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6周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做心臟手術!本網揭秘手術全程

7月31日,青島婦女兒童醫院成功完成一例26周胎兒心臟介入手術。

青島新聞網8月1日訊 (記者 張萍)在媽媽肚子裡能接受心臟手術?是的,7月31日,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就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刺穿寶媽的腹部,用時15分鐘,在寶寶瓜子仁大的心臟上實施了介入手術。如今,這個被診斷為先心病、已經26周的小傢夥狀態穩定,將在媽媽肚子裡足月再和這個世界見面。

這是國內接受胎兒心臟介入治療最小孕周案例,也是國內首例單中心(單個醫院獨立完成)的胎兒肺動脈閉鎖介入手術。

急壞寶媽 25孕周胎兒查出先心病

7月25日,備孕兩年後懷上二胎的青島市民宋女士(化名)來到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進行「胎兒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但是檢查結果顯示「不大對頭」。經過專家反覆查看,宋女士的寶寶確診為「右心室發育不良綜合征、室間隔完整的肺動脈閉鎖」。

據青島婦兒醫院心臟中心陳瑞主任介紹,肺動脈閉鎖伴室間隔完整( 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是一類罕見的複雜性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胎兒右心室發育不良,如果早期得不到有效乾預,孩子可能很難存活。」

「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醫院都建議終止妊娠,畢竟治療的難度巨大。」產科專家孫越說。

不過,宋女士和家人不願放棄這個幼小的生命,希望醫院「盡一切辦法救救孩子」。

唯一機會 寶寶家人決定「冒險一博」

隨後,孫越與醫院心臟中心介入專家泮思林共同會診。經過認真分析超聲報告,泮思林告知宋女士:目前胎兒心臟介入治療可能是唯一的機會。

「胎兒心臟介入治療(FCI)是指在胚胎心臟及大血管形成不可逆病變之前進行的介入治療。FCI的主要目標是促進胎兒生後雙心室循環,提高胎兒生存率。」泮思林說,及時地對PA-TVS胎兒進行宮內肺動脈打孔術可以促進胎兒右室和肺血管床的正常發育,降低右心室壓力,減少三尖瓣反流,促進雙心室循環,從而改善預後。

進行這樣的手術,伴隨的風險也大。泮思林說,目前PA-IVS胎兒的宮內心臟介入技術尚未成熟,國際上能施行該手術的醫院不超過10家,技術成功率為77%-81%,胎兒死亡率為11%-19%。至今國內完成該項手術的胎兒寥寥幾例。在深入交流後,宋女士一家人同意給尚未出生的寶貝做手術。

「該胎兒在孕中期即出現肺動脈閉鎖,且已出右室發育不良表現,所以實施此手術的指征明確,且需要儘早手術緩解梗阻,才能為右心室發育提供足夠時間。」泮思林說。

多次預演 術前還是遇到「意外情況」

「我幾乎查閱了國內這類手術所有的資料,我們多個科室至少討論了6-7次,甚至連手術床怎麼擺都去手術室現場預演了半天。」孫越告訴記者,隨後的一周時間內,由麻醉科、超聲科及手術中心等多個科室組成的專家組,結合國內外相關經驗,制定細緻流程方案,包括術前準備、突發癥狀處理等等。

但是,就在7月31日下午1時宋女士被推入手術室後,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情況——胎兒超聲提示孩子是趴在媽媽肚子裡的,無法進行手術。

胸膝臥位、左右翻身、做孕婦操……在醫生的指導下,5個多小時後寶寶終於調整到最佳位置。

孫越:「盯超聲儀盯到眼花」。

驚心一刻 兩根「頭髮絲」創造奇蹟

「這個手術最大難點在於經過孕婦腹壁、子宮壁、胎盤、羊膜腔、胎兒胸壁、右心室遊離壁到達肺動脈瓣口。這中間不容許有絲毫的偏差!並且只能一次性成功,不然可能危及胎兒生命。「泮思林說,胎兒心臟只有瓜子仁那麼大,而肺動脈瓣口僅有3毫米左右。

在超聲科主任陳濤濤超聲定位全程精確引導下,穿刺針穿過厚約十餘厘米的孕婦腹壁、子宮壁、胎盤、羊膜腔、胎兒胸壁後,進入了狹窄的右心室流出道,針尖停留在肺動脈瓣下。這期間需要不斷調整進針路徑和軌跡,確保萬無一失。

泮思林將兩根像「頭髮絲」一樣細的導絲成功穿過肺動脈瓣,並順利將穿刺針推送至主肺動脈,球囊擴張後立即拔除穿刺針及導絲……手術順利完成,前後僅持續15分鐘。術後醒來的宋女士聽說手術成功,喜極而泣。

8月1日,陳濤濤接受青島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說:「今天上午的超聲顯示,胎兒的三尖瓣反流速度降了一大半,減壓成功,胎心率正常。」目前,手術後的小傢夥和媽媽狀態穩定,接下來小傢夥在宮內將接受青島婦兒醫院心臟中心及產科專家的密切隨訪。

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僅約200例胎兒心臟介入治療,其中最小的僅21周,最大的32周,該案例也是目前國內最小孕周治療案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