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析央行定向降準 釋放資金會致房價飆升嗎?

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了嗎?

釋放資金會致房價飆升嗎?

對股市有何影響?

年內還會進一步降準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北京報導

編輯:牛綺思(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17期)

降準“靴子”終於落地。

4月17日晚,央行突然宣布降準: 從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這次定向降準沒有任何預期,出乎很多人意料。那麽,為何要在此時定向降準?此次定向降準是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開端嗎?

這次定向降準是貨幣政策環境轉向的信號嗎?

各方對降準的呼聲由來已久。尤其是在金融監管趨嚴的形勢下,銀行存款增速大幅放緩、資金成本上升,加上影子銀行業務迅速萎縮,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明顯低於預期。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58兆元,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1.33兆元。今年3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為8.2%,M1增速為7.1%,信貸增速為12.8%,存貸款增速缺口不斷拉大。

在此背景下,央行頒布定向降準成為應有之義。

據央行官網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據估算,此次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償還MLF約9000億元,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力度之大,堪比2015—2016年的一次全面降準。

於是,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這次“意外”定向降準很可能是貨幣政策松動的開始。

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這次降準力度很大。一季度經濟雖然表現不錯,但高頻數據顯示,下行跡象明顯;資金面偏緊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更困難,維持流動性適度十分必要;今年貨幣政策可能邊際略松,監管節奏也可能放緩,資產價格下行壓力緩解。

而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澄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表示,此次降準只是微調,目前看貨幣政策並沒有往寬鬆方向轉變,“至於未來是否會向寬鬆貨幣政策轉變,主要看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到底有多大。”

那麽,此次降準到底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實際上,央行有關負責人4月17日的表態已經很清楚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該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大部分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資金則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衝,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

“同時,還要看到,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仍需保持相對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述央行有關負責人說。

對此,劉澄也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說,此次央行定向降準是央行采取的主動預防措施,“一方面,是為了保持資金流動性的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另一方面,也是減緩外部衝擊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震蕩,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

不僅如此,對於貨幣政策的走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方向: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

房地產市場會因為此次降準而狂飆猛進嗎?

事實上,很多人對2014—2017年我國最近的一個寬鬆周期期間溢出的流動性所造就的房地產的狂飆猛進記憶猶新。於是不禁發問:這次突然降準,釋放4000億元,是否會有大量資金再度湧入房地產市場,導致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飆升?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對此給予了否定回答,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道,“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是此次降準的核心。

這次雖然有4000億元資金湧入市場,主要是輸送給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真正能夠釋放到房地產的可能並不多。”

在顧雲昌看來,2018年房市是小年,整個資金鏈狀況並不寬鬆,市場下行是主基調。從購買力看,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比重依然很高,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抵押,但是抵押貸款的利率已經提高,這對購買力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另外,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還在不斷加碼,一線城市房地產調控還有限購、限貸的政策,這些調控政策並沒有松動,對購買力會產生影響。重重高壓之下一線城市房價不會上漲。”顧雲昌如是說。

在劉澄看來,要使流動性資金流向小微企業,銀監會必須要對銀行的貨幣投放進行精準控制。

事實上,為了防止新增資金流入房地產等領域,央行此次對資金用途作了明確限制,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巨集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

定向降準對股市有何影響?

定向降準作為央行釋放流動性的一種方式,會對股市帶來什麽影響?

市場已經做出了反應,新加坡跟蹤中國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50家龍頭股構成的新華富時A50指數,在得到消息後立刻跳漲1%。但這種即時反應能否持續,需要時間驗證。長江證券(000783,股吧)策略團隊曾發文《歷史看,定向降準後的市場走勢情況》,分析了2014年以來的多次降準。

2014年以來,央行共進行了8次降準,其中3次為定向降準(2014年4月,2014年6月和2015年6月),5次為全面降準(2015年2月,2015年4月,2015年9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3月,部分全面降準的同時進行了定向降準,這種情況將其歸類為全面降準)。

據統計,2014年以來,定向降準和全面降準之後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以及90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數的表現:整體來看,定向降準後市場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律;而全面降準後,市場在短期(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大概率上漲,但長期來看並無明顯的規律。

對於降準對股市的影響,劉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這次定向降準釋放的流動資金是給小微企業的,對股市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因為我國的上市企業中較少小微企業,“但是這也傳遞出一個信號,國家希望經濟穩定,希望經濟減少下行的壓力,這對股市,可以看作是一個利好。”

定向降準年內是否仍有進一步實施的太空?

在國際經濟環境日趨複雜的當下,對於定向降準是否有進一步實施的太空,從相關部門的表態可窺見一斑。

今年3月,新任央行行長易綱曾就貨幣政策走向問題接受媒體採訪。對於是否有降準太空,易綱回答,“要綜合研究,考慮方方面面。儘管當下我國外匯佔款在持續減少,但應該說,流動性還是很正常的、穩定的。”

他還表示,從流動性角度來講,也要鬆緊適度,也要基本上穩定。我們看流動性方面,主要是看市場利率是不是平穩,整個的超額準備金水準是不是合適,各方面的指標是不是在合理的範圍內,這就是我們對“鬆緊適度”的考量。

而學者對此問題的預判似乎更為明朗。劉澄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未來繼續通過降準置換MLF的太空依然存在,“應該是兩個月或者是一個季度就應該進行一次降準,未來降準可能會更頻繁,但是釋放的額度和幅度不會太大,可以叫‘小步、快走、微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