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聯想業績股價雙反轉 全面轉型智能物聯

時代周報記者 王媛 發自深圳

在資本市場整體低迷、情緒悲觀的大環境下,聯想集團(0992.HK)眼下的表現卻顯示出超乎預期的增長與逆轉。

今年5月份,聯想還剛因被二次剔出恆生指數而頗顯尷尬,如今,聯想集團的股價已從4個月前的谷底反彈了超過60%。

而在最近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財報中,聯想集團的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大幅增長19%,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聯想數據中心業務營業額提升近68%,利潤率同比改善11個百分點。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亦持續帶來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的現金流。

諸多跡象表明,聯想的調整期正在接近尾聲。楊元慶帶領下的聯想集團,為何能實現絕處逢生自我逆襲霸氣歸來?楊元慶又將把聯想帶向何方?

9月26日至27日,在聯想一年一度展示科技硬實力的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面帶笑意地提出,人類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智能變革,驅動這場變革的數據、計算力和算法三個要素聯合作用,正在形成一個全新的、能夠改變世界的智能變革架構。

在楊元慶看來,沒有哪家公司能夠僅憑一己之力就推動全行業的智能化,而基於過去40年的前瞻布局和產業積累,聯想得天獨厚地沉澱了智能化變革所需要的各項要素,也是業內極少數能夠統一利用所有智能化要素資產的公司。也正是基於此,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消沉,聯想最終能給出一張足以令外界驚喜和聯想的新面孔。

實際上,靠PC起家的聯想一直試圖想擺脫外界對其PC企業的刻板印象,同時大力布局其在PC之外的廣袤天地,“All in智能”是聯想過去兩年來轉型變革的題中之義。過去2C市場奠定的穩固地位和行業影響力是聯想成功轉型的基石,隨著2B市場萌發黃金機遇,以及5G產業的風口加速到來,聯想瞄準了重新起跑的新方向。然而,在享受機遇的同時,聯想也勢必要面臨著來自行業、競爭對手的激烈挑戰。聯想將如何實現PC之外的“奇襲”?

業績跨過“U型”底部

在業績為王的市場情緒下,聯想集團5月初以來的股價走勢充分反映了投資者的信心,股價從最低3.56港元漲到近期高點5.72港元/股,漲幅達61%。

第一上海證券研究員葉志尚分析指出,聯想基本面正在改善,在騰訊等科技寵兒互聯網人口紅利吃盡,面臨增長瓶頸之際,這種銷售復甦的故事在熊市中尤其具有吸引力。

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會後的採訪中,楊元慶向記者坦言道,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落實新的戰略或者轉型,勢必要走一個“U”字型,而聯想已經跨過最底部,從開始進入到上升階段。而這背後反映的是聯想戰略的加速落實。

2016年底,楊元慶正式提出了“三波戰略”,第一波戰略是保持核心PC業務的全球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對於這一波戰略,楊元慶認為這是“碗裡的飯”,因為只有碗裡的飯富足了,才能保證聯想的存活;第二波戰略則是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被認為是“鍋裡的飯”,被寄望能夠盡快成為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第三波戰略是“設備+雲”和“基礎設施+雲”,從產品向智能生態演進,這個則是聯想集團未來的戰略重點。

從業績層面來看,聯想轉型成效亦頗為顯著。

截至今年6月底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5月新合並後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營收為99.54億美元,同比增長14%,營收貢獻為83%。稅前溢利為3.21億美元,同比增長170%。稅前溢利率為3.2%,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根據Gartner數據,聯想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份額中持續排名第一,一季度個人電腦業務取得19%的高速增長,同時錄得5%的除稅前溢利率。

數據中心業務集團收入為16.29億元,同比增長68%。由於轉向雲企業解決方案的業務轉型策略得到有效執行,數據中心業務的虧損進一步收窄。目前,數據中心業務佔集團總收入的14%,相比2017財年的營收貢獻率上漲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的服務和電子商務管道業務均呈現雙位數增長,顯示第三波轉型頗見成效。

大舉發力2B市場

除了業績回暖,聯想近期另一個備受關注的重大動作,是與美國存儲巨頭NetApp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在中國落地合資公司“聯想凌拓”。據聯想方面透露,聯想凌拓由聯想控股51%,預計於2019年春季投入運營,將致力於交付符合本地需求的定製化存儲產品和數據管理解決方案,滿足中國市場和雲生態系統的獨特要求。未來聯想將能覆蓋全球90%的存儲市場需求,而目前這一比例僅為15%。

據悉,雙方高層均屬意聯想凌拓,未來要在中國存儲市場排至行業前兩名。而存儲領域,實際上僅是聯想2B野心的冰山一角。

儘管聯想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PC企業,持續向聯想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此前幾個季度都能維持20%的高速增長,但聯想內部更高速的增長極出現在數據中心領域,今年第一季度就取得了高達68%的增長。

