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屆奧斯卡行不行?“套路”異常 超級英雄活躍引起更多爭議

這篇文章原發表於中國青年報旗下國際資訊媒體《青年參考》。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今天早上舉行。從前期公布的信息來看,今年的奧斯卡驚喜不多,爭議不少。紅毯鋪開的時刻已經到來,本屆奧斯卡最終能獲得怎樣的口碑呢?

本文約3250字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今年,誰會拿到奧斯卡小金人?圖片來源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網站

作者 | 賈曉靜

編輯 | 張昊天

作為全球電影人追逐的“聖杯”,今年的奧斯卡驚喜不多,爭議不少。頒獎典禮還沒舉行,就由於評委會朝令夕改的獎項設置、混亂不堪的組織策劃而積聚了大量負面評價。外媒認為,無論24日的頒獎典禮成功與否,第91屆奧斯卡都將因其爭議性載入史冊。

今年奧斯卡“套路”異常

人們以往談到奧斯卡,通常會花大部分時間討論具體的作品和演員——哪部片子實至名歸、哪個角色徒有其表……很多影視行業的門外漢也會抓住這每年一次的機會,發表一番對某部影片的觀感與解讀,裝作對上一年度電影行業的動向了如指掌。

公眾的熱情成就了奧斯卡。可是,近幾年奧斯卡似乎不再局限於討論電影本身,而是走起了時下頗受追捧的“流量”之路,試圖通過製造混亂讓自己成為熱點話題。

2月15日,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下稱“學院”)宣布,“2019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究竟以何種形式呈現”這個難題總算塵埃落定,經過圈內外人士的激烈爭論,主辦方原本打算從現場直播中刪掉的4個獎項得以保留。評委會承諾,24日的頒獎儀式上,原有的24個項目“一個都不會少”。

通過接連不斷的公告、更正和道歉,2019年度奧斯卡終於從海量的政府關門、邊境築牆等新聞中駭客入侵,成功佔領了輿論“C位”。長期關注奧斯卡的影迷卻被評委會的一連串“神操作”折騰得疲憊不堪。難怪《今日美國》報評論說,人們沮喪地感覺到,這個世界上最具權威的電影學院獎項,正在一步步迷失自我。

為何拿這4個獎項開刀

對奧斯卡主辦方來說,連年下滑的收視率是最大的心病。評委會將問題歸咎於頒獎典禮不斷增加的時長。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稱,2018年的頒獎典禮“花了3小時53分鐘,換來史上最低收視率”。於是,壓縮直播時間被視為拯救收視率的靈丹妙藥。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路,學院一度宣布,不會在今年的頒獎典禮直播中頒發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化妝與髮型、最佳真人短片4個獎項,而是改為在商業廣告時段頒獎。消息一出,外界對本屆頒獎典禮的質疑聲頓時突破了“沸點”。

評委會覺得,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人們不需要一遍遍重溫獲獎者走向舞台的漫長過程,聆聽他們冗長的發言。“我們向您保證,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任何獎項都不會減少……領獎者不會因為新的頒獎方式損失榮耀和成就。”學院承諾,“我們對頒獎典禮有所改進。出於公平起見,今後每年可能都會有4到6個獎項輪流在廣告時段頒發,今年的未直播項目將在2020年得到‘豁免’。”

眾多業內人士對此並不買账。《水形物語》導演吉爾莫·德爾·托洛通過社交媒體表示:“攝影和剪輯是我們這門藝術的核心,它們不是繼承自戲劇和文學傳統……它們就是電影本身。”吉爾莫的同鄉、獲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羅馬》導演阿方索·卡隆也難掩失望:“在電影史中,有些傑作沒有聲音、色彩、故事、演員、音樂。但是,任何一部片子都不能沒有攝影和剪輯。”

隨著電影人和學院矛盾升級,包括李安、馬丁·斯科塞斯、昆汀·塔倫蒂諾在內的超過300名攝影師、導演和電影製作人聯名發表公開信,集中火力抨擊在頒獎典禮中“雪藏”4個獎項的決定,呼籲學院“回頭是岸”。

“學院成立於1927年,旨在表彰和秉承電影藝術的卓越,激發想象力,並通過電影把世界聯繫起來。不幸的是,我們在追求娛樂的過程中偏離了本來的使命,不是在為我們的藝術形式及同道中人慶祝。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如此輕視這些必不可少的角色,簡直是對將生命和激情奉獻給電影的同仁的侮辱!”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約翰·貝利在2018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圖片來源 美國《VOX》雜誌網站

美國《富比士》雜誌稱,主辦方拿這4個獎項開刀多少有些諷刺。學院主席約翰·貝利就是攝影師出身。這也是為什麽最佳攝影獎首先“挨刀”——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現評委會的“無私”。此外,這4個獎項的提名名單中,沒有來自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影片,而迪士尼是本屆奧斯卡轉播商美國廣播公司的最大金主。

