只能擇一任職。陳銘樞出任廣東省主席,為整理全省之治安及給十九路軍補充基層軍官,陳在第十一軍軍官教導隊第二期結業後,立即於天河開辦廣東省保安教導隊,由黃強出任教育長。

陳主席與黃主任玉照……不要問我為什麽畫成這樣,我也很絕望啊……這還算是好的,我見過很多民國時期畫冊裡的人物,眼睛都被戳了兩個洞,特別是蔣先生的畫像。

此時,陳銘樞不但分得省主席的革命崗位,還有嫡系十九路軍支撐,軍政實力已成。如此,自然有很多人想泊他的碼頭。故豎起招生期,旋即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投靠,而且生源素質比十一軍軍官教導隊高。畢竟保安隊,故名思義,革命工作無非是剿剿土匪,鎮壓農民協會。不像軍隊那麽危險,要隨時拖出去打仗。

保安教導隊學員01

保安教導隊學員02

在教學上,歷經了之前一年軍官教導隊的經驗,換牌不換人的保安教導隊此時無論是師資力量與教材,有比較大的進步。如前軍官教導隊教育長華振中,此時完成了《軍事匯編》的編寫工作,使用在保安教導隊教學活動上。

《軍事匯編》不算正式教材,而類似軍事輔導書、參考書。但匯編的文章,均出自十一軍軍官的手筆,軍官們大多受過良好的軍事理論教育,並且得到過實戰的檢驗,因此他們所撰寫的文章實用性很強,學員們閱讀參考後,對提高自己的軍事素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匯編目錄中可以看到,教導隊主任華振中著文兩篇,第一篇就是《日本之海軍》,可見當時十一軍因濟南慘案的“國恥”而十分重視對日本軍隊的了解與研究,而第二篇為《連排教練時指揮官應注意之件》,當為提綱挈領式的對學員以後帶兵提出注意事項。

甄藩著有《列國軍事之趨勢》,對各主要國家的軍事情況進行提及,以開拓學員知識面;曾錫珪曾留學美國,先後在留美諾威奇大學、弗吉尼亞州軍官學校學習軍事,後又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研習近代戰史,對美國軍事有深入了解,故著有《美國陸軍軍製大綱》,供學員學習。

趙一肩則寫了《步兵對飛機射擊之研究》,這並非現在“抗日神劇”中“步槍打飛機”的荒唐行為,相反反映了當時在軍事裝備落後的國家中軍人試圖對步槍最大化利用的嘗試。

李師軍則從軍事與政治互相關係的角度撰寫了《近代戰爭軍事與政策之關係》。

馮嶽從基礎入手,撰寫了《關於步槍射擊之研究》、《炮兵用法》、《國軍兵力決定之標準及兵役制度之選定》三文。

趙松濤寫了《築壘之沿革及其變遷之概要》。

吳肇修寫了《指揮官對於地形應有之認識》。

梁超寫了《熱帶地戰鬥及各兵種之行動》,應該是對以前十一軍第十師在海南剿匪總結的經驗。

培訓期八個月,學員們畢業分三個方向,一是進入地方警衛隊任編練員;二到十九路軍基層任班排幹部;三進入至省政府新組建的四個保安團。

一九三一年,蔣先生扣押粵系大佬胡漢民先生於湯山,廣東立即掀桌,起兵反蔣。陳銘樞夾在廣東和中央中間思前想後,開始對雙方都是采取模棱兩可的態度,後來他還是去了南京支持蔣先生,或許他只是想避免戰爭,當調停人,又或許是想憑著對蔣先生的支持,獲得更大的舞台,以施展個人政治抱負。

但其行為在廣東軍人眼裡無異於是叛省。叛省,在民國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及人生汙點,一般情況下,在叛中央與叛省中選擇叛中央,不會有人指責你。但叛省即等同叛鄉,叛鄉即叛祖,其內在邏輯是這樣的,你說可怕不?所以叛中央你還有飯吃,叛省搞不好你做乞丐都會餓死。

所以我很難在幾句話中解釋清楚,在抗戰全面爆發,民族主義被喚醒之前,民國軍人效忠對象是分兩個層面的,效忠國家民族僅僅體現在對西方列強時的態度,絕不是等於效忠中央政府,更不是效忠蔣先生個人。每個軍人具體的效忠服務對象,是本省政府……這也是中國民國時期盛產軍閥的原因之一,展開是可以寫一篇大文章的。

陳主席對粵省的背叛,令袍澤們怒不可遏,省政府下轄的四個保安團,駐廣州黃埔的兩個團立即被陳濟棠方麵包圍繳械,官兵被遣散。

被遣散保安團軍官,除了少量另謀他途,相當部份陸續轉移集中去到贛南的十九路軍軍部報導,被安排到營連中任班排長,尤其是第七十八師接收了相當多的學員。學員們自己也沒料到,幾個月後他們便出現在淞滬戰場。

從十一軍軍官教導到保安教導隊,陳銘樞一共培養了兩千多學員,給十九路軍的戰損得到了很好的補血復活,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批學員通過系統的學習,從愛國思想到軍事素養,都得到了極好的訓練。在他們身先士卒的帶領下,在淞滬抗戰中,十九路軍計程車兵們不畏強敵,打出了廣東人的氣勢,那就是在上海街頭衝鋒時喊的:有前冇後,打死罷就……粵語後與就諧音。

本文作者:連陽標統,鄧煒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