“我們未來更多的增長,其實是在數據中心業務,以及基於PC、手機業務來發展的IoT智能物聯網設備等這些新的業務上。”楊元慶向記者談道:“2B和2C都是非常大的市場,如果僅就終端設備來看,2C的規模還要更大一些。但2B領域,尤其是在基礎架構、數據中心等方面的增長更為迅猛,而行業智能解決方案的發展剛剛才起步,這是沒有限制的,增長潛力無比巨大。”

實際上,以往那些以C端業務見長或更傾向於在C端獲得短期高回報的互聯網科技巨頭和資金,在C端市場出現了流量紅利耗盡的勢頭之後,也紛紛將眼光瞄向2B業務。

對此,楊元慶坦言道,聯想未來將更重視2B業務,而且2B業務更適合聯想。儘管2C的業務入手可能相對容易一些,而2B業務則要建立起長期的客戶基礎、品牌形象、品牌信譽,這些不是一日之功,而聯想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14年聯想收購了IMB x86伺服器業務,隨之成為了伺服器市場的中國第一、全球第三。Gartner目前把聯想評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伺服器供應商,聯想伺服器業務的同比增長達到了49%,同時聯想伺服器性能也達到全球第一。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總裁 Kirk Skaugen表示,隨著轉型的推進,聯想已經由伺服器提供商轉變成了真正的數據中心提供商。而要成為一家真正的數據中心提供商,必須提供伺服器、存儲、網絡、服務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Kirk Skaugen介紹道,在超大規模計算方面,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公有雲提供商中有6家已經是聯想的客戶,聯想正在積極地把剩下的4家也變成客戶。

而經過一系統的調整與變革,聯想的伺服器、存儲、網絡、超大規模計算、超融合等業務均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

楊元慶表示,聯想過去幾年都在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到這些工作完成之後,他非常確信數據中心業務的利潤會比PC高。

All in 智能物聯

實際上,聯想智能化轉型迫在眉睫。一方面是聯想曾錯失移動互聯網風口;另一方面則是當前市場和技術發展的趨勢已經直指智能化,聯想有望在這個賽道彎道超車。

一定程度上,站在智能物聯的風口上,聯想手握一手好牌。例如,聯想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領域排名全球第一,還提供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智能顯示、AR/VR頭顯以及商用IoT等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這些設備將可以彼此互連,並可連接到雲上。

聯想在合肥的全球最大的筆電電腦製造廠,超過30萬平方米,相當於42個標準足球場那麽大。

聯想的製造工廠遍布全球,在中國、美國、巴西、日本、印度、墨西哥、德國等地的20多家生產製造廠,在不同時區24小時連軸生產,每秒鐘出產4台設備,每分鐘製造37塊板卡。

強大的規模化生產製造能力和廣闊的產品線背後,讓聯想擁有海量數據的入口。聯想指出,未來將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提供更加智能、能夠無縫連接到雲內容、雲應用和雲服務的智能物聯設備;二是搭建SIoT智能物聯生態平台,與更多的合作夥伴共同推動設備的智能化創新。

楊元慶指出,下一階段,能夠實現更快連接的5G亦將全面加速設備的智能化進程。

實際上,聯想在5G領域很早就進行了布局,從全球通信行業開始制定5G標準時,聯想就同步開始了5G領域的技術研究與積累,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目前,聯想研究院有一支平均從業超過10年的團隊專注做5G。在美國的芝加哥、羅利和中國北京、上海,還有專門的產品化團隊在積極進行5G產品的設計與開發,聯想最近亦率先發布了首款5G手機產品。科技投入方面,聯想每年的研發投入大概在80–100億元人民幣之間。

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聯想相比於其他人工智能公司的優勢在於,他可以結合自身既是科技企業又是製造企業的雙重身份,把數據、計算力、算法這三要素有機整合起來。與此同時,聯想的硬體產品與技術提供商的數據和深度的學習功能相結合所形成的智能物聯網(Smart IoT)也是聯想智能化轉型的陣地。

在楊元慶看來,互聯網企業可能在2C領域怎麽精準找到客戶、做廣告、做電商等方面有很多數據,但他們過去成功的經驗不一定能在“SIOT”領域快速複製。聯想是一家有著科技+製造的雙重基因的企業,對高科技製造業的全部價值鏈都有深刻的領悟。

“聯想更多的積澱是在B2B,是針對企業智能化轉型上,而不是B2C,也不僅僅是像smart speaker、無人駕駛汽車等終端產品,更多的是放在各行各業的智能化,包括像智能製造行業各個價值鏈的智能化。其實在數字化和資訊化引領的第三次浪潮中,很顯然是IBM、Oracle、SAP等歐美廠商長官了潮流,但是在智能化時代,聯想會有很好的機會去引導新的智能化浪潮。”楊元慶談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