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濕病與腫瘤!

惡性腫瘤與風濕表現之間的因果關係、關聯的強度和時間關係比較複雜,但是風濕綜合征的某些特點更易提示它與隱性惡性腫瘤相關,因此提高這方面的認識,就可能使腫瘤獲得早期診斷。

下面是給大家介紹一些具有特殊癥狀的風濕病:

一、癌性多關節炎:

特徵是高齡發病;突發性不對稱急性關節炎;下肢為好發部位,不累及小關節和腕關節;類風濕因子陰性;滑膜活檢顯示輕度不典型滑膜炎。

最近一個研究發現5.8%的成人急性白血病表現有關節炎癥狀,關節炎癥狀出現在白血症確診之前平均3.2個月。

這種風濕綜合征以累及不對稱大關節;疼痛嚴重,與體征不成比例;有下背痛;對常規抗風濕藥物反應不良等特點。

二、肥大性骨關節炎:

該綜合征包括杵狀指、骨膜炎和關節病,關節病表現輕重不一,從輕微的關節痛到彌散性多關節炎均可見到。

肥大性骨關節病常見於轉移性肺癌,預後不好。此外,在高達20%的原發性肺癌也可見到。有報導腫瘤切除後該綜合征消失。

病人血中VEGF水準增高,被認為是參與肥大性骨關節病發病的生長因子。

三、皮肌炎:

在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病人中,腫瘤發生率增高。其中皮肌炎出現腫瘤的風險比多發性肌炎高。任何部位和類型的腫瘤都可能出現,沒有一種腫瘤明顯佔優勢。

除在典型皮肌炎中出現惡性腫瘤外,惡性腫瘤在兒童肌炎,肌炎伴某些結締病和無肌炎的皮肌炎中也有發現。

肌炎病人中腫瘤發生率增高意味著肌炎診斷之後應搜索腫瘤。關於搜尋的範圍及那種肌炎值得搜索尚無一致意見。

四、不典型風濕性多肌痛:

不典型癥狀對風濕性多肌痛的診斷提出了挑戰,因為多種疾病可以類似風濕性多肌痛。

這種風濕性多肌痛綜合征偶爾可是播散性癌症的首次臨床表現。

不典型風濕性多肌痛的特點是:年齡小於50多;隻累及一個典型部位;不對稱的累及典型部位;除典型部位,還有其他關節痛;血沉小於40或大於100mm/h;用10mg強治療後隻部分改善或改善較慢。肩部和盆骨帶的X片很少發現溶骨性改變,但常有提示轉移癌的同位素濃集。

對典型風濕性多肌痛病人是否需搜索腫瘤意見不一。在不典型風濕性多肌痛病人中癌性骨和關節受累風險很大,應特別注意。

五、50歲以後出現的雷氏現象:

這種雷氏現象常常伴隨腫瘤。它常常是手指不對稱受累,並易造成手指壞死。

在這些病人中,雷氏現象常在惡性腫瘤確診之前出現,化療後或腫瘤切除後偶可緩解。

六、乾燥綜合征伴隨單克隆抗體:

隨訪5年以上5%~7%的乾燥綜合征病人出現淋巴瘤。

乾燥綜合征病人出現淋巴瘤一般經過一個多級步驟:初期多克隆抗體生成增多,繼之出現以外表正常的淋巴細胞浸潤組織為特徵的中間期,觀察到全身淋巴腺病和一些不典型特徵(假性淋巴瘤),出現單克隆蛋白。最後bcl2癌基因轉位到第14對染色體的免疫球蛋白重鏈上,出現明顯的惡性變。

據此可見,某些風濕病與癌前狀況相類似。癌前病變可能會持續好幾年才產生明顯的惡變。

雖然從個案報導中可發現風濕病與腫瘤有一定關聯,但一般認為在大部分病人中廣泛搜索腫瘤在花費一效果上是不合算的,因而不予推薦,除非有其他證據提示病人患有腫瘤。

通過病人的腫瘤史、家族腫瘤史、是否接觸致癌物質和藥物,所患風濕病出現腫瘤風險性的流行病資料,有無不典型的風濕病表現,是否同時存在其他伴隨腫瘤綜合征,以及是否存在惡性腫瘤血清標誌物等方面判定評估病人有無腫瘤。

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戳這兒,看更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