外媒普遍認為,砍掉獎項保收視率,是奧斯卡系列改革中的頭號爭議點。為安撫觀眾,學院不惜激怒忠誠的粉絲。“即使節目時長縮短,那些對獎項本來就無所謂的觀眾仍然可能去做別的事,真正關心奧斯卡的‘電影呆子’卻只能被疏遠。”

超級英雄活躍引起更多爭議

砍掉獎項後又迫於壓力改口,本屆奧斯卡主辦方已不是頭一回“自尋煩惱”。

美國《名利場》雜誌指出,早在去年8月,已過鮐背之年的奧斯卡就宣布要增設“最佳流行電影獎”,遭到業內人士和網友“花式吐槽”,學院在巨大的壓力下宣布取消這一計劃。

2018年年底,原本確定擔任頒獎典禮主持人的喜劇演員凱文·哈特,被“扒”出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過針對同性戀的不友善言論,又給奧斯卡招了一波“黑”。據說,有關哈特能否勝任主持人的考察持續了近一個月,直到典禮開幕不足8周前,學院才意識到這位唯一人選存在明顯“汙點”,反應之遲鈍令人匪夷所思。

此事以哈特自行退出奧斯卡頒獎典禮告一段落,但後續影響持續發酵——哈特的“臨陣脫逃”導致奧斯卡頒獎典禮面臨30年來第一次找不到主持人的窘境。情急之下,學院邀請一系列好萊塢明星在關鍵節點串場,包括“龍媽”艾米莉亞·克拉克、“海王”傑森·馬莫、“X教授”詹姆士·麥卡沃伊,以及整個“復仇者聯盟”。

電影《黑豹》成了今年的奧斯卡獲獎熱門。 圖片來源 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

大量超級英雄出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舞台上,仿佛預示著某種趨勢。除了上述角色在頒獎典禮上“救場”,去年創下北美票房佳績的電影《黑豹》也在迪士尼推動下角逐最佳影片等7項提名。據《洛杉磯時報》消息,迪士尼為此聘請了專門的顧問策劃公關活動,漫威影業的凱文·費奇也提供了相應的預算支持,全面助力《黑豹》衝奧。

此前,主辦方內部對超級英雄電影是否有資格獲獎的爭論曠日持久。2008年,為維護奧斯卡的“正統與學術性”,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儘管口碑與票房齊飛,依然遺憾出局。《黑豹》此番入圍,被漫威影迷看作“創造了歷史”。英國《衛報》稱,《黑豹》將成為完美的影片,奧斯卡提名意味著這個古老的獎項已經意識到,如果奧斯卡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喚起更多人的興趣。有學院派粉絲認為,若《黑豹》獲此殊榮,堪稱奧斯卡的歷史性倒退。

誰也不知道還有什麽“么蛾子”

美國《綜藝》雜誌認為,無論是接納大熱的超級英雄電影,還是改變頒獎流程,奧斯卡的每一次改變都是為了征服最大的敵人——“收視率”。“如今,收視率已成為奧斯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它不僅意味著關注度,更意味著廣告收入和資金投入。”

正是在“節省時間,提高收視率”的思路指引下,學院連出敗招,不得不為解決自找的麻煩疲於奔命。這方面的又一實例是:為節省播出時間,學院今年打算只允許在頒獎現場演唱獲得“最佳原創歌曲”提名的5首歌曲中的兩首。而按照慣例,提名的5首歌曲都要唱。此決定還沒正式公布,就遭到入圍“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女演員”兩大熱門獎項的Lady Gaga的激烈反對,她表示,如果主辦方固執己見,自己就不會在頒獎典禮上表演。

種種跡象顯示,2019年將成為奧斯卡的艱難之年。就此,美國《Slate》雜誌提出一個問題:多年來,針對學院“老白男”(指學院評委會中白人佔比94%、男性佔比77%、評委平均年齡高達62歲)的批評聲源源不斷,但都沒有造成今天這樣的亂象。對學院來說,表面上的“改革”走不通時,是不是意味著奧斯卡主辦方該真正反思了?

而在美國《VOX》雜誌看來,與頒獎典禮時長這種小問題相比,主辦方更應該重視評獎動機和策略。對公眾而言,奧斯卡頒獎典禮成了學院賴以存在的唯一理由,而主辦方以往經常被指責“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大眾的感受。然而,“對學院的會員及其最忠實的粉絲來說,近些年的改革又表明,奧斯卡正在拋棄專業精神,向更多的廣告屈服。”

多災多難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無疑是影視界和娛樂圈近來最熱的話題。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不到紅毯鋪開的那一刻,誰也無法斷言它會不會再出什麽“么蛾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