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杜志剛:警惕腦梗死先兆 緊抓6h黃金救治時間

「我走了,原諒我還沒來得及同大家一一道別就上了通往天國的列車......」2018年10月20日,年僅45歲的大特保創始人兼CEO周磊因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去世,周磊的家人通過他的個人微信朋友圈公布了這樣一則消息。

近年來,像周磊這樣的年輕創業者去世的消息頻出,絕大多數都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其中腦血管疾病佔較大比例,尤其是腦卒中。為何腦卒中患者越來越年輕化?腦梗死先兆癥狀有哪些容易被忽略?溶栓治療是否適合所有腦梗死患者?帶著這些疑問,健康界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綜合內科主任杜志剛教授進行了採訪。

腦卒中呈年輕化趨勢

腦卒中是我國成年人中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和高複發率等特點。《2018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提要 》數據顯示,每 5 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 1 人死於腦卒中。

腦卒中發病率逐年攀升,且呈現越來越年輕化趨勢。大部分年輕人總覺得腦血管疾病是「老年病」,離自己很遠,其實不然。「我看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17歲,因突發腦出血而死亡。」 杜教授回憶說,我看過比較年輕的腦血栓患者大約也只有32歲左右。

為什麼腦卒中越來越年輕化?杜教授認為,除了與家族史有關之外,還與以下可控因素有關:

1.不良生活因素

由於生活節奏太快,年輕人幾乎都是吃快餐草草解決一頓飯。而絕大多數快餐都具有高油、高鹽、高脂等特點,一旦攝入過多,就容易誘發腦血管疾病。

年輕人比較愛熬夜,熬夜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血管收縮,心率加快,長期下來對心臟和腦血管的健康都非常不利。

2.缺乏運動

如今「以車代步」確實方便了很多人,但是人們的運動量也隨之減少,使得肥胖人群越來越龐大。肥胖容易引發高血壓,而高血壓就是誘發腦卒中的首要因素。

3.抽煙、酗酒

吸煙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抽一支煙可使收縮壓升高4mmHg。一項研究表明,吸煙可使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增加1倍,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增加2-4倍;而被動吸煙導致腦卒中的風險幾乎是主動吸煙的2倍。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因此年輕人在聚餐時往往以酒助興。有不少人錯誤的認為,適量飲酒有助於預防腦卒中的發生。然而在今年4月4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Lancet發表了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牛津大學合作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適量飲酒對腦卒中並無保護作用,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而且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血壓水準和腦卒中發病風險會持續上升。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4.心理因素

如今年輕人工作及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長期下來,這些壓力會對心腦血管刺激比較大。而且,失眠人群越來越多,這類人群大部分都是由心理壓力造成的。曾經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約30%的人都有過失眠,不管是入睡困難,還是容易醒,總體睡眠時間達不到6.5h,我們就稱之為失眠。所以失眠與熬夜一樣,也會誘發腦卒中。

5.久坐

久坐已是年輕人尤其是辦公族的一種通病。「我們曾做過一項調查,久坐6h的人,死亡率明顯比久坐3h的人高的多。」杜教授說。

以上不良因素在年輕人群中比較多見,所以,杜教授告誡我們年輕人一定要在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多加註意。

警惕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一輕型卒中隱患

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兩大類,其中以腦梗死最為常見。

腦梗死發作之前一般會有先兆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的、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麻木、失語、吐字不清、頭痛、頭暈、看東西重影等癥狀。

我國居民對TIA的知曉率普遍較低,因為這些先兆癥狀通常在30分鐘內完全恢復,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這些癥狀是由勞累或者不小心壓著肢體導致的。「TIA是一個導火索,患者一旦有這些預警信號,就要積極地重視起來。」杜教授強調,尤其是第二次發作後,要儘快就醫,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FAST」自評口訣與院前急救

怎樣才能快速識別出腦梗死患者呢?2004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為幫助公眾快速識別腦卒中和院前急救,設計並提出了「FSAT」宣傳活動,直至今日仍然在全世界流行。

F(Face):讓患者笑一下,看嘴歪不歪。

A(Arm):讓患者舉起雙手,看是否有肢體麻木、無力現象。

S(Speech):讓患者重複說一句話,看是否說話困難或言語含糊不清。

T(Time):如果上述三項有一項存在,應明確記下發病時間,然後第一時間撥打「120」。

圖片來源:https://cccma.org/site/stroke/

一旦在院外發生腦梗死,在場人員要盡量少移動患者,讓患者頭側一邊,低枕平臥。如果患者意識清醒,要避免患者情緒波動太大,因為情緒波動會影響血壓的波動。「如果患者血壓較高,可服用降壓藥進行調整;如果血糖較高,可服用胰島素或者降糖葯來平穩一下。患者在沒有窒息的情況下,可適當飲水或者用藥;但如果患者已經神志不清,不建議服用任何東西。」杜教授強調,千萬不要盲目相信網路上的搶救方法,否則會適得其反。

「抓住」救治的黃金時間

根據國際治療指南,腦梗死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早期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降纖,抗凝,腦保護等。溶栓治療是腦梗死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它並非適合每一位患者,因為它有嚴格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能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年齡必須在18-80歲之間,溶栓治療的時間是發病後越早越好,最晚不宜超過 6h,儘可能控制在4.5h內,這是救治患者的黃金時間。患者一旦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有可能就會落下偏癱、失語等終身殘疾,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很多患者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杜教授解釋道,因為腦梗不像心梗,心梗發作後胸口會痛,而腦梗如果只是頭疼、頭暈的話,估計很多人都不會選擇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患者不能進行溶栓治療,主要包括:

①收縮壓>180mmHg或舒張壓>110mmHg。

②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9/L,血糖<2.7mmol/L。

③既往有過顱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近3個月內有過頭外傷史;做過手術病史;有過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統出血、咳血等出血病史;1周內有過動脈穿刺病史。

④有心腦血管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腎衰、心衰等。

「所以每次溶栓之前我們都要權衡利弊,只有利大於弊時才會選擇溶栓,萬一發生出血就得不償失了。」杜教授如是說。

年輕患者依從性較差 治療觀念需改變

「得了腦梗死就要長期吃藥嗎?」杜教授說,這是很多患者在門診諮詢的一個問題。一旦得了腦梗死,我們建議患者要長期服用或終身服用藥物。

由於年輕人對腦梗死的認知度較低,他們始終認為腦梗死是老年人的「專利」,所以在服藥方面年輕患者依從性較差,甚至拒絕吃藥。「很多患者不是死在疾病上,而是死在觀念上。」杜教授呼籲,年輕患者一定要轉變觀念,從心理上認可這種病,並積極配合治療,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由腦梗死帶來的傷害。

專家簡介

杜志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綜合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碩士。

北京市陽光長城慢病防治專家,北京市通州區醫學專家庫成員,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高級心理諮詢師,北京市通州區醫學專家庫成員,國際卒中規範化治療學院成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分會委員,醫藥與保健雜誌編委,康眾醫學網論文外審專家,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職業心理健康促進委員會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發表論文20餘篇,主研科研項目多項,主編論著一部。多家網站媒體的醫學講師。擅長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腦梗死,頭暈,頭痛,癲癇,失眠,周圍神經